新闻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2018)》。
2017年,中国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绿,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继续改善,化肥农药用量增长势头得到扼制,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40%,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持续涌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等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成效超预期。
绿皮书指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增长3.9%,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7.9%,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重上升到14.2%;全社会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20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明显高于其他产业。
展望2018年,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困难,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发展有望进一步积极向好。估计农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8万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有效推进;农民消费支出继续较快增长,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2%;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6.2亿吨,比上年增产约1%;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增长,农产品供给保持宽松状况,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总体会有小幅度上涨;农民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望接近1.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农民收入增速继续保持快于城镇居民的态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将缩小到2.68,比上年下降0.03。
2017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至7.9%,幅度为2007年以来最大
绿皮书指出,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元,受农产品价格总体下跌影响,比上年名义增长2.8%,是近5年中最低的,比2016年低1.8个百分点;按照上年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增加值比2016年实际增长3.9%,处于最近5年实际增速区间内,实际增速比上年高出0.6个百分点。尽管第一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长速度和实际增长速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但是总体上仍然属于稳定增长的区间。
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到7.9%,比上年低0.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出现快速下降,下降幅度是2007年以来最大的,这既是中国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的结果,也与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较多而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跌有关。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而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下降3.5%;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速度高出实际增长速度4.3个百分点,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长速度低于实际增长速度1.1个百分点。“一高一低”也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较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2017年我国乡村消费和非农户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
绿皮书指出,受农民增收和消费增长及农村消费环境改善等因素积极影响,以及随着乡村商品流通渠道日益完善和消费便利性不断增强,虽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但乡村消费增速总体加快。2017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5万亿元,达到51972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8%,增速比2016年加快0.9个百分点;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到14.2%,比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乡村消费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入决定消费。乡村消费加快增长,与近年来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和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直接相关。促进农民增收,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且对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和转型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2017年,全社会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208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比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快8.6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快2.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上升到3.3%,虽然这一比重仍然很低,但比2016年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表明农林牧渔业仍然是投资重点和热点,这有助于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2017年,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农林牧渔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2017年我国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且结构优化
2017年,主要农产品普遍增产,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继续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继续提高;棉花继续向新疆优势产区集中,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所占比重继续提高;生猪向玉米生产大省进一步集中,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生产继续减少。农产品生产向优势适宜地区集中态势明显,粮棉等生产集中度继续提高,生猪养殖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逐步到位。
1. 粮食略有增产而玉米继续减产
201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产0.3%。2017年粮食总产量水平是继2013年中国粮食首次突破6亿吨大关以来连续5年稳定的生产能力的呈现,是历史上第二高产年,标志着中国粮食等综合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地迈上新台阶,反映中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的基础已经形成,新形势下以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没有受到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明显不利影响。
2017年,虽然粮食小幅度增产,但受玉米减产较多影响,在稻谷和小麦同时增产的情况下,谷物产量总体上仍然呈现下降态势。全年谷物产量56454.9万吨,比2016年减少83.2万吨,减产0.1%。其中,稻谷产量20856.0万吨,比2016年增加148.5万吨,增产0.7%;小麦产量12977.4万吨,比2016年增加92.9万吨,增产0.7%;玉米产量21589.1万吨,比2016年减少366.1万吨,减产1.7%。
2017年,玉米产量继续下降,主要受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继续减少影响。全年玉米种植面积3544.5万公顷,减少132.3万公顷,下降3.6%。玉米种植面积减少,除部分地区增加稻谷种植情形外,主要是“粮改饲”和“粮改豆”等的结果。特别的,由于玉米非优势产区(主要是“镰刀弯”地区)大幅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优势产区在有利的气候条件下,2017年玉米单产水平提高较多,全年每公顷玉米产量6090.8公斤,比2016年增加119.5公斤,增长2.0%。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调减,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更加优化,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成效的反映。
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增加,豆类继续增产。豆类播种面积1035.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5.2万公顷,增长6.7%。其中大豆播种面积780万公顷,比2016年增加58万公顷,增长8.1%。在国内大豆严重产不足需和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对缓解国内产需矛盾具有重要积极意义。2017年,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带来了大豆等豆类产量的增加。全年豆类产量1916.9万吨,比上年增加186.1万吨,增产10.8%。
2017年在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实现增产主要得益于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全年粮食单产每公顷5506.2公斤,比2016年提高54.3公斤,增长1.0%。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一是多种增产措施广泛应用,田间管理措施和服务到位;二是粮食生产季节,全国气候条件总体比较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2. 棉花油料糖料普遍实现增产
2017年,全国棉花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增产,是棉花生产继续向新疆优势产区集中和棉花单产提高较大的结果。全年棉花总产量549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增长3.5%;棉花播种面积323万公顷,比2016年减少12万公顷,下降3.6%;棉花每公顷平均产量1700公斤,比2016年提高118公斤,增长7.5%。
2017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19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万公顷,增长8.8%;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比重上升到60.8%,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新疆棉花产量408万吨,比上年增加49万吨,增长13.6%;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74.4%,比上年提高6.5个百分点。
2017年,全国油料产量3732万吨,比上年增加103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增加,除主要受单产水平提高影响外,也受到油料播种面积增加的推动。2016年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2017年部分地区农户减少了玉米种植,改种花生等油料作物。2017年,油料种植面积14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万公顷,增长0.5%;油料单产每公顷263公斤,比上年增加6公斤,增长2.3%。
2017年,糖料在种植面积略有减少的情况下实现了增产。全年糖料种植面积16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万公顷;糖料总产量12556万吨,比上年增加215万吨,增产1.7%。
3. 主要畜禽肉类产品实现增产
2017年,主要畜禽肉类产品普遍增产,但禽蛋和牛奶产量下降。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加58.7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3070万吨,比上年减少25万吨,下降0.8%;牛奶产量3545万吨,比上年减少57万吨,下降1.6%。牛奶已经连续两年减产。
在畜禽肉类产品中,2017年猪肉产量比上年增加超过40万吨,而其他肉类产量比上年增加不到10万吨。经过几年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生产调减后,粮食主产区生猪生产能力不断扩大,2017年生猪出栏和猪肉供应增加。猪肉产量增加,除出栏生猪单体重量增加的原因外,也有出栏数量增加的原因。全年猪肉产量5340万吨,比2016年增加40.9万吨,增长0.8%。其中生猪出栏68861万头,比2016年增加359万头,增长0.5%。尽管2017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大幅度回落,但是由于2016年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养殖效益高,2017年生猪价格下跌后生猪养殖效益仍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养猪户(场)稳步补栏,在生猪生产区域性结构调整逐步到位的情况下,呈现生猪全年出栏数量和猪肉产量稳定增长的态势。
近年来,国家加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进行调整,在水源地实施严格的生猪限养、禁养政策,生猪生产向玉米生产大省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农牧业生产布局优化和农业绿色发展。2017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和河南等7个玉米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北方省份猪肉产量合计达到1714万吨,比上年增长3.3%;7个省份猪肉产量占全国猪肉产量的比重上升到32.1%,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近年来,在居民食物消费不断升级的影响下,牛羊肉和禽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推动肉牛羊和家禽生产稳步发展。2017年,肉牛出栏5162万头,比上年增加52万头,增长1.0%;牛肉产量726万吨,比上年增加9.2万吨,增长1.3%。全年羊出栏3亿只,比上年增加524万只,增长1.7%;羊肉产量468万吨,比上年增加8.6万吨,增长1.8%。全年家禽出栏124亿只,比上年增加4194万只,增长0.3%;禽肉产量1891万吨,比上年增加8.8万吨,增长0.5%。
4. 水产品继续保持增产
2017年,水产品产量6938万吨,比上年增加37万吨,增长0.5%。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281万吨,比上年增加137万吨,增长2.7%;捕捞水产品产量1656万吨,比上年减少103万吨,下降5.8%。渔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2017年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首次超过5000元
绿皮书分析指出,农民家庭经营净收入虽然增速较慢,所占比重下降,但仍然较高,对农民可支配收入贡献也较大。2017年,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首次超过5000元,达到5028元,比上年增加287元,名义增长6.1%,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6.8%。但是,由于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在主要来源中增长较慢,2017年农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下降到37.4%,比上年减少了0.9个百分点。
201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来源结构与2016年存在明显差异。第一产业收入来源中,受畜禽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影响,人均牧业收入增长缓慢,2017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牧业净收入586元,比上年仅增长2.1%。受粮食价格小幅度上涨影响,人均农业(种植业)经营净收入总体上呈现稳定增加态势。2017年,粮食生产者价格小幅度上涨,在粮食单产水平总体提高的积极作用下,全国粮食亩均收益(未扣除人工成本、土地费用和折旧)为653元,比上年增长1.7%。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农民工等群体返乡下乡政策措施激励下,在预期农村产业发展景气上升的背景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农民家庭第二、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速快,且呈现加快态势。2017年,农民人均第二、三产业净收入163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
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与前两年相比发生明显变化,突出表现在农产品进口和国际贸易逆差在连续两年缩小后再度扩大等方面。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历史最大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受农产品进口增速较快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连续几年缩小后再现扩大态势。
1. 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快速扩大
201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013.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68.3亿元,名义增长9.1%。其中,农产品进口1258.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2.9亿美元,名义增长12.8%。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再现扩大态势。全年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503.3亿美元,比2016年增加117.5亿美元,增长30.4%。自2013年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连续缩小3年后再度扩大,主要原因是一些农产品进口量增长较快。
2017年农产品进出口总体形势出现逆转,受人民币汇率变化影响的可能性较小。2015年和2016年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分别为6.2172元和6.6401元,人民币不断贬值,对阻止农产品进口和国际贸易逆差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相比2016年,2017年人民币是贬值的,但农产品进口和国际贸易逆差较快增长,应主要受到国内进口需求增长较快和其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等的影响。
进一步地从主要农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2017年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再现扩大态势,除主要受谷物和食用油籽等多数农产品进口量增长较快影响外,主要出口优势农产品国际贸易顺差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7年,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19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4%;水产品国际贸易顺差98.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7%。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部分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除受竞争劣势影响外,也受到国外农产品市场扭曲等因素影响。2016年1月12日商务部发布第2号和第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2017年1月11日商务部最终裁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存在倾销和补贴,国内干玉米酒糟产业受到实质损害。2016年9月22日商务部发布第46号公告,决定对进口食糖产品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2017年5月22日商务部发布第26号公告,裁定进口食糖数量增加使中国食糖产业受到严重损害,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保障措施。2017年8月18日商务部发布第39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巴西的进口白羽鸡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8年2月4日商务部发布第12号和第1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调查。商务部对进口农产品不断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一方面反映了其他国家农业贸易保护和进口市场不公平竞争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表明采取必要措施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公平竞争和保护国内农业生产是必要的。
2. 谷物进口增加
2017年谷物进口以较快速度增长,主要是口粮和大麦进口增加较多。全年进口谷物2560.1万吨,比2016年增加360.4万吨,增长16.4%。其中,小麦进口442.2万吨,比2016年增加101.0万吨,增长29.6%;大米进口402.6万吨,比2016年增加46.4万吨,增长13.0%;大麦进口886.3万吨,比2016年增加385.8万吨,增长77.1%。2017年尽管口粮进口增长较快,但是口粮进口量仍然低于关税配额量。
2017年玉米进口量进一步减少。受国内玉米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影响,2017年玉米进口量进一步减少到282.7万吨,比2016年减少34.1万吨,下降10.8%。同时,2017年玉米替代品高粱进口505.7万吨,比2016年减少159.1万吨,下降23.9%。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进口玉米酒糟“双反”措施成效显著。2017年进口玉米酒糟(DDGs)39.1万吨,比上年减少267.6万吨,下降87.3%。
3. 食用油籽进口增长较快
食用油籽进口规模大,增长快,在农产品进口中所占比重高,影响大。2017年,食用油籽进口430.2亿美元,比2016年增加59.8亿美元,增长16.2%;食用油籽进口额在农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达到34.2%;食用油籽对农产品进口增量的贡献率达到41.8%。
在食用油籽中,2017年大豆和油菜籽进口继续较快增长。全年进口大豆9553万吨,比2016年增加116.1万吨,增长13.8%。大豆进口较快增长,原因与往年可能不完全一样,进口大豆价格也呈现上涨态势,进口大豆价格同比上涨5.8%,进口大豆量价齐升。全年进口油菜籽474.8万吨,比2016年增加118.2万吨,增长33.2%。从需求来看,进口食用油籽不断快速增长,一方面是满足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饲用蛋白消耗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满足食用油消费增长的需要。
2017年,除葵花油和红花油进口大幅度减少外,其他类型食用植物油进口量都不同程度增加。全年进口食用植物油742.8万吨,比上年增加54.4万吨,增长7.9%。其中,棕榈油、菜油和豆油进口量分别为507.9万吨、75.7万吨和65.3万吨,分别比2016年增加60.1万吨、5.7万吨和9.3万吨,分别增长13.4%、8.2%和16.6%。
4. 棉花进口增长而食糖进口大幅度下降
2017年,进口棉花23.6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32.7%;进口棉花136.3万吨,比2016年增长9.9%。棉花进口金额增速是进口数量增速的3倍多,反映了进口棉花价格大幅度反弹。同时,进口棉纱198.3万吨,比2016年增长0.8%。全年棉花棉纱两项合计共进口334.6万吨,比2016年增长4.3%。
自2017年5月22日起,中国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为期三年的保障措施,效果显现。全年进口食糖进一步减少到229.0万吨,比2016年减少77.2万吨,下降25.2%。
5. 畜产品进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畜产品进口对国内影响越来越大。2017年进口畜产品金额达到25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畜产品在农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较高,对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影响越来越大。2017年,畜产品在农产品进口总额中比重为20.4%,对农产品进口增量的贡献率达到15.5%。
2017年,受国内猪肉价格大幅度下跌影响,猪肉及猪杂碎进口大幅度减少,但牛羊肉进口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进口猪肉121.7万吨,比2016年减少40.3万吨,下降24.9%;进口猪杂碎128.2万吨,比2016年减少20.9万吨,下降14.1%;进口牛肉69.5万吨,比2016年增加11.5万吨,增长19.9%;进口羊肉24.9万吨,比2016年增加2.9万吨,增长13.1%。同时,2017年奶粉进口量也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全年进口奶粉104.0万吨,比2016年增加19.4万吨,增长22.9%。在主要食用畜产品中,奶粉进口增速最高。相比国内牛奶产量连续减少,而进口奶粉快速增长,中国牛奶产业发展值得关注。
6. 农产品出口保持缓慢增长态势
2017年,农产品出口7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农产品出口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在农产品出口总额中,2017年蔬菜水果占29.9%,畜产品占8.4%,水产品占28.0%。全年出口蔬菜155.2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5.4%;畜产品63.6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12.7%;水产品211.5亿美元,比2016年增长2.0%。水果出口略有减少,全年出口70.8亿美元,比2016年下降0.9%。
2017年农产品出口格局表明,扩大中国优势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难度仍然较大。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只有水产品形成了大进大出格局。
预测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8万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
按照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预期目标,并考虑农林牧渔业经济运行自身规律,绿皮书预测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将达到6.8万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到7.8%。尽管201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但这可能不属于新阶段第一产业发展的常态。虽然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名义增长速度仍然会低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如果综合考虑到农产品价格可能会扭转下跌态势,则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仍将会下降但是幅度会明显缩小。
2018年,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增收可能加快,农村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估计农民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估计2018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8万亿元,比2017年名义增长11.6%。同时,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继续加快。
预测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4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
绿皮书指出,2018年农民收入加快增长态势可能继续保持,工资性收入增长继续成为农民增收主要贡献来源。借助模型,预测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4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7%。若按居民消费价格预期上涨3%计算,则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接近1.5万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1%。
2018年,世界经济缓和复苏将带来更多中国商品出口,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家扶贫攻坚力度还将加大,以及国家将实施1000万以上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计划,这些都有助于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工资水平的上涨。预测2018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将超过6000元,达到6050元,比上年增长约10%。
近年来,国家加大农村创业创新支持力度,2018年各地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可保持稳定增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于加快,家庭经营净收入将呈现加快增长态势,2018年农民家庭经营净收入增长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估计2018年农民家庭平均经营净收入将达到5400元,比上年增长约7%。
2018年,玉米价格呈现恢复性上涨可能影响流转土地租金,农村土地制度和宅基地深化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农民闲置房屋出租机会增多,农民分红收入增加,农民家庭财产性收入将继续较快增长。估计2018年农民家庭财产净收入将达到35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2018年,脱贫攻坚力度还将进一步加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将获得更多的补贴款和救助款;国家在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全面下调稻谷等最低收购价,但同时可能会给予农民补贴补助,估计2018年农民家庭转移净收入将达到3000元,比上年增长约15%。
由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数较小,估计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继续呈现缩小态势。按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趋势,借助模型,预测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将缩小到2.68,比上年下降0.03。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