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7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
2013年以来,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为主要构成的雾霾污染在中国频频发生,波及中国1000多个市、县、镇,呈现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污染程度重等特征,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健康,也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雾霾污染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并将改善环境质量纳入官员考核体系。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考察北京时指出:必须聚焦重点领域,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积极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2014~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强调“政府将重拳治霾”“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PM2.5首次被纳入国家五年规划的约束性指标,雾霾治理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霾锁中国,倒逼着环境治理,倒逼着发展转型,倒逼着能源革命。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0》(以下简称《报告》)以“大国治霾之城市责任”为主题,紧密围绕国家加强环境治理和加快发展转型的战略要求,分专题深入讨论了当前雾霾治理所面临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对全国重点地区主要城市采取的治理措施进行总结,系统评价中国城市健康发展状况,分析研究城市雾霾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强化雾霾治理、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报告》指出,随着政府重拳治霾和地方防治措施的升级,城市空气质量逐步得到改善,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和达标城市增加,雾霾天气出现频次和覆盖范围减少。2016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的同比增加11个,平均优良天数所占比例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1%,空气质量总体向好。但与此同时,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人口密集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依然较重,中西部地区部分城市的PM2.5浓度相比上年不降反升,各地区雾霾成因各异、复合型特征突出,全国范围内重污染天气频发、空气重污染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应立足各地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根据各地区的主要致霾原因,因地制宜推进雾霾治理。建立污染性企业退出机制,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努力提高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逐步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抑制机动车污染的过快增长;积极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逐步恢复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区域协同治霾的长效机制;加大环境污染监测和监察力度,切实落实环境责任追究制。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齐抓共管,共同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