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导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组织编撰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7)》于2018年5月11日在京发布。
本书以翼龙贷等数十家“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例,对2016~2017年“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独家提供了关于“三农”互联网金融的翔实而丰富的数据。
1. 农村网络基础条件日益成熟,为“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至2017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数量达到2.01亿人,网民占全体农村居民的比重达到34%。2016年,农村网购用户超过1亿人,网络消费支出金额为4823亿元。抽样调查显示,在农村居民中,超过4/5(84.4%)的受调查者接受网购,并愿意在网上购买服装、日用品等,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愿意在网上购买大件商品,这说明互联网的应用已在农村区域获得认可。根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2016年,我国农村网上零售销售规模达到8945.4亿元,增长速度超过50%,远远超过全部网购市场的增长率(26.2%)。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网络零售额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达到17.34%。2017年1~9月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8361.4亿元,约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7.14%,同比增长38.3%。其中实物型网络零售额5072.1亿元,服务型网络零售额3289.4亿元。2016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达到1588.7亿元,占全部农产品市场总额的比重约为6%。农村网店达832万家,占全网的25.8%,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
2.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属性,使其能够在“三农”领域获得高速成长
从中央的政策精神看,要求互联网、金融等虚拟经济形态都要通过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目标,“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资金需求方大多数都从事农业及相关产业,是互联网、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典型表现,也是“三农”互联网金融未来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重要原因。
从发展迅速的P2P网络借贷看,在2016年国家对其进行规范与整治的大背景下,其仍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根据网贷天眼发布的《2016年网贷年度报告》数据,2016年,全国累计网贷平台达到4624家,截至年末,保持正常运营的平台为1914家,较2015年末有所下降,从整体上看,遭到淘汰的平台超过平台总数的一半。全年累计成交额达到20213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超过100%。网贷投资人数达到2350万人,较上一年增长74%。在国家大力规范与整治的情况下,问题平台数量较2015年大幅度增加,达1297家。而根据一些研究机构的预测,到2017年底,平台数量仍大幅度减少,或跌至1200家。
3.“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代表者——翼龙贷
“翼龙贷”是联想控股成员企业,是专注“三农”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其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三农”融资渠道,提供快捷、及时的金融信息撮合服务。2015年,除了翼龙贷外,没有其他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三农”领域的交易额超过10亿元。
2016年,大量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涉足“三农”业务。据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其业务范围内包括“三农”业务的P2P网贷平台达到335家,而专注“三农”领域的P2P网贷平台有29家。据蓝皮书估算,这29家公司在2016年的交易额为600亿元左右,其中行业代表企业翼龙贷的交易额为252亿元,占全部市场份额的40%左右。
2016年,在翼龙贷平台撮合借款新增金额中,42%的直接投向传统的种植业,其余部分大都投向了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尤其是便利农村居民生活的一些服务业态。2015年,翼龙贷的100多亿元交易额中,98%以上投向“三农”领域,在2016年的252亿元交易额中,投向“三农”领域的比重下降到90%以下,这说明平台服务产业多元化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4.“三农”金融缺口大,为“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三农”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蓝皮书的调查数据表明,在农村地区每增加3万元的资金注入,就能解决1个农村居民的就业需求(全时或者季节性)。而据《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平均每贷款1元,可以增加其人均收入0.2018元,贷款1.1万元,其收入增长相当于增加1个外出务工人员给家庭带来的人均纯收入,或人均增加3.2亩耕地带来的纯收入。从全国看,据蓝皮书测算,我国“三农”金融的缺口约为3.05万亿元。这一缺口的存在,为“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主编:李勇坚 王弢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