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俄罗斯黄皮书:俄罗斯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6年俄罗斯对内求稳定,对外思进取,总体上保持了稳定有序发展势头。突出表现在:国家杜马选举成功举行,政治稳定可持续;经济形势略有好转,长期增长缺乏动力;大国外交风格凸显,与西方关系依旧微妙;中俄关系稳中有进,期待“一带一盟”结伴而行。
2016年,俄罗斯总体稳定有序发展
2016年俄罗斯对内求稳定,对外思进取,总体上保持了稳定有序发展势头。突出表现在:国家杜马选举成功举行,政治稳定可持续;经济形势略有好转,长期增长缺乏动力;大国外交风格凸显,与西方关系依旧微妙;中俄关系稳中有进,期待“一带一盟”结伴而行。
在政治方面,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历来是社会政治情绪的晴雨表和确定社会政治稳定性的重要尺度。2016年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对2018年总统大选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说是总统选举的预演。在此次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获得343席,超过2/3的宪法多数,在立法机关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这次选举是在俄罗斯遭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西方因克里米亚问题进行制裁和国内经济状况不利的形势下进行的。选举结果表明,执政当局有能力、有手段保持俄罗斯社会政治稳定。
在经济方面,2016年俄罗斯经济形势总体上好于预期,呈现不少积极迹象,具有如下特点:(1)经济没有走出困境,但降幅明显缩小;(2)实体经济表现出色;(3)国家选举对社会经济稳定有一定影响。在世界经济形势疲软、能源市场不景气、能源价格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以能源工业为主要产业,以能源出口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俄罗斯经济,在2016年没有出现令人鼓舞的局面,GDP下降幅度低于1%。值得指出的是,通货膨胀水平达到近几年最低。农业连续几年快速增长,似乎成了带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2016年粮食产量达到1.184亿吨,是历史最好水平。在西方制裁的背景下,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俄罗斯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药品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重型机械、道路设备等领域,俄罗斯基本上实现全部进口替代。从长远看,俄罗斯经济的传统问题,即结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短期内难以解决。
在外交方面,2016年俄罗斯外交仍围绕克里米亚、乌克兰和叙利亚问题展开,但俄罗斯外交政策出现一些变化。最重要最本质的变化是从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后的防御型外交转向积极进取或进攻型外交。新时期俄罗斯外交的特点被专家归纳为:在性质方面,是进取型外交或进攻型外交;在所关注的重点方面,首先考虑俄罗斯利益,较少关心其他国家的利益;在舆论或话语体系方面,努力占领舆论和信息宣传制高点,且主要针对国内受众;在手段方面,崇尚强力手段;在目的方面,追求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在行动策划方面,志在反应快捷,不求深思熟虑;在与其他参与者的配合方面,明显以己为主。对俄罗斯这外交行为的目的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俄美关系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点,甚至是核心,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始终是俄罗斯外交的重要课题和议题。“向东转”战略在2016年继续推进,2016年在这方面最大的变化是,除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全面合作外,俄罗斯加强了对亚太尤其东北安全议题的参与,加强了与东盟的联系和合作。
在中俄关系方面,2016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双方在总结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巩固中俄关系的愿望和目标。201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战略对接中发展。战略对接包括全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战略。中俄发展战略在许多方面具有对接和互补性,从而为双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在全球和地区事务中,中俄战略协作不仅表现在宣示合作领域和意向上,而且有具体行动。在维护全球和地区战略稳定方面,中俄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并加强军事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军事演习,提高两国军队的合作水平。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俄在东北亚安全、叙利亚危机、互联网安全、反恐等领域进行密切战略配合,在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内继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在两国务实合作领域,,进一步落实两国务实合作项目,2016年中俄经贸合作企稳回升,中国继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继2015年中俄提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方面实施对接后,2016年又提出共同建立欧亚全面伙伴关系的倡议,开启了探索更广泛合作的进程,对维护地区稳定、加强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深化人文交流、促进多样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可能性很小
2016年“统一俄罗斯”党在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获得议会绝对多数席位,为普京运筹2018年总统大选奠定坚实基础。在新的选举周期内,普京团队的执政精英进入代际更替。2016年全球民粹主义反弹影响俄罗斯政治的变化。俄罗斯的政治发展需要处理好开放政治与控制局势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之间的关系。
从长期发展前景来看,今后一个时期,至少在2018年总统大选前后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可能性很小。俄罗斯内政肩负两个使命:一是确保政权稳固,二是维持民族主义情绪,为俄罗斯大欧亚战略服务。这两点决定了内政方面进行所谓自由化改革的可能性很小。尽管政治上的控制和集权与垄断型经济结构相互匹配,但如果不能改变以能源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不能对经济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即使经济有所增长,俄罗斯的发展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俄罗斯目前的体制模式总体来看是维持稳定有余,促进发展不足。经济如果不发展,政治从根本上是不稳定的。换句话说,虽然稳定是基础,但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稳定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
2017年俄罗斯经济形势:或将微弱增长,然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未显
黄皮书指出,2017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将有三点趋势。
1. 2017年俄罗斯经济有望实现微弱增长
最近一个时期,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了对未来一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预测,普遍认为俄罗斯经济将出现小幅增长。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以及俄罗斯中央银行也做出了比较乐观的估计。黄皮书认为,目前俄罗斯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支持上述判断,即在不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如汇率大幅波动、国际油价急剧下跌以及重大地缘政治变化)的情况下,2017年俄罗斯经济有望实现微弱增长,但是维系增长的基础依然不稳定,只有在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这一增长的基础才有可能趋于稳定和巩固。
2. 俄罗斯经济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尚未显现
通过对俄罗斯外贸结构和联邦财政收入构成的分析可以看出,与往昔相比,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俄罗斯政府鼓吹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并不显著。在俄罗斯的对外出口商品目录中,以燃料能源、木材、矿石为主的初级产品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多年来,向国际市场销售石油和天然气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占到了其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甚至更高,如上所述,即便是在2016年这样不景气的国际销售背景下石油和天然气收入仍然是俄罗斯财政收入的第一大来源,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依然超过38%。由此可见,能源在俄罗斯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短期内是无以替代的,在未来数年俄罗斯仍然无法摆脱能源经济的既有模式。
3. 进口替代政策成效初显,但其对俄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还需观察
由于缺乏可靠的调研报告和翔实的统计数据,很难对俄罗斯政府的进口替代政策及其实施结果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
有观点认为,俄罗斯的进口替代政策是为了应对西方国家因乌克兰危机而对俄采取的经济制裁,其实早在乌克兰危机之前俄罗斯政府便积极倡导进口替代,并将此作为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只是在西方实施经济制裁之后这方面的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扶持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扶持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因此,这项政策显然不能被视为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国家行动计划,其终极目标是全面复兴遭到去工业化运动严重破坏的民族工业体系。从近期实施效果来看,这项政策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首先,它直接填补了因制裁与反制裁而出现的市场空缺,对于稳定市场、安抚民心意义重大。其次,它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缓解了因经济下行而加重的就业压力。最后,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振兴了民族工业。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在西方发达国家制裁的背景下,缺资金、缺技术、缺经验、缺设备,俄罗斯进口替代的技术起点受到严重制约和限制,很有可能出现处于低水平的民族工业复兴,这对于俄罗斯经济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不一定有利。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表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
从发展环境看,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苏联解体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独联体作为各成员国经济合作的平台还远远不够。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独联体不符合时代的客观要求,也不能保证参与国的一体化——我们的人民迫切需要另一种一体化。因此建立新国家联合体有其必要性且时机已经成熟,该联合体将在更加明确的原则背景下运作。”欧亚经济联盟是独联体地区尝试多种一体化形式的结果,它的建立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自身联合的条件,是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从2011年之后,独联体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有加强态势,该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已经不仅是政治决定的产物,而且是各国在经济等领域相互解决问题的需要,这促使各国领导人走经济一体化路线。
从主导力量的意愿看,俄罗斯有较为强烈的意愿重视和推动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建立的历程复杂,并非一蹴而就,它既是欧亚地区一体化的又一次尝试,也是俄罗斯主导的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是该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2016年12月1日,普京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表示:“深化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合作,以及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协作过去和现在都是俄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毫无疑问,俄罗斯对这一核心地区的关注将一直存续下去。
从挑战和机遇的发展来看,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虽大但潜在的机遇不容忽视。目前看来,挑战更大。一方面,原苏联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上的联系为欧亚经济联盟创立了根基,取消关税利于生产要素的流通和成员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俄罗斯经济衰退,欧亚经济联盟发展一年多以来经济成效并不显著。乌克兰危机、美欧经济制裁、独联体内部“独与联”的角力,都会对欧亚经济联盟前景产生影响。由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色彩,因而其发展容易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诸多掣肘,这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巨大挑战。近两年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关系低迷,但不能就此认为欧亚经济联盟没有前景。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从欧亚经济联盟近两年内部与外部的经贸关系看,其发展前景短期内并不乐观。值得注意的是,考察欧亚经济联盟的前景不能单纯从短期经济效益来考量。一方面,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内部贸易量以及联盟与其他国家贸易额的下降受国际油价下跌和欧美对俄制裁影响较大。随着油价的上升和制裁的逐渐解除,贸易额将会有所回升。另一方面,随着欧亚空间关税壁垒的取消,医药、电力和油气市场等共同市场的建立,这些因素对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短时间内中俄双边贸易很难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15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在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复苏乏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俄罗斯经济在结构弊病积重难返、西方对俄制裁延期、国际油价低位徘徊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陷入深度衰退,中俄两国均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受两国经济形势影响,中俄双边贸易也受到严重冲击,2015年出现大幅下滑。2016年以来,俄罗斯经济下滑趋势逐渐放缓,一些经济部门出现回暖迹象,中俄贸易也逐渐企稳。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俄双边贸易额很难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下降。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已不宜将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的快慢作为评价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水平的唯一标准。同时也应看到,中俄经贸合作的调整期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这一时期内,如何通过共同努力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高合作质量、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贸易与投资环境,都是中俄经贸合作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决定未来中俄经贸合作水平的关键。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