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06-27

  近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北京蓝皮书:北京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

北京经济

 

一、 对2017年北京经济发展的总体判断和预测

  (一)北京经济仍面临下行的压力

  2017年,北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革和完善供给体系以及疏解非首都功能等进入关键性的阶段。经济下行惯性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期,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北京经济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增长动力、质量效益等指标看,北京也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深化改革和优化调整,有“舍”才能有“得”,适当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是为了给经济转型、增速换档和更高质量的增长腾出空间和节省时间。淘汰过剩产能、减少低端供给、消除无效供给、扩大中高端供给是为了进一步提升首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全面深化改革将为北京经济增添动力

  2017年,随着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将更加深入,经济发展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动力有所加强。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国企改革等措施更有利于北京市发挥资源要素禀赋优势,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简政放权、营改增等政策落实将释放企业发展活力。二是新动力不断孕育,随着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与北京市全面创新改革稳步推进,北京市科技创新优势将进一步提升,继续引领经济发展。三是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将持续发力,北京城市副中心、世园会、新机场等建设将大幅提升首都功能的承载能力,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四是随着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动能将得到有效释放。2016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同年9月1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京办发〔2016〕36号),中央和北京市的政策密集出台,都提出了给科研人员“松绑+激励”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政策激励下,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提升,首都科技创新动能将得到有效释放。

二、 对2017年北京经济各主要指标的预测

  (一)经济增长有所放缓

  受经济形势客观环境的影响,2017年北京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较大,疏解非首都功能力度加大,为经济发展转型腾出发展空间;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加速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和低端产能,高精尖产业结构转型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过程。因此2017年北京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继续保持L型动态发展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北京GDP增速为6.4%左右。

  (二)投资增幅稳定增长

  2017年,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加快,首都新机场、城市轨道交通、世园会世园村建设提速及冬奥会竞赛场馆及配套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基础设施投资将进一步加大,但工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受实体经济下行以及疏解大环境的影响,企业投资需求继续减弱,但民间投资在PPP模式等利好政策刺激下将保持较快增长。采用构成分析法,根据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主要的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增长率趋势判断,参考2016年本市工业投资(6.8%)、基础设施投资(10.3%)、房地产投资(-4.3%)等增长率指标,我们预测2017 年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6.5%,比上一年有所增长。

  (三)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增长

  市场消费需求总体与2016年持平,餐饮、批发零售业等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持续走低,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消费热点需要进一步挖掘。互联网经济、分享经济、旅游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兴起将有望成为未来消费热点。服务性消费、休闲文化娱乐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消费随着北京实施淘汰国一、国二排放标准的机动车政策,有望拉动今年汽车消费市场较大的增长。因此,我们预计2017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同比增长6.6%左右,比2016年略有提高。

  (四)通胀水平将有所上升

  随着资源品价格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非居民区域水电气热差别化价格,加之物流行业的疏解调整,部分资源品和生鲜食品、蔬菜等农产品、日常生活用品价格面临上涨压力。人口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适龄劳动力的减少都将推高劳动力要素的市场交易成本,最低工资标准底线上涨将提高企业人工成本和用工成本。但是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维持低位运行和经济增速的放缓,将一定程度上遏制物价水平上升的空间。按照CPI成份预测方法,参考 2016年食品价格上涨3.3%及2016年6-2017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连续上涨等因素,根据趋势外推,我们预计2017年消费物价总水平将同比上涨1.8左右,通胀水平相比2016年将有所上升。

  2017年北京市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见下表。

111112

 

  2017年北京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思路

  2017年,北京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自觉把北京的发展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当中,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在“突出稳、加快转、促进软、防止空”四个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动城市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

  “突出稳”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减税清费等激发市场活力。狠抓有效投资,强力推进重点工程,深入挖掘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改善居民生活服务供给,开拓个性化定制消费服务。

  “加快转”就是要围绕首都核心功能,打好非首都功能疏解攻坚战,实施《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实施意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要求,鼓励基层大胆探索,统筹利用好各种类型的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国有土地及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

  “促进软”就是要提升传统行业的软价值,增进社会的软财富。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落实和完善支持企业创新各项政策,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牢牢把握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地位。

  “防止空”就是避免产业“空心化”,在一般性制造业制造环节外迁过程中,要把研发、管理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留在北京,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精细化发展。重点防范房地产和金融领域的过度自我循环与膨胀,特别是防止社会资本“以钱炒钱”现象的发生。

  北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北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决贯彻中央“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总体要求,根据首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疏解非首都功能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北京经济增长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在推进北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北京既面临全国相同的问题,又要结合北京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矛盾的特殊性加以解决。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既要解决增长数量、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的问题,更要解决发展质量、增长效率和结构性失调等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促进首都经济稳增长。

  (一)去产能

  去产能方面,目前总体上看北京不存在水泥、电解铝、煤炭、钢铁、重化工业等产能过剩问题,北京去产能过剩主要是去除一般性低端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流通终端环节的低端服务,扩大高精尖制造供给和优质公共服务。

  (二)去库存

  去库存方面,北京商品房库存总量大约在20万平方米左右规模(包括已经拿地但未开发和已开发尚未销售的房源),相对于一个超大型城市,库存总量和库存压力并不很大,对北京而言,既要去商品房库存,打击捂盘、惜售、坐地起价和变相涨价等哄抬房价行为,更要解决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矛盾,扩大保障房市场土地供给和增加保障房上市,抑制商品房价格持续攀升。抑制北京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要采取需求管理、价格管制、释放库存、政策调控等多管齐下的办法,从根本上看,必须回归“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住房本质属性,以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为主要方向,从供给侧角度调整住房结构和土地供给政策,稳步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强棚户区改造,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比例;引导购房理性消费,满足住房合理需求,坚决遏制投机性需求,打击违法违规炒作房地产行为。

  (三)去杠杆

  去杠杆方面,北京地方政府债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债务风险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应当充分利用北京的资金优势,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用好债务资金。当前对北京而言,一是要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逐步消化存量债务,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控制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化解和防范财政金融风险,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二是要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要抓住当前利率水平较低、国家推进债务置换的有利时机,加大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降成本

  降成本方面,北京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时,采取深化改革、利用营改增政策等办法,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全社会企业的人工用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企业财务成本、企业用能用地成本、企业物流成本等。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和基金,取消或降低部分行政性事业收费;全面实施“营改增”,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业投资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科技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北京要探索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消除地域限制和政策壁垒,实施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完善鲜活农产品进京绿色通道,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推动京津冀区域交通管理一体化,构建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网络,降低企业运输物流和社会通行成本。在当前疏解非首都功能重点任务中,要特别注意降低疏解企业和单位的疏解成本,用好“疏解整治促提升引导资金”,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服务功能。

  (五)补短板

  补短板方面,北京的主要任务是弥补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补齐这些方面的短板,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的作用。政府主要从制度供给、政策供给等角度,完善公共服务,扩大市场开放,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和公共服务的效率。

  把握北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实施路径

  (一)把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结构调整、扩大中高端供给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当前北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主攻方向。要按照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把非首都功能从北京城市中心区有序疏解出去。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人口布局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减少低端供给,消除无效供给,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城市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复杂问题,促进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北京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虽有较大提升,但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产业结构内部不尽合理,高精尖产业所占比重还不够高;优质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且空间布局不够均衡。因此,化解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就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持续扩大中高端供给。一是要提升中高端公共服务供给,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并重的方针,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顺应居民个性化消费需求,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服务,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要扩大高端制造业供给,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全面实施“3458”行动计划,突破产业短板和瓶颈制约,重点发展代表产业制高点的创新前沿产品和技术,推动“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型, 推动产业开放式对接、跨领域融合和高端化发展。三是要聚焦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扩大新供给。支持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城市共享单车、网约出租车、物流快递等规模适度发展和规范化发展,积极发展移动支付、在线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业态。

  (二)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位,充分发挥首都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激发供给侧创新活力

  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要求,,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此,要强化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挖掘“1+6”、“新四条”等现有政策潜力,争取将中关村示范区率先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

  重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的重点在企业,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确立重大技术专项。要从技术供给和需求两侧,确立适合北京、体现科技创新方向和代表科技前沿的重大技术专项。聚焦新材料、生物医学与人类健康、地球系统与环境等关键科学领域,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确立一批领先的重大技术专项。

  (三)把完善供给结构体系和提升竞争力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强化制度供给。在供给结构和供给体系中,制度供给处于核心地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上是制度供给创新改革,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历程本质上就是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经济增长创造的“中国奇迹”实质上是“供给侧效应”和制度效应。要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强化制度供给,矫正资源配置扭曲,削除制度约束瓶颈和供给抑制,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为此,北京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重点领域的简政放权,在投融资体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企改革、京津冀产业协同等重点领域进行制度创新。

  完善要素供给。从北京经济结构情况看,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低端产业等领域,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居高难下,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中高端供给能力乏力、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保障房建设不能满足需求等,这种供给结构反映了资源配置存在严重扭曲。要消除这种扭曲现象,就要深化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把资源配置到边际效率高的行业和领域。同时,通过供给侧的要素供给,抑制不合理的需求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适当增加保障房土地供应,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坚决遏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

  健全供给体系。要积极发展多主体供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本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建设,努力在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健康、养老等领域形成一批新供给。

  (四)把红线约束促进内涵式集约发展、提升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降低供给成本,提高供给效益效率

  强化人口“天花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硬约束”。人口天花板,就是北京市常住人口到2020年要控制在2300万人。生态红线就是生态红线区面积从现在的73%到2030年达到75%。城市开发边界,就是坚持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发展,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为2921平方公里,2020年减量到280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减量到2700平方公里。强化人口“天花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硬约束”,就是从供给侧发力,划定城市发展的边线、底线、红线和警戒线。

  严格实行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北京是一个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城市。2016年北京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23立方米,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112%,表明北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度。因此,北京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细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

  严格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双控”。北京是一个能源输入型的超大城市,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天然气、油品、电力等主要依靠外部输入,近年来北京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上升趋势有所控制,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要严格控制能源消费上限,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强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能源消耗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控,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五)把汇集全球高端要素、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弥补供给短板和薄弱环节

  提高全球高端资源配置和聚集能力。北京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必须聚集全球高端要素,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聚集能力。一是要提升国际活动、国际组织的聚集能力,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重大国际活动理想举办地、国际一流会展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重要国际组织总部或地区总部。

  弥补供给短板和薄弱环节。北京供给侧短板主要集中在创新活力不够,优质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资源能源供给保障脆弱、城市水电油气等资源能源高位运行、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等方面。

  北京深化创新改革要围绕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当前,《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家赋予京津冀先行先试改革的责任使命,也是北京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但是,这一方案只是给区域改革指明了方向,真正的改革实践要来自于基层,需要发挥基层的创新性、创造性和探索精神。从北京现阶段看,当前北京创新发展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约束,创新发展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交织,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创新创业发展要求,创新制度和政策供给与企业需求还存在不对接、不匹配的问题。因此,要注重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一揽子”顶层设计,通过全面、系统、综合改革,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最大限度地提升科技创新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区域创新发展潜能。未来北京深化创新改革,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

  一是围绕“人”来改,围绕着如何把人才聚集起来改革,围绕着如何把人的活力激发出来改革。比如,积极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允许永久居留或给予一定期限的居留许可,允许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学校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等;建立健全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从事不同创新活动的科研人员实行分类评价;建立科研人员智力补偿机制,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劳务费、间接经费管理方式,结合科研人员工作实绩,合理安排间接经费中绩效支出。

  二是围绕着“企”来改,把全市高科技企业、央企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非公组织等各种创新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为它们减负,为它们减压,把捆绑着的“手脚”放开来。比如,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与市场分割,破除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市场准入障碍;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创业创新活动的注册登记条件,实现创业创新便利化;落实创业创新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财税政策促进创业创新活动蓬勃发展。

  三是围绕着“环境”来改,构建一个最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比如,打破一切不利于创新创业各种掣肘,清理、废除一切过时的、阻碍创新发展的政策规定;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技术交易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积极构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专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完善覆盖创新链条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子基金,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激励创新创业的重大作用。

  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着力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共同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障碍,比如三地人才等创新要素难以自由流动、创新合作点多分散、跨区域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面临政策对接和利益共享难题,等等。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要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着力点:

  一是聚焦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共建创新合作平台。比如,以中关村为依托,与河北、天津形成特色化对接,按照产业集群的理念,选择重点区域开展试点示范,集中对接产业,形成竞争优势、品牌优势,通过打造京津冀科技园区链,带动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服务链的形成。发挥首都科技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等科技创新环节在周边地区集中疏解,打造一批创新型“微中心”。

  二是以打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强资源共享和政策对接。积极推动三地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促进创新创业要素有序流动,引导北京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向河北、天津延伸服务。比如,中关村的北大创业训练营、36氪、创客总部、YOU+国际青年社区等创新型孵化器签约落户天津、河北,给当地带去了新鲜的创业理念、优质的创业服务、丰富的创业资本帮助当地汇聚创业项目。推动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重点合作区域共享,进一步明确“1+6”、“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中要推广的具体内容,争取将其推广到京津冀重点合作区域。

  三是加快弥补北京周边区域两块“短板”,增强对创新要素的吸引力。一方面要强化“硬条件”建设,加快推进以市郊铁路为核心的区域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大容量、快速化、一站式、低票价的市郊铁路,形成1小时通勤圈,提升区域交通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软条件”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集中疏解,缩小区域公共服务落差公共服务。在国家层面上,应着力解决户籍制度、高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瓶颈约束,消除津冀公共服务发展中的隐形壁垒;同时要加大对河北、天津公共服务资源投入的倾斜力度,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的均衡化、一体化发展。在北京层面上,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津冀地区的疏解,通过名院建分院、名校办分校等方式,带动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北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要从五个方面发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北京要继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为首都“瘦身健体”与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不竭动力。北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对全国创新创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北京对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集聚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高端资源方面,集聚能力更强。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有责任、有义务服务全国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北京在集聚的同时要加强创新的辐射与扩散。技术成果外溢、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总部企业在外埠投资发展等,都是辐射的基本形式。未来要通过北京与外埠省市共建科技成果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服务平台、共建高科技园区等手段,继续引导北京的科技人才、科技金融、创业服务等创新资源向全国辐射。比如许多省市希望引进北京的“众创空间”资源和创业服务模式,北京应以开放的心态帮助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制”。在首都创新资源辐射过程中,重点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二是完善市域范围的创新创业空间布局。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要严控新增人口,2020年将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但另一方面,北京推进创新创业,又不可避免地会吸引京外创业者向北京、向中关村聚集。这就要求北京既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推动人口尽早达到由增到减的拐点,又要不断优化人口结构和布局,稳妥推进在京有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创新创业者落户,积极完善创新创业空间布局,引导创业人才、团队、平台向郊区县转移。

  三是加强京津冀地区创新创业政策衔接互动。北京作为首都,科技创新领先,人才资源密集,拥有研发机构数量占京津冀区域的70%以上,研发人员数量、R&D经费均占京津冀区域的60%以上。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的创新协作在增强,但总体来看,京津冀区域内科学合理的创新协作体系还没有形成、创新资源流动还不是很顺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整体创新效能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京津冀应以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为主线,推动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北京与周边区域创新创业政策衔接,统筹协调区域内的财政税收、投融资、产权交易、技术研发、政府采购等普惠性支持政策,研究争取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扩展至京津冀共建试点示范园区,并逐步推广到京津冀区域。

  四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各地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比如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甚至免费的办公空间、提供大型共性设备、提供创业辅导与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创业项目给予奖励和无偿资助等。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毕竟是一种经济行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应该主要依靠市场来发挥作用、由市场来主导资源配置。特别是随着创新创业规模的不断增大,必须加快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着眼于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建立便捷商事服务机制等,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的大环境。要积极转变财政支持方式,财政资金应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领域,重点支持尚未形成有效需求的新兴产业以及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并更多地通过市场化的投资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创新创业,实现预期目标后即退出,促进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

  五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条与创新网络。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时,明确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北京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站位更高,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从“引进来”说,北京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要放眼全球,集聚全球优秀创业者和创新人才;要吸引国际创业服务资源,支持在京建设国际化创业服务机构、国际产业联盟等;要积极开展技术交易及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技术。从“走出去”说,要支持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支持企业申请国际知识产权,提升对国际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

  促进北京服务业发展升级要从产业、市场主体和体制机制三个层面深化改革

  (一)产业层面

  1. 提升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竞争优势,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相结合,提升北京研发创新能力,加强发展研发和相关科技中介服务,提高科技服务业开放发展水平。巩固提升北京具有比较优势的咨询、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其进一步建设全球性的服务和营销网络。通过服务出口和全球网络运营,培育北京咨询、信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品牌。加快推进文化等特色优势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创新文化服务贸易模式;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的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提高北京文化、金融、保险的出口竞争力;培育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的开放发展增长点,促进北京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主导形成服务贸易的新兴增长点并实现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发展。

  2.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走出去”,与我国制造业“走出去”协同发展

  北京应更好发挥我国制造业“走出去”战略服务引擎的作用。通过促进总部管理、品牌营销服务业走出去,以价值链高端环节走出去带动形成我国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和价值网络。通过促进金融、咨询等服务业走出去,为产业全球价值链和价值网络的运营提供资金、信息等支持服务。通过促进研发服务业走出去,在全球配置优质资源,提高创新活动效率,与我国“走出去”制造业实现协同创新。

  (二)市场主体层面

  1. 促进本土服务企业在对外开放中提升国际竞争力

  支持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建设国际服务网络,提升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提高国际运营效率和效益。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打造本土服务业跨国公司。完善促进中小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支持“专、精、特、新”的特色优势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运营,打造国际化开放发展的高科技服务业企业群。

  2. 提升“引进来”对本土服务企业竞争力的正面效应

  鼓励服务业跨国公司加强与本土服务企业的产业关联,建设内外资服务企业的网络关联。发挥服务跨国公司在创新示范、风险防范、运营管理经验等方面知识技术的正外溢效应。促进服务跨国公司与本土服务企业实现有效的良性竞争。在重点服务领域建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联盟,以产业联盟为纽带促进各类所有制服务企业形成有效竞争合作。

  (三)体制机制层面

  1. 积极稳妥推进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服务业投资管理制度创新

  以扩大开放带动服务业管理体制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系统性的政策创新。重点建设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在事前防范风险、促进有效开放等原则基础上,科学制定相关服务领域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合理评估特定服务领域的开放风险,将其列入负面清单。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来有为等,2016)。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有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规则。将事前设计与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避免服务业开放风险和负面效应。

  2.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与首都发展重大战略实现体制机制协同创新

  科技服务业的开放发展政策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相互统一。科技服务业的开放发展政策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应将服务业扩大开放作为重要设计维度。同时,推进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体制机制协同创新。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与天津自贸区和天津服务贸易试点城市建设相辅相成。促进北京与天津在金融等重点领域开放方面实现投资、监管政策联动;在服务贸易方面实现政策协同创新。

  加强北京西北部风口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北京西北部风口地区是指昌平区西北部的阳坊镇、马池口镇、流村镇、南口镇和南口农场地区。位于该区域的关沟、兴隆口沟、白羊沟、高崖口沟是境外风沙源进入北京中心城区的主力风口,每年冬、春季节,外来的大风裹挟着沙灰等物质,通过这一带沟口强势进入北京,进而南口河套地区成为风沙活动的本地沙源。但长期以来,由于对风资源的重要性和风资源的涵养保护缺乏认识,尤其对通过水资源对风资源进行净化和涵养的生态肌理缺乏认识,表现在实践中,国土资源利用、城市规划、水资源分配、生态产业区划等布局和产业定位尚未将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禀赋考虑在内,进而其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的人为扰动因素的破坏,导致风口地区产业布局错位、工业粗放式开发、水资源涵养保护缺位、高速货运公路路径规划与产业发展脱节、土地生态肌理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以及进城新风源头污染等严重问题。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其核心理论框架是建立在生态学、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学三个学科的一些重要理论基础上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可以理解为政府、市场和社会在法律规范和文化习俗基础上,依照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运用行政、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多元手段,协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制度体系及其互动合作过程,既强调体制、制度和机制建设,也强调治理能力、过程和效果,既重视普世的生态环境价值观,也重视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北京西北风口地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现行的生态治理体系密切相关。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治合作格局并未建立,环境与发展失衡,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成为实际行动的主流,政府在公共管理职能配置中的经济管理职能过于强大,而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能过于弱小。因此,构建现代化的北京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创新生态保护制度安排、制定新型游戏规则具有重要意义。

  激活民间资本有赖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据有关数据,从2012-2015四年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较快,从2087.1亿元增长到3296.2亿元,投资占比从三成提高到四成以上,2015年的民间投资增长速度高出全市投资增速20多个百分点。2016年,本市持续几年的民间投资高速增长趋势出现了持续下滑,主要支撑民间投资增长的房地产业,仅2016年上半年同比就下降7.6%。而从2015年禁限目录实施以来,全市禁限行业占比达到半数以上,城六区的受限比例甚至高达79%。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新兴市场主体数量同比下降64%、25%和24%,直接导致2016年上半年19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民间投资下降。近几年,本市用地价格、楼宇租赁价格、人工成本增长过快,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间资本的活跃度。面对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的双线回落,北京市不断加码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但如此力度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不可持续。而且,财政政策主要的发力方向重点集中在大型基建项目,历来都不是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缺少吸引民间资本增加投资的热点领域。再者,由于民营企业在获取信贷资金方面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可以预期,2017年仍然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激活民间投资。

  北京建设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要明确自身定位

  (一)立足于服务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在总结世界科技创新发展最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全新发展目标。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契合了京津冀三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主要目标是通过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环境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融合发展,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提供有力支撑。互联网金融有机会利用自身便捷高效、操作简单、透明度高、参与范围广、协作性好、中间成本较低等特点,使金融资源在京津冀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在推动区域金融产业链延伸,实现区域金融体系整体功能拓展与价值提升的同时,创建北京市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

  (二)聚焦于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现有融资模式的风控体系,并不匹配“轻资产、强智力”和“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融资模式进行创新与拓展,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活动的需求。而金融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互联网金融恰好能满足这种需求,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金融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因信用体系缺失、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因此,北京市创建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应聚焦于驱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鼓励互联网金融以信息技术融合模式创新,支持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超市、网络小额贷款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三)面向于发展新型普惠性互联网金融

  普惠性金融,普惠金融体系的基本含义就是为社会所有人,特别是贫困和低收入者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焦瑾璞,2010)。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理念下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进行的金融创新,是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条件下,“平等、开放、共享、协作”的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服务业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兴领域。面向于发展“新型”普惠性金融是指,不仅以发展互联网金融解决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推北京市建设全国创新中心,还应包括互相网金融产品设计的普惠性,即在一定程度上能让普通人民群众,通过购买低门槛、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分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收益。

  明确不同类型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新思路

  “六高四新”高端产业功能区作为全市重要组成部分,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四个中心”功能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需要对未来建设发展思路进行新的思考。根据各功能区所处发展阶段以及全市对各功能区所在区域的定位要求,将“六高四新”高端产业功能区进行分类。重点从开发强度、发展导向等方面提出各类功能区的发展思路。

  一是对位于中心城区的功能区,坚持减量提质发展。比如,商务中心区、金融街、中关村在中心城区的园区等这类功能区所处区域特殊,是首都核心功能主要承载区。未来,要执行全市“减量规划”战略,不再新增建设用地;对于中心城区内的功能区因功能疏解而腾退出来的土地资源,要慎重考虑其腾退后的用途,优先安排建设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全面提升发展品质,同时发挥辐射作用,带动通州商务区、丽泽、新首钢等其他功能区发展。

  二是对位于新城区的功能区,要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比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商务中心区、顺义临空经济区、中关村在平原郊区的分园区、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等功能区,是全市经济增长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区。未来,要在强化其经济增长功能的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城融合,实现职住平衡。同时,做好承接中心城区的相关功能和产业。

  三是对其他功能区,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比如,奥林匹克中心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新首钢。前三个功能区处于中心城区,但目前集聚高端产业要素的能力较弱,未来要高标准、前瞻性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建设好地下空间资源,实施适度发展策略,避免大量人口聚集;而对于中关村在生态涵养区的分园是首都生态屏障重要区域,未来要坚持把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放在第一位,因地制宜提升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生态服务型沟域经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