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8)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4-30

  2018年3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8)》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7年中亚总体形势平稳发展:各国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中亚国家间合作日趋紧密;外界关注的政治局势没有发生大的震荡;安全形势相对稳定,动荡不安的阿富汗问题仍是地区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胁;随着中亚国家间关系的改善,各国的大国平衡外交被赋予新的内涵。

  展望2018年,中亚国家仍面临诸多难题需要解决:一是稳定问题。国家的稳定首先是政权的稳定。尽管中亚国家政治体制发生分化,存在总统制和议会制两种政体,但是总统仍是国家稳定的“关键核心”,2017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大选前,国内各派角逐几乎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说明总统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生态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二是发展问题。中亚国家经济具有强烈的对外依赖性,主要靠原材料出口,不改变这一结构,中亚国家经济难以真正独立,社会矛盾与安全挑战也会越来越严重。三是安全问题。以中亚为回流目标的“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在阿富汗北部不断增多,他们与国际恐怖势力整合重组,威胁中亚国家边境安全。地区形势的新变化要求中亚国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民生幸福、稳定安全,中亚五国在2017年的一系列内外举措展现出谋发展、促合作的积极态势,推动地区内外的多边合作,这种合作的意愿与行动将对中亚地区的发展与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180815135130

  2017年,中亚国家形势相对比较平静,但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

  2017年,中亚国家形势相对比较平静,但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突出,既有各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有地区国家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中亚国家纷纷积极制定、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地缘和资源等优势,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强调交通枢纽作用,其目的是改善民生、维护国家稳定。在政治领域,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顺利举行总统选举,没有发生政治与社会动荡,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实现了独立以来权力的平稳交接;乌兹别克斯坦新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对本国及地区稳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哈萨克斯坦继续推动有限政治改革,权力结构有所改善;塔吉克斯坦继续巩固政权基础,总统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经济领域,中亚国家继续呈现经济增长的态势,各国实施的调结构、稳增长的政策取得初步成效,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在安全领域,中亚国家没有发生较大规模安全事件,但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各国非传统安全领域中的贫困问题比较突出,极端思想蔓延,社会矛盾有所上升,同时外部安全环境严峻,对中亚地区的挑战增多。在外交领域,中亚国家间的关系持续改善,但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围绕吉总统大选发生的摩擦,显示出中亚国家间关系的脆弱性。俄罗斯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关注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美国虽对中亚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不会退出这一地区;中亚国家推进务实的大国平衡外交的态势没有改变。

  2018年,中亚国家经济继续向好,国家间合作日趋紧密

  2017年中亚国家经济整体向好,突出表现为国家的全球经济竞争力保持在合理水平,经济自由化程度有所提高,营商环境有所改善。与2016年相比中亚各国经济增长持续好转,仍然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对外贸易继续保持扩大趋势,区域内交流合作明显,经济上“联合自强”认同感增强。从国别来看,哈萨克斯坦仍然是中亚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在经济竞争力、自由化程度、营商环境和吸引外资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但经济增长却慢于其他四国。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虽然在自由化和营商环境上表现不佳,却拥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展望2018年中亚经济形势,中亚国家需要规避一些不利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资本外流、货币贬值压力,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和竞争性减税加剧,以及国内政治动荡、极端天气事件、恐怖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非经济因素。不过,影响中亚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可能更为突出:一是全球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二是中国、俄罗斯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开始回暖;三是区域内合作趋势明显加强,双边贸易将会扩大;四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早期收益增多。为此,中亚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在2018年将会有下列明显特征:经济增速较高;国际收支状况改善;通货膨胀低于预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外债规模增加,但总体可控;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部分目标实现;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2005年中亚地区主义停滞以来,中亚国家参加了由俄罗斯主导的地区间合作,随着中亚国家发展,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新总统调整对外政策,激活了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中亚国家间合作日趋紧密,地区一体化进程有望重启。从积极的方面看,中亚地区主义有利于解决中亚国家间存在的问题,促进地区治理发展。尽管中亚地区主义发展前景还不明朗,国际社会对中亚国家一体化有不同看法,中国对中亚国家紧密合作持乐见其成的立场。

  中印应处理好两国在中亚的竞争与合作

  现阶段,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地位是不对称的。与印度相比,中国在中亚地区具有压倒性的影响力。中亚地区对两国而言都是重要的地缘战略区域,利益的重叠意味着竞争是必然的。印度认为:“中亚是印度延伸的邻国,作为地区强国,印度自然对中亚或其邻近区域内正在出现的任何变化都感兴趣,因为这些变化对印度的安全会有某种相关性。”印度把中国看作“战略对手”和“主要威胁”。在这种地缘政治思维的影响下,恰如大卫﹒斯格特所言,印度在中亚“大博弈”中扮演着并不重要的角色,但印度仍将它的战略意义放在“不相连”的邻居——中亚身上,只是为了与中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对抗。此外,俄罗斯和美欧等国对印度的利用加剧了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竞争。

  中国和印度在中亚地区的合作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就中国而言,在中亚地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经济影响力都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同时由于既受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又受印度在西藏地区给中国带来的压力,中国会容忍印度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愿意与印度合作。其二,就印度而言,由于印度在中亚地区的存在感较弱,印度并不排斥与中国合作,以加强自己在中亚地区的存在,如印度通过俄罗斯的支持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显然会降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其三,中国和印度在中亚的利益并不是生死攸关的。也就是说,中国和印度都没有支配中亚的企图,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影响,而美国也在这一地区不断扩大其存在。中印两国在中亚都有各自的能源安全考虑,但是竞争的同时如果能处理好彼此的争议,共同开发,对两国而言都是最符合国家利益的。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前景看好

  201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中对2018年全球经济的预计更加乐观,将全球经济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预期由2017年10月的3.7%提高至3.9%;中国2018年经济增速预期由6.5%上调至6.6%。世界银行2017年5月公布的对欧洲和中亚国家研究数据表明,2018年,中亚国家中将以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GDP增速最快,将分别为7.7%和6.5%,塔吉克斯坦的GDP增速将为5.9%,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增速将达到4%,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速将达到2.6%,中亚国家GDP增速将超美国、欧盟和俄罗斯。这意味着,中亚国家与其重要经贸伙伴中国的经济都具有增长的良好势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将有很大上升潜力。

  展望2018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会更加紧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面临一些有利条件:中亚国家与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的立场一致;中国在中亚国家的经贸伙伴排序上不断上升;中亚国家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与中国实施战略对接,共同制定合作发展规划;中亚国家间的关系明显改善,有利于中国与中亚开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油气能源等领域大型的多边经济合作项目;中亚国家竞相发展连接中国与欧洲、中国与西亚和南亚的经济走廊建设,通道经济效益初显;中亚国家逐步放宽对中国的签证和移民制度,有利于双方投资与旅游合作。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对外合作的方向与规划,“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历史机遇,将会加速推进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前景看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