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近日,中国科普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科普蓝皮书: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06~2016)》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我国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十年翻倍,年均增速为8.3%
科普蓝皮书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人口、GDP、财政支出、信息化等因素,以及各项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了包括科普人员、科普经费、科普基础设施、科学教育环境、科普作品传播和科普活动6个一级指标,并下设39个二级指标的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蓝皮书分析指出,2006~2015年,我国科普能力逐年递增,效果明显,年均增速为8.3%;2015年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05倍,我国总体科普能力建设效果显著,综合科普能力提升较快。东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近年来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最大增速为26.3%,年均增速为8.5%,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2015年东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09倍。中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在2006~2012年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最大增速29.9%,但在2013~2015年均出现不同程度小幅下降,降幅分别为3.7%、1.9%和2.0%,年均增速6.2%,低于全国2.1个百分点;2015年中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1.71倍。西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近年来(除2014年外)呈现基本稳定的增长趋势,最大增速46.2%,只在2014年出现下降,同比下降3.1%;2015年西部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52倍,年均增速10.8%,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有效倾斜,我国西部地区越来越注重提升区域科普能力,为大幅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区域“平衡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我国科普专职人员达22.2万人,比2006年增长10.8%
蓝皮书指出,2006~2015年,我国科普人员发展指数总体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2.27,为近年来最高值,年均增速9.81%。2015年我国科普人员发展指数是2006年的2.02倍,2014年和2015年较2013年均有所下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2015年,我国拥有科普人员205.4万人,同比增长2.1%。其中,我国科普专职人员为22.2万人,比2006年增长10.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这表明近年来中国科普专职人员发展较为稳定,主要原因是科普专职人员主要分布在国家各部门、学会、协会、高校等单位,多属于体制内人员。从相对数看,每万人拥有科普专职人员1.6人。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科普专职人员队伍较为稳定,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科普专职人员受到编制的约束,难以快速发展。
2015年,我国拥有科普兼职人员183.2万人,较2006年增长28.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相对科普专职人员,科普兼职人员队伍更大、发展更快,从数量上看,科普兼职人员数是专职人员的8.3倍。
2015年,我国注册科普志愿者275.6万人,而2006年仅为35.7万人,平均每年以25.5%的复合增长速度快速增加。但深入分析后发现,这种数据的变化,既有人们的志愿者精神增强,愿意加入蓬勃发展的科普工作新形势中,也有科普专职人员和志愿者的界限模糊,统计填报上容易混淆的情形,还有科普志愿者与社会志愿者难以区分等原因。
从相对指标每万人拥有各类科普人员的数量看,2015年全国每万人拥有科普专职人员1.6人、每万人拥有科普兼职人员13.3人、每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20.1人,自2006年以来每万人拥有科普专职人员、每万人拥有科普兼职人员、每万人注册科普志愿者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6%、2.3%、25.2%。但是,2014年底,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8114万人,比2006年增长87.4%;而科普人员为201.23万人,比2006年增长23.9%。不难发现,科技人才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科普人员增速。由于科技工作者是科普人员的重要来源,这也反映出当前广大科技工作者中真正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比例很小,如何动员、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从事科普工作,是今后科普能力提升的一个方向,也是需要从政策上加以深入研究的课题。总体上,虽然我国科普人员和注册科普志愿者的总数有所增长,但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科普人才,尤其是专职人才仍然非常紧缺,在受到编制紧约束的情况下,发展注册科普志愿者和兼职人员,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北京科普能力远超过全国水平,青海提升最快
蓝皮书分析指出,2015年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排名前10名的是北京、上海、江苏、辽宁、浙江、湖北、云南、广东、重庆和福建,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分别为9.47、5.58、4.41、2.79、2.77、2.63、2.58、2.55、2.48和2.17。这10个省份以及排在第11位的山东(2.14)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均超过全国2.05的水平,尤其是北京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远远超过全国水平。近年来,北京、上海和江苏几乎都排在前3位,发展相对稳定;广东省在2006年位列第2,此后一直在第4至第10位,而且近三年来没有挺进全国前五位,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其科普能力发展水平与之不相匹配,可能广东省更多地注重当地经济或金融或加工业的发展,而相对不太将科普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天津市只在2010年和2011年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排在第3位,其他年份在第4至第15位徘徊,波动较大;浙江省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一直稳定在第4至第6位,虽没有挺进前三甲,但是发展颇为稳定;辽宁省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提升较快,从2006年的0.98(低于全国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2.79(高于全国水平),位次从2006年的第13位逐年上升到2015年的第4位,是目前最好成绩,辽宁省近年来科普能力建设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在2015年,地区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排在后十位的分别是内蒙古(1.52)、河南(1.49)、广西(1.43)、甘肃(1.38)、安徽(1.31)、西藏(1.27)、黑龙江(1.14)、海南(1.07)、山西(1.00)和吉林(0.57)。西藏地区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从2006年至2013年一直排在最后一位,到2014年和2015年排名稍有上升,分别排第30位和第27位。吉林省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在2014年和2015年都位列最后一名,近年来最高位次也只排在第20位,且近九年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均低于全国水平。山西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5年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排在第30位,最高位次是2006年的第21位,近年来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也均低于全国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省的科普能力发展指数近年来提升较快,从2006年的0.46(排名第29位)上升到2015年的1.83(排名第15位),而且其发展指数在2010年和2012年均超过全国水平,位次最高上升到全国第9位,但在2013年和2014年排名有所下滑。重庆市作为直辖市之一,近年来其科普能力发展指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效果显著,从2006年的第25位(科普能力发展指数为0.58,低于全国水平)上升到2015年的第9位(科普能力发展指数为2.48,高于全国水平0.43个点),最高排名在2014年达到第4位,科普能力发展指数为2.72,超过全国水平0.69个点。
“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的科普能力远超大多数国内科普机构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为科普提供了新的渠道。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集中体现了多媒体融合、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它实现了在电脑终端以及手机终端共同使用的特性,以其便捷性得以迅速在年轻群体中扩散。除此之外,微博自媒体特性突出,除了各类明星名人(大V)外,普通用户也是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微博的“评论+转发”功能,能够使用户都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评价,强化了互动性和双向交流。
新浪微博中科学传播微博影响力最大的ID就是“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截至2016年6月,果壳网粉丝已经达552万人,科学松鼠会粉丝为191万人。二者都与科学传播组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松鼠会属于民间的科普组织,随后科学松鼠会的创办者姬十三又成立了果壳传媒科技,2010年果壳网正式登录新浪微博。蓝皮书分别对“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的科普能力进行了分析:
果壳网
一级指标:科学传播活动的官方微博;有趣科学话题;粉丝总量552万人;果壳网下的主题微博粉丝对于科学传播的影响力很大。
二级指标:科学网站入驻微博;延展性强;日常微博参与度与话题有关,热门微博参与度较日常高。
三级指标:日常微博发布频率日均10条左右;热门微博带评论转发,连续性强,图文结合,或出现科普文章。
科学松鼠会
一级指标:科学传播活动的官方微博;有趣科学话题;粉丝总量191万人;日常微博评论转发量小。
二级指标:科普组织;延展性强;日常微博粉丝参与度不高,热点微博粉丝评论转发数多,且有个人观点,粉丝多为青年群体,教育背景结构考察有困难。
三级指标:日常微博发布频率日均1~3条,热门微博会进行带评论转发,图文结合,以长微博形式发表科普文章。
相比之下,一些科普机构组织的科普微博影响力远不及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截至2016年6月,科普中国的粉丝为102万人,上海科普的粉丝量仅为13万人,但是科普中国的全部微博为2373条,上海科普的全部微博为7579条,相比果壳网的33262条与科学松鼠会的8798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热点科学事件的讨论中,果壳网和科学松鼠会的粉丝活跃度也远高于二者。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