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7年6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亚黄皮书: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6年中亚国家继续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推进有限的、可控的政治改革,积极寻求经济企稳回升方略,同时为国家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在政治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首任总统卡里莫夫突然病逝,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亚国家政治稳定的关注,也触动中亚一些国家进行一系列政治调整和改革;在经济领域,随着能源价格小幅上涨,各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各国均开启了新一轮工业化进程,但中亚国家经济结构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希望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框架下推动本国国家发展战略得到落实;在外交领域,虽然没有像2015年那样引起大国的“青睐”,但各国秉持的“大国平衡外交”继续推进,中亚国家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安全领域,发生了一些暴力恐怖事件,南亚与中东的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呈现上升趋势,但并没有改变中亚国家安全形势总体可控的基本特征。
展望未来,中亚国家经济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在低谷徘徊,社会矛盾有可能会增多,但是中亚国家形势总体稳定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
2016年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25周年。25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已由“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发展为战略合作伙伴,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的发展;中国领导人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新理念,特别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为建立新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示范,得到了中亚国家的积极响应。中亚国家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获得了众多实实在在的成果。因此,黄皮书还突出“中国与中亚”这一主题,回顾与展望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各领域的合作成果与未来前景。
中亚或将继续维持“脆弱平衡,艰难稳定”的形势
2016年中亚形势的主要特点是“脆弱平衡,艰难稳定”。即脆弱地维持政局、经济、民生、安全之间的平衡关系,艰难地保持基本稳定。主要特点是:经济发展举步维艰,社会问题集中爆发,安全挑战继续增多,大国博弈此消彼长。这些因素导致中亚国家政治安全风险上升。
政治方面,2016年中亚国家政治形势可谓是“跌宕起伏”,但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荡。这主要得益于近些年来中亚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权力结构不断优化,多数国家政权基础持续巩固和强化,初步形成了维护国家稳定的“利益集团”。哈萨克斯坦举行非例行议会(下院)选举、政府进行大规模改组,将部分法律赋予总统的权利转给政府或议会,以实现总统、议会、政府权利的相对平衡,旨在保障未来政权过度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动荡;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突然病逝,但没有发生剧烈政治动荡,政权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通过修改宪法,继续加强和巩固总统权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蝉联土库曼斯坦总统;吉尔吉斯斯坦最高议会批准了关于对宪法进行修改的法案,该法案计划大幅加强议会和总理的权力,吉尔吉斯斯坦仍在议会制改革道路上进行探索。
经济方面, 2016年的中亚国家经济延续了弱势发展的态势,阻碍各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仍没有解决的迹象。从各国经济发展指标看,2016年中亚国家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但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各国货币继续贬值、经济增速下滑、通货膨胀上涨等。
中亚国家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能源价格回升。一般而言,能源价格对经济的传导效应有两个月的缓冲期。国际原油在2月中旬出现历史新低,随后一路攀升,至6月涨幅已经接近一倍,随后价格一直保持在45~50美元/桶,这已经超过了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预算平衡点。依托能源价格的走强,哈萨克斯坦工业产值逐步趋于稳定,实现了经济的止跌。
二是农业领域保持良好。2015年,除塔吉克斯坦以外,中亚各国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16年,中亚五国农业领域延续了2015年发展势头。
三是固定投资依旧旺盛。中亚国家投资驱动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15年至今,在市场资金观望的情况下,中亚各国充分发挥了财政的作用,使得大中型项目不至于停滞。
外交方面,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亚国家虽然没有受到大国的“青睐”,但各国秉持的“务实的大国平行外交”继续推进,而且也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首先,利用多边舞台提升国际影响力。2016年6月23~2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乌兹别克斯坦利用“主场优势”进一步提升了本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2017年1月23~24日,哈萨克斯坦主持召开了叙利亚问题会谈,这是哈萨克斯坦担任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以来举行的一场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会谈,赢得了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其次,务实的大国平衡外交内容不断充实。尽管中亚国家均不同层次表示,注重发展与邻国的关系,但在各国的外交实践中均把发展与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的关系放在首要位置,其中更加注重发展俄罗斯的关系。2016年,中亚国家与上述三个世界大国的关系都有新的进展。
2017年中亚国家形势仍然会继续目前的发展态势,但值得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政治稳定问题。这一年是考验乌兹别克斯坦新政权的重要年份,既要继承老总统的发展战略,又要创新发展思路,引领乌兹别克斯坦繁荣发展。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选举能否顺利举行值得关注。在大选前,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以受贿罪逮捕了反对派“祖国”党主席捷克巴耶夫,引起了其支持者的抗议。
二是经济能否走出困境。对中亚国家来说,当前经济发展是最大的政治问题。如果中亚国家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社会矛盾就会越积越多,集中爆发的可能性很大。
三是安全问题能否有效管控。安全威胁是中亚国家的传统难题。2005年以后,中亚国家赢得10年的稳定发展期。近年来中亚国家安全威胁凸显,挑战明显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与大国关系,特别是维护好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尤为重要,因为中亚国家的安全离不开俄罗斯。
中国与中亚五国政治友好关系:从睦邻友好到战略伙伴的典范
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5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双边交往与合作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快速发展,从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到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扩展到地区和国际的范围,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未来的前景值得期待。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政治友好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相互视对方为重要伙伴。中国强调尊重中亚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以历史联系为纽带,复兴丝绸之路,扩大交通和贸易联系。中亚国家也都把中国作为其亚太外交的优先方向,认为与中国合作拥有地缘优势,希望在巩固主权和发展经济方面得到中国的帮助。
2、 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关系。中国和中亚国家建交以后,政治关系提升很快,努力克服冷战时期中苏对抗造成的阴影和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
3、 夯实双边合作的政治和法律基础。25年来,中国每年都要接待多位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来访,在高层会晤的过程中,双方领导人就两国关系的原则问题形成非常广泛的共识,相互交流国内的政策,规划下一步开展合作的具体方向。签署了各种文件,从双边联合声明到各个领域的合作协定,再到年度的合作规划,保证了各领域合作的稳步发展。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议会、政府及各个部门、司法机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交往都非常频繁。
中国与中亚国家借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命运共同体,双方合作具有巨大优势
中亚国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重要国家,也是最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项目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主动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与中国签署产能合作的协议。其他中亚国家也积极争取中国的资金支持,双方共同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中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枢纽”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与中国也签署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的文件。
中国将中亚地区视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合作地区和重要合作伙伴。双方要加强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共同寻找合作切入点,不断提高合作水平。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合作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
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和安全利益切近,产业上的互补性较强,文化和民心容易互融互通,要利用好这些有利的条件,抓住发展机遇。由于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关系发展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彼此政治、经济、安全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还具有巨大的潜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提升,并且为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全面确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务实性与有效性
中亚成为中国与域内所有国家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唯一地区,体现了双边关系的高水平和高质量,也说明双方的合作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说法,在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稳定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是中国同中亚各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实质和重要内容。中国与中亚国家战略伙伴关系的务实性和有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高层会晤进一步机制化、经常化,有力促进了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合作在各个领域齐头并进,除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外,人文交流也逐年扩大,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考古等合作都取得很多务实成果。
二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合作。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打击危害地区安全的“三股势力”、跨国犯罪,携手应对阿富汗问题等地区热点,开展联合反恐演习,交换情报信息,成为维护中亚稳定的重要力量。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和人文交流也扩大了中国和中亚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空间,积极推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签署国际公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启动经贸、交通、农业、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的部长级会晤机制,增加了中国和中亚国家不同领域合作的机会。
三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相互支持。中国和中亚国家对很多地区和国际问题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都认为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主张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反对强权政治和冷战思维。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大国干预弱小国家的内政,在人权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反对西方的双重标准。中国与中亚国家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能够照顾彼此的利益关切。支持中亚国家提出的各种安全倡议。中国不谋求在中亚地区的特殊利益,本着亲、诚、惠、容的原则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还与中亚国家共同推进阿富汗的和平重建进程,主张尊重联合国的权威,阿富汗的命运首先由阿富汗人民来决定。在西方逐步撤出作战部队的背景下,作为周边国家,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合作对阿富汗局势的未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领域务实合作取得可喜成果
中亚各国经济在世界原料、能源市场不景气、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地区贸易水平低迷的大背景中,经济下行压力尤其突出。中国和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仍然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相互支撑、顽强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济中的合作主要依靠政府间重大项目的支撑,因此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合作的亮点也主要体现在这些重大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上。“安格连-帕普”铁路甘姆奇克隧道成功贯通,这不仅是乌兹别克斯坦铁路交通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且也是中乌经济合作继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乌兹别克斯坦段合作建设后的又一成功典范。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双边关系进入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第一大棉花买家、第一大电信设备和土壤改良设备供应国,中国在乌的企业已经超过200多家。2016年对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合作而言,是政策对接、基础加固、领域拓展的一年。实现了哈萨克斯坦国家发展战略与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在法律层面的对接。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
中国和中亚国家应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进程
2017年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受国际贸易、全球投资持续低迷影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前景不甚乐观,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逐渐回升为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经济带来了利好消息,预计欧洲和中亚地区经济增速将达到3.5%,中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6.5%。中亚国家经济回暖为扩大双边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预测,预计2017年中亚五国进出口贸易额将普遍高于2016年,但除了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外,其他三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仍将低于2015年的水平。受此影响,预计2017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规模将略好于2016年,呈回升态势。若要止跌回升,还需要双方加大合作力度。
鉴于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现状,未来双方应转变观念,除关注扩大投资外,应将制度协调列为合作的优先方向,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与自由化进程,为扩大投资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因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已成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而欧亚经济联盟尚无意愿与中方开展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乌兹别克斯坦也未将自由贸易协定列入谈判日程,那么双边合作应立足于现实,采取互利共赢的措施,使经贸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树立合作典范。
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渐趋回暖
2016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特点,即经贸合作逐渐走出困境,贸易形势有所好转,投资快速增长,地方合作成效显著。但与此同时,不为各国所关注的贸易投资制度障碍已成为制约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层次原因,跨境贸易成本过高,建筑市场准入标准严格以及市场开放度低等严重阻碍了双边贸易与投资的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夯实双边经贸合作的法律基础,积极落实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公路运输便利化协定》以及双边税收协定等,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适时启动新一轮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探讨建立新型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为扩大投资提供必不可少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还应探讨建立新型融资机制,引入PPP等融资模式,推广并购等直接投资方式。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海关合作、跨境运输等领域的便利化措施,消除投资壁垒,为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预计2017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将保持缓慢回升态势。
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动下中国对中亚五国的投资成为双方合作的一大亮点:一是中方对五国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二是基础设施与产能合作成为投资热点,三是并购成为新型投资方式。中国与中亚国家地方合作成效显著,地方合作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日益活跃、亮点新增
黄皮书认为,建交25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流日益活跃,相互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双方建立了完善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准定期”交流活动。经过25年的人文交流,中亚国家民众基本摆脱了先期形成的对华印象,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正面,双方睦邻友好合作的基础越来越牢固。
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中最显著的成果是教育合作。最突出的表现是各国学习汉语的热情持续高涨,选择来华留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教育合作更贴近普通百姓,而熟知对方的留学生则成为民心沟通的桥梁。
近年合作领域越来越宽,旅游、考古、媒体等成为人文合作的新亮点。一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后,中亚国家开始转变,旅游合作出现突破性进展;二是媒体交流越来越多,报道更趋客观,中国媒体走出去,助中国人重新认识中亚,中亚国家也有越来越多栏目介绍中国;三是拓展了联合考古、医疗等新合作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乌、中塔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合作。医疗合作方面,近年参与合作的单位越来越多,如新疆医大六附院与哈、吉、塔、乌等国的10余家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开展跨境远程医疗、专家培训等交流合作。
尽管双方的相互认知仍存在差异,部分中亚民众对中国仍有误解。但总体来说,认知越来越客观,评价更趋正面。中亚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中国及中国人形象大为改观。第二,中国不再是廉价商品的提供者,技术比较优势获得认可。第三,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由初期的赞赏与疑虑并存,转变为衷心的期待。
要提高人文交流效果,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人文合作的载体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教育“走出去”、文化交流产品化、媒体“走出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二是寻求共同的价值观,而非强调文化独特性。中国与中亚国家虽然在宗教、文化方面有差异,但双方的传统习惯和价值观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毫无疑问,与西方相比,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更接近。因此,在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人文交流中,不必过于强调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强调文化差异,而是要考虑和寻找在丝绸之路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共性文化和价值观。
三是宣传现代文明比传播古代文化更重要。应将中国现代化科学成就,通过纪录片等形式介绍给中亚民众,让其了解到,中国不仅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更有现代科技成就和无限发展潜力。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中的“苏联遗产”正在逐渐消失
安全问题始终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的一个核心考虑。俄罗斯愿意看到中亚国家及其周边保持稳定和安全,并为此积极努力,维持并扩大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如打击非法毒品交易等。目前,中亚局势总体稳定,但存在一系列风险。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局势发展,尤其是近期以来北部地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宗教极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人数和活动不断增加。“伊斯兰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主要目标就是搞乱中亚地区,推翻中亚国家的世俗政权。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中的“苏联遗产”正在逐渐消失。中亚国家的领导人包括中层绝大多数人都在苏联时期完成社会化,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一定意义上,“苏联人”(Homo Sovietitus),或者对苏联时期生活经验、语言文化以及个人交往网络的实践和记忆构成许多人对俄罗斯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试图对中亚等地区“甩包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心理创痛”和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一代中亚地区的领导人将不再有与“苏联人”相关联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将更具有国际视野,对俄罗斯的看法将更为务实和平实。总之,中亚国家中苏联时期的领导人的完全更替将意味着中亚国家“去苏联化”的完成,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将变得更为务实。
2014年以来,在乌克兰危机以及与西方关系趋于紧张的背景下,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的基调是所谓的“转向东方”,而所谓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已不再是现实目标。俄罗斯外交政策自2014年所发生的转折看来是长期的。俄罗斯新版对外政策构想中独联体依然是其最优先方向。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决心维持“后苏联空间”和某种形式的“势力范围”?包括中亚国家在内的独联体国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认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呢?
中亚安全总体稳定但复杂性加强
2016年中亚安全总体稳定,但安全形势更加复杂,与上年相比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威胁有所上升。其主要原因是2015年相关问题的延续变化,地区安全的复杂性加强,内部问题造成的风险增多,同时也更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各国经济均面临严峻挑战,导致社会矛盾增加;“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回流”问题在2016年更加突出;伊斯兰原教旨化深入发展,外部的伊斯兰思潮对中亚穆斯林社会影响增加。未来几年是中亚政权稳定的关键期,中亚国家的政治风险高于安全风险。同时经济下滑、社会矛盾将给中亚国家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
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亚地区的安全威胁有所上升,“回流”与“外溢”仍是中亚恐怖势力的活动轨迹。其原因并非是地区形势发生骤变,而是2015年一些问题的延续:
一是各国经济均面临严峻挑战,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民生困难,继而导致社会矛盾增加,这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表现得尤其突出。
二是回流”问题在2015年已经开始显露,2016年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由于“伊斯兰国”在中东战情的变化,不少在其地参战的中亚恐怖分子前往其他地区从事恐怖活动。
三是中亚地区伊斯兰原教旨化也在发展,即生活习俗、宗教设施受外部伊斯兰思潮影响比较明显。主要体现是来自外部的伊斯兰潮流对中亚穆斯林社会影响增加。
四是受外部安全环境影响比较大也是恐怖主义威胁上升的原因。2016年来自中亚国家的恐怖分子在土耳其等域外国家参与恐怖袭击,这与中东、欧洲安全环境变化有直接关联,这一年“伊斯兰国”等中东地区的恐怖组织在全球各地实施暴恐袭击,其中裹挟着中亚地区的恐怖分子不足为奇。
应该说,2016年中亚安全形势没有恶化,用“复杂化”来形容更为贴切。总的来看,近年中亚安全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集聚效应”,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威胁因素相互缠绕、互为因果,呈现出复杂性、综合性、多层次性的特点。当前,中亚国家可以说是进入了“深入发展期”,面临的问题、要解决的问题、已改进的问题已经与独立初期有了很大差别。中亚国家“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发生了变化,各国面临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毒品、疾病、人口等问题需要重视。
特朗普政府的中亚外交或将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2016年,美国的中亚外交显得十分低迷,最突出的外交成果是通过“C5+1”确立了美国与中亚国家的优先合作方向。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美国对中亚的外交政策可能会出现较大调整,风险取向上将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寻求行为。因此,美国2017年中亚外交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外交中的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在此基础上,美国在2017年对中亚国家外交将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加强对阿富汗塔利班及基地组织的军事打击力度,对宗教极端主义实施针锋相对的、大规模的信息战,力促建立全球反恐联盟;二是积极推动“新丝路倡议”,利用经济及政治手段促使中亚国家加快民主化转型的步伐,不断促使中亚国家开放市场并优化其商业环境;三是疏离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削弱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其中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将是美国中亚外交的重点国家。
中亚国家间合作势头将进一步加强
2016年中亚地区各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变化最为显著。究其原因:一是各国面临的经济困难和反恐形势需要中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二是乌兹别克斯坦新领导人在睦邻友好合作方面采取了更为务实和积极的态度。预计2017年这一改善关系和加强合作的势头将继续发展。
6月10日至9月10日,能源领域专项世界博览会将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这给哈萨克斯坦与中亚其他国家加强能源以及其他经贸领域的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中亚各国均表示将积极参加这个世博会。
哈萨克斯坦国家通讯社报道,应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邀请,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于2017年上半年对哈进行国事访问,就双边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并规划哈乌关系发展前景。而哈乌这两个中亚地区最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将有利于整个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业已开始的缓和进程在新的一年也将保持发展的趋势。
最近甚至有中亚学者建议重新成立某种形式的中亚地区合作组织,以推动该地区在安全、政治、经济、社会、缉毒等方面的合作。哈萨克斯坦建议,为保障中亚地区稳定,中亚国家应该加快财政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形成黑海和里海地区富有活力的市场。
乌兹别克斯坦一贯主张发展双边关系,而不赞成发展多边合作。如果该国新领导在这个问题上立场发生变化,那么建立新的中亚合作组织是完全可能的。
当然也应看到,中亚国家之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根深蒂固,解决它们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谈判过程。
在中亚各国缓和与发展相互关系的进程中,中国在继续奉行不干涉各国内政的前提下,无疑将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纽带,进一步发挥与中亚各国加强团结和深化合作的作用。
2017年中亚五国的宏观经济趋势将继续向好
2016年中亚五国经济延续了上年增速放缓的趋势,继续减速,但降幅缩小,并渐趋稳定。区域内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波动趋缓;人均GDP增速下降,实际人均收入减少,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出现负增长;本币贬值和外部需求减少导致对外贸易总额大幅下降。为应对内外部冲击,区域内各国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各国货币的名义或实际有效汇率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但汇率制度调整使得维持外汇储备的压力减轻。影响2016年中亚各国经济走势的直接原因是俄罗斯经济衰退、中国经济减速和能源价格下跌。结构性原因有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开放度较低,小国开放经济特征和对外经济的高依赖性,以及区域内各国的资源禀赋和单一经济结构。
总体来看,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善,2017年中亚五国的宏观经济趋势将继续向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中亚地区的政治形势和地区反恐形势仍是经济不确定性的重要因素。能源依赖和经济结构单一的结构性问题也仍将长期影响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