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6-2017)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8-01-24

  近日,在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以“社会心理与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心理体系建设”为主题的学术年会上,《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6-2017)》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北京社会心态2

  本年度的蓝皮书以“社会认知”为主题,从自我认知、家庭认知、群体认知、国家认知四个层面对北京居民的社会认知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对全市16个区县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取有效样本2430个。

一、 自我认知特点

  自我心理健康认知:三成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亟需关注

  蓝皮书指出,三成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亟需关注。从居民心理健康自评结果来看,68.7%的居民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1.3%的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其中有27.1%的居民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状况一般,有4.2%的居民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

  核心自我评价:七成多居民对自身能力和价值评价较高。

  蓝皮书指出,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评价,包括4种人格特质,即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从核心自我评价来看,北京居民的核心自我评价平均分较高35.41(中值30分)。72.37%的居民核心自我评价处于高水平,只有13.88%的居民核心自我评价处于低水平,说明多数北京居民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评价比较高。

  自我意识:北京居民较为注意他人评价和公众形象。

  蓝皮书指出,自我意识包含私我意识、公我意识以及社交焦虑三个维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自我意识整体情况较好,私我意识得分处于中间水平,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反省和内部状态察觉;公我意识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较为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自我的公众形象;社交焦虑得分偏高,79.1%的居民得分高于平均分,表明他们普遍担心自己在所处的社群关系中做出不良行为而产生不良后果。研究还发现,职业状态对自我意识三个维度均能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能够为居民积极自我意识地形成奠定基础;信仰对自我意识的影响也很显著,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能够引导居民塑造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

  主观幸福感:居民主观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蓝皮书指出,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数据显示:以5分制算,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为3.31,总体看,北京居民的主观幸福指数为中等偏上水平。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也处在中等水平,消极情绪比较少。70后、80后居民,离异居民,外地农业户籍居民、无稳定工作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较低;人口学变量、人格因素、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等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作用,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社会信任感越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报告对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提出相关决策建议:一是关注民生,减轻居民生活压力,二是拓宽社会支持提供渠道,三是弘扬家庭新风尚,建设和谐、文明家庭,四是推动人格教育,帮助居民建立正确自我认知,五是重建社会信任,引导居民形成理性社会认知。

  生活意义感:80后90后居民、婚姻和工作状态不理想,居民生活意义感较低。

  蓝皮书指出,以5点量尺测量,北京居民生活意义感平均分为3.49分。4.1%的北京居民觉得生活意义感很低或较低,70.7%的北京居民觉得生活意义感较强或很强。80后、90后居民的生活意义感较低,离异居民的生活意义感最低, 无业失业或下岗、临时工作居民的生活意义感最低。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意义感增强,平均工资水平线以上居民的生活意义感更强。外地城镇居民的生活意义感更强,人口学特征、经济与社会地位、人格、自我认知、社会认知是居民生活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居民的一般生活意义感越强;居民的人际交往满意度越高、人际信任度越高,其一般生活意义感越强;居民对目前贫富差距的评价越大,其一般生活意义感越低。

  社会交往认知:四成居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不满意。

  蓝皮书指出,59%的居民对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表示满意,仍有41%的居民人际交往状况不尽如人意。年龄越大与邻居的人际交往得分越高,年龄越小的居民与邻居交往得分越低,90后与邻居交往得分仅为2.88分(中值3分),这也表明建设和谐社区,提升邻里关系的关键是促进年轻人的邻里交往。

二、 家庭认知特点

  婚姻质量认知:72.6%的北京居民认为自己婚姻非常幸福。

  蓝皮书指出, 72.6%的人认为自己的婚姻非常幸福,仅有1.2%的人认为自己的婚姻非常不幸福。北京居民对婚姻质量的认知具体分析有三个特征:一是平等协商的现代家庭观念占主导,79.9%的人同意“夫妻之间应该民主协商,共同承担家务”;二是超过半数居民整体上满意家务分工状态,62.3%的人满意目前的家务分工;三是多数北京居民与配偶冲突频率较低,首要冲突点为子女教育。51.3%的人“偶尔”与配偶发生冲突,35.4%的人“有时”与配偶发生冲突。但仍需引起重视的是,9.6%的人报告自己“经常”或“总是”与配偶发生冲突。冲突内容的提及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子女教育(43.6%)、家务分配(26.6%)、生活开销(19.0%)、亲属问题(14.3%)、父母干涉(8.9%)、加班出差等工作问题(8.5%)、职业发展规划(7.3%)、父母赡养(4.7%)、生育问题(4.1%)。

  生育观:北京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差距较大。

  蓝皮书指出,当居民被问到理想子女数时,58.6%的北京居民理想子女数为两个孩子。可见,如果不考虑经济压力、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等现实条件,近六成北京居民有生育两个孩子的主观愿望。然而,调查解结果显示,72.6%的北京居民实际生育一个孩子,仅有10.8%的北京居民实际生育两个孩子。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有一定差距。分析近15年数据发现,北京居民生育意愿逐步降低。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的北京居民比例逐步降低:2001年,70.4%的北京居民希望生育两个孩子;2011年,69.5%的北京居民希望生育两个孩子;到2016年,希望生育两个子女的北京居民比例降至58.6%。

三、 群体认知

  社会凝聚力认知:居民认为北京具有较高的社会凝聚力。

  蓝皮书指出,社会凝聚力是衡量社会稳定和团结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次调查居民评定的社会凝聚力指数为3.48分(满分5分,中值为3分),说明居民对北京社会凝聚力评分较高。本调查中构成社会凝聚力的四个基本要素为社会信任水平、核心价值观认可度、社会网络成熟度、地域归属感。上述四个要素调查结果如下:社会信任分为一般信任和特殊信任,北京居民的一般信任水平和特殊信任水平都较高(3.28分,3.25分);北京居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较高(3.28分);社会网络成熟度通过人际交往的活跃度和社会参与的活跃度两方面数据反映,北京居民的人际交往活跃度很高(4.16分),但是社会参与活跃度相比之下低一些(3.09分)。

  自我社会阶层认知:本年度北京居民自我社会阶层的认同呈现“形势历年最好、但总体态势仍然不容乐观”的特点。

  蓝皮书指出,“形势历年最好”主要体现在:居民自我认同中上与中等社会阶层的居民比例创历史新高,达到了34%(分别为4%与30%);北京市民社会阶层自我评定的阶层指数为历年最高。“总体态势仍然不容乐观”体现在:全民弱势心态仍然突出,今年自我认为处于中下及最底阶层的居民比例仍然达到了63%,北京居民总体社会分层还是呈现出传统的金字塔形,而非理想的橄榄形;阶层向上流动的效能感与信心都表现为一般。

  北京居民社会焦虑:北京居民存在显著的社会焦虑,其中,环境与安全焦虑、生存焦虑最为突出。

  蓝皮书指出, 北京居民的一般焦虑症状得分远高于中国常模,轻度及以上的焦虑发生率高达61.44%;北京居民存在显著的社会焦虑,其中,环境与安全焦虑、生存焦虑最为突出;并受到各种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特征(职业、经济和住房情况、小家庭人数)和身心特征(如身体状况、积极和消极情绪)的影响。

四、 国家认知

  国家治理方针认知:大多数居民对国家治理方针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蓝皮书指出,数据显示,北京居民对国家治理方针总体认知度得分2.86分,低于中值(3分)。在所有治理方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17分)、京津冀一体化(3.13分)、两学一做(3.12分)认知度较高,均高于中值;对疏解非首都功能(2.93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53分)、五大发展理念(2.52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6分)认知度较低,均低于中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当前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居民认知度分数只有2.53分。从居民对各项治理方针具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大多数居民都对各项治理方针有一定的认知,但是表示“了解较多”的居民却并不多,也有为数不低的居民“两耳不闻国家事”,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些“国家事”分别有25.6%、16.6%、15.3%、10.1%的居民表示“没听说过”。

  国家治理能力认知:北京居民对国家治理效果评价较高,81%的居民获得感处于中上水平。

  蓝皮书指出,本调查通过两个方面的数据来反映北京居民国家治理效果认知,一是居民对与百姓切身利益比较紧密的政策和工作的评价,在居民对28项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政策和工作的评价中,满分为5分,满意度达到中值(3分)以上的有23项,可见居民对绝大多数政策和工作比较满意,满意度最高的5项政策与工作为社区服务(3.61分)、人口疏解(3.50分)、全面二孩(3.48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41分)、文化交流(3.38分),满意度最低的五项政策与工作为教育改革(2.90分)、房地产调控(2.80分)、食品安全(2.57分)、交通拥堵治理(2.49分)、延迟退休(2.26分);二是居民的主观获得感现状,北京居民的获得感数据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比例分布特点,表示获得感一般的居民比例最高,达64.1%,表示获得感高和表示获得感低的居民各占16.9%和18.9%。从以上两方面数据总的来看,北京居民对国家治理效果评价较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