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6)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04-20

民营医院 .webp

 

  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组织策划的《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6)》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6)》阐述了2016年民营医院发展宏观数据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趋势,并对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了分析,更加关注民营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关键问题。如何解决民营医院目前平均病床使用率仅有62.8%的问题?书中发展篇专题报告《医养结合——民营医院发展新机遇》也许能提供新的思路。另外,数据篇专题报告《民营与公立三级综合医院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通过医疗质量数据的分析,使民营医院一方面增强信心,另一方面认清自己的短板,围绕医疗服务的本质特点提升核心竞争力。实践篇中的经典案例,展示了优秀民营医院发展和成长的历程。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规模逐年扩大

  蓝皮书指出,社会办医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要实现“共享共建、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的目标,民营医疗即民营健康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虽然民营医疗在现阶段的发展还相对较慢,经常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如果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和形成公平的竞争局面,则意味着民营医院建设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即将到来。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2005年民营医院还只有3220家,2015年底民营医院数量已达到14518家,是2005年的4.51倍,首次超过公立医院,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2010~2015年,我国民营医院增长迅速,2013年首次突破1万家,到2015年底民营医院总数从2010年的7068家增加到14518家,增幅达105.40%。2010~2015年,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分别为19.41%、15.95%、15.60%、10.90%和15.72%。而在此期间全国公立医院的数量基本不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态势。5年来公立医院的数量由13850家下降至13069家,降幅为5.64%。

  从结构上看,2010~2014年,民营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的比例由33.79%上升至48.52%,几乎与公立医院的数量持平。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数据,截至2015年末,民营医院数量占比上升至52.63%,超过了公立医院。

  另外,以东、中、西部来划分的民营医院的数量,在2013年新增加的1527家民营医院中,有497家位于东部,362家位于中部,668家位于西部。在2014年新增加的1233家民营医院中,有463家位于东部,283家位于中部,487家位于西部。在2015年新增加的1972家民营医院中,有641家位于西部,635家位于中部,696家位于东部。整体来看,2014年较2013年增幅减小,2015年的增幅最大。从东、西部来看,东部地区民营医院数量仍然最多,但西部地区的民营医院数量增幅更快。

  从省份看,2013年,民营医院数量增加最多的是贵州,达到202家,其他依次为山东177家、四川170家、河南123家、湖南119家。“北上广”等优质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反而增加不多,北京仅增加25家,上海增加5家,广东增加42家。此组数据显示,中西部地区改革步伐迈得更大。2014年,民营医院数量增加最多的是湖南,达到99家,其他依次是四川93家、山东83家、河北82家、贵州79家、浙江78家。增加最少的是上海,为0家,其他依次是海南2家、西藏5家、宁夏6家、甘肃8家、黑龙江12家,北京也仅增加20家。总体上来看,2014年各地增幅都在放缓。2015年,民营医院数量增加最多的是河北,达到187家,其他依次是湖南162家、河南156家、贵州130家、四川122家、浙江114家等。增加最少的是青海,仅3家,其他依次是宁夏7家、福建11家、海南15家、西藏21家、黑龙江24家、北京和甘肃均为25家。

  2010~2015年,虽然公立医院的床位数占比在减少,但是床位数不断增长,这表明公立医院可能在走集团化发展与“医联体”的经营道路。

  民营医院的床位数逐年上升,2010~2015年,民营医院的床位数由37.37万张上升到103.42万张,增幅达176.75%。民营医院床位数在全国医院总床位数中的占比虽然由11.03%上升至19.40%,但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的床位数总量较小。这表明尽管民营医院在数量上超过了公立医院,但其规模普遍偏小并且在短期内难以突破这种格局。

  我国民营医院单体机构的规模普遍偏小。统计数据显示,90%的民营医院为一级或者未定级的医疗机构,床位数量普遍小于100张。

  2015年,民营医院平均床位数仅为71张,而同期公立医院2005~2015年医疗机构平均床位数达到329张;两者均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发展势头,2010~2015年,公立医院床位数同比增长分别为9.55%、10.09%、11.25%、8.24%、7.27%、6.13%,民营医院床位数同比增长分别0、3.77%、7.27%、6.78%、6.35%、5.97%。公立医院平均床位数的增幅快于民营医院。

  床位数在200张以下的民营医院占大多数,达94%,其中床位数为0~49张的民营医院占54%。2014年,床位数在500张以上的公立医院有2744家,占总数的20.61%,其中床位数在800张以上的公立医院有1333家,占总数的10.01%。新医改以来,公立医院表现出强劲的规模扩张势头,民营医院一直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境地。但随着社会办医趋势的不断明朗和利好政策的出台,民营医院的床位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民营医院运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2015年,我国民营医院数量为14518个,占医院总数的52.63%,首次超过公立医院机构数量。民营医院的总床位数为1034179张,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9.40%,较2011年的12.45%上升了6.95个百分点;民营医院的人员数为103.1万人,占医院总人员数的16.81%,与2011年的54.6万人相比,人员有了明显的增加。2015年,民营医院诊疗人次为3.70亿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2.01%。2010年,这个数字为1.66亿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8.14%。由这两个数字不难看出,尽管公立医院仍然收治大部分患者,但是去民营医院就诊的患者正在逐渐增多。在调查中,蓝皮书指出,民营医院的运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

  (一)从单体医院向连锁医院转变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下,我国民营医院发展迅速,但民营医院的整体发展呈现“一多三小”的局面。即民营医院的数量多,但大多数民营医院的规模小,提供的服务量小,市场影响力小。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发展较好的民营医院正在探索由单体医院向连锁医院发展的道路。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为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为充分整合资源、凝聚优势,2004年以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为主体,通过合并武汉爱尔、衡阳爱尔、成都爱尔等医院的股权,组建了长沙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并于2007年更名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眼科”),进一步体现了集团全国连锁的发展模式,截至2016年7月,其已在全国27个省(市、区)建立了120余家专业眼科医院,年门诊量超过350万人。

  爱尔眼科引入地分级连锁模式,符合眼科医疗行业黏性的消费特点和“全国分散,地区集中”的竞争格局,成为目前我国眼科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连锁医疗机构。其发展模式和文化理念得到了患者、医生、政府及资本市场的普遍认同,是单体医院成功向连锁医院转型的典型代表。

  (二)PPP模式的推广与应用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以长期契约的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政府可以获得更多的服务资金,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社会资本通过资本运作,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与公立医院合作办医越来越成为社会资本的首选。2009年,凤凰医疗集团与北京门头沟区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发展门头沟所在区域的直属公立医院。凤凰医疗集团对医院进行固定的投资,并执行运营和管理相关医院的权利。截至2015年,凤凰医疗集团管理了10家综合医院、1家中医院和28家社区诊所,全部为非营利性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每年均保持盈利,而这几家医院在凤凰医疗集团管理前全部处于亏损状态。

  凤凰医疗集团应用的模式属于PPP类型中的经营权转移模式,广义的医疗行业PPP还包含附属服务外包、租赁、新建医疗机构、共享场地等多种具体形式。

  目前,PPP模式在公私合作展开医疗活动的行为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公立医院和投资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取适合的合作模式。当然,PPP模式下的公私合作和医院行为规范也需要相关政策激励约束和有效监管。

  (三)民营医院正在升级扩大

  近年来,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正在不断增加。民营医院的床位数有了很大的增长,医院级别有了很大的提升。

  从医院的床位数来看,2012年,我国民营医院总数为9786家,总床位数为582177张,其中床位数为0~49张的民营医院为5941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60.71%;床位数为200张以上的民营医院为430家,占民营医院总数的4.39%。2014年我国共有民营医院12546家,民营医院总床位数为835446张,其中床位数为0~49张的医院为6814家,约占民营医院总数的54%;床位数为200张以上的民营医院为674家,约占民营医院总数的6%。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我国有500张以上床位的民营医院为92家,2014年,上升为128家。

  从民营医院级别来看,2010年,我国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有394家,占当年民营医院总数的5.57%;2012年,我国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有637家,占当年民营医院总数的6.51%;2014年,我国二级以上民营医院增加到1061家,占当年民营医院总数的8.46%。可见近五年来,我国民营医院中二级、三级民营医院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

  从新建民营医院数量增长率和民营医院床位数增长率看,2011~2015年,民营医院床位数增长率一直大于民营医院数量增长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两种,一是新建民营医院规模较原有民营医院的规模大;二是原有民营医院床位扩建。

  (四)走集团化发展的民营医院数量增加

  医院集团,是指3个或3个以上医疗单位通过某种特定方式联结组成的统一管理体。医疗行业具有特殊性,其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资金运营,其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具有较高的风险。对于民营医院来讲,进行集团化运作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新医改明确将对民营医院的政策扶持列为重要内容,特别指出“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相当数量的民营医疗机构也已经走上了集团化发展之路。

  同仁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具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医院发起,于2003年4月28日成立的一家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医疗产业投资运营的集团公司。集团自成立以来,运用自身优势,进行结构优化和团队调整,以提升其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目前,该医疗集团运营状态良好、医务人员有较强的归属感,资金结构合理,其经营理念得到相关部门及群众的认可,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该医疗集团已在短短10年内迅速发展成为集医疗、养老和配套地产三大板块于一体的大型医疗产业集团公司。

  (五)融资方式更加多样化

  融资是指货币资金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前期,主要融资方式为银行贷款和民间筹资。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健康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随着社会资本办医规模的不断扩大,民营医院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融资方式不断增加。当前,民营医院除了传统的融资模式外,还出现了股权融资、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私募融资等四种融资模式。四种融资模式各有优劣,各有相应的成功案例,其中凤凰医疗集团通过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成为我国最大的民营医院集团,并且成功上市;方正医疗集团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得集团的发展基金。民营医院在筹资过程中应对照自身发展特点选择相应的融资模式。

  (六)与医学院校进行专业技术合作

  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成长过程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医院作为高技术人才的聚集地,其人才培养模式与专科建设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的技术水平,这也是医院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相比公立医院的历史积淀和在群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地位,民营医院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一系列条件的制约。民营医院由于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人员编制、职称晋升及工资待遇方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高端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困难,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及学术研究水平上与公立医院差距显著,民营医院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国际高端的医疗机构一般都隶属高等院校的医学院,或加盟医学院校成为其科研机构和教学医院。借鉴国外经验,我国民营医院可以采取这种模式弥补其在科研和教学上的缺陷,同时培养相应的医学技术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形成可持续性的发展态势,为民营医院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东莞东华医院从2005年开始与中山大学合作,成为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和博硕士培养点,同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温州康宁医院也借鉴相关经验,与温州医科大学合作,成为其附属医院,目前该医院发展状况良好。可见,民营医院与医学院校合作为解决当前民营医院的人才之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医养结合正形成多种创新模式

  医养结合是指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中嵌入医疗服务,为老龄人口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健康养老服务。蓝皮书分析了在中国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及其驱动因素、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以及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中国的一些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蓝皮书列举了中国近期出现的一些医养结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包括正在创新中的“互联网+”模式),并分析了民营医院和社会资本投资医养结合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一)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医养结合

  无论是在北京提出的“9064”“9064”,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口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口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口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还是上海提出的“9073”“9073”,即90%的老年人口在家庭内养老,7%的老年人口得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支持,以及3%的老年人口在机构养老。,在养老格局下,居家养老都将会是绝大多数老年人口选择的养老模式。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社区可以作为平台,把各类针对老年人口的服务项目导入老年人口家庭中,包括看护(日间照料、短期托老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家政服务等。此外,社区还可以与其他养老机构合作为老人提供社区外的服务,包括长期照护中心、老人活动中心、老人大学、医院等。在老年人口最为关心的医疗服务方面,通过与医疗机构合作,社区可以为老年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并与合作医院的系统联网,实施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监测,方便老年人口在医疗机构就诊。医生还可以到老人家庭出诊,提供简单的护理、康复、输液等服务。

  通过“区外服务导入+区外机构”合作的方式,社区可以变身成为小规模、多功能的综合服务提供者,以满足老年人口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2014年10月,上海万科城市花园社区内嵌入式的养老服务中心——智汇坊开始对外开放。智汇坊是由小区内一个万科持有的活动中心改建而成,中心可同时接纳40位老年人口的日间照料服务以及30位老年人口的短期托付服务,并提供健康、医疗和日常照料服务,此外,智汇坊还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机能康复及文化娱乐活动,比如书法、绘画、歌唱等活动。

  (二)养老与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

  根据医疗服务能力的不同,机构(包括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医养结合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养老院+医务室”

  此类机构一般距离医院较近,入住的老人健康状况尚可,对医疗服务能力要求不高。医务室的主要功能是药品发放、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紧急情况处置等。目前,多数养老机构设有配套的医务室。

2. “养老院+综合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此类机构面向社区服务,有的提供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服务,有的设有病床,可以进行输液等一些简单的医疗、护理行为。

  2013年,北京双井恭和苑被市政府确定为“医养结合”试点养老机构。除了配有完善的饮食起居设施,恭和苑还提供文娱、护理、医疗等多方面服务。在医疗方面,恭和苑设立了护养床位,能提供长期照料和特殊护理,可以照顾自理、半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恭和苑还与定点医院结合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方便老年人就医。此外,恭和苑也是在北京率先推出短期托老服务的养老院。

3. “医疗机构+养老服务”

  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主要以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较高的患病、伤残、失智老年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所拥有的丰富的资源也能够为老年人口提供专业、及时、全面的医疗卫生服务。

  重医大附一院青杠老年护养中心拥有自理护养区、医疗区和康复区,真正实现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的全程无缝连接。重医大附一院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开设有门诊,当老年人口生病时,可立即转到医疗区,如果病情加重,老年人口可通过“绿色救治通道”在第一时间被转往重医大附一院本部接受治疗。在健康养生方面,护养中心设有爱心农场、宠物园、垂钓园、手工作坊等,以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的目标。

  (三)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CCRC)的医养结合

  CCRC是一种复合式的老年社区,通过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护、介助一体化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继续居住,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护服务。

  泰康燕园是集“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为一体、虚拟保险与养老服务实体相结合的创新商业模式。根据护理等级的不同,园内分为五个单元:独立生活单元、协助生活单元、专业护理单元、记忆障碍单元以及临终关怀单元。社区内设有一家二级综合康复医院,提供急诊急救、内科、外科等医疗服务;生活文娱服务包括24小时送餐、老年大学、棋牌室、健身设施、剧院等。

  (四)“养老+中医”的养生式养老

  2015年4月发布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要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试点项目。在健康养老服务的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治疗、养生保健中,中医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典型案例:北京首家养生式养老院——延庆县天开瑞祥养生养老院(不老山庄)(2013)。

  不老山庄以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为主,集健康调理、日常照护、旅游休闲、文体娱乐为一体。山庄配备有专业医疗人员和设备设施,同时提供14大类的养生调理项目,包括心脑保健、全息经络、蜡疗、足疗、辟谷养生等。未来,不老山庄计划在全国建设多家养老机构,形成遍布全国的候鸟式养生养老连锁基地。山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为异地养老的活力老年人口,因此医疗护理、康复服务能力较弱。

  (五)互联网+医养结合

  2015年11月民政部、财政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2013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要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地方政府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口的服务项目。

  在大东松浦博爱养护中心,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通过互联网手段为入住的老年人口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云记录和优质的医疗专家服务。老年人口可通过佩戴体外设备,测量血压、血糖、心电图、心率和血氧等,电脑系统同时将老年人口的健康信息数据上传至健康智能管理平台,为老年人口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云服务方式实现老年人口健康信息的储备、分析病情预警、健康提醒等服务。当老年人口出现疑难病症,又不方便转院时,医院还可以为老年人口提供“远程医生”的“零距离”服务,实现老年人口医疗保健服务的智能化。

  民营医院机构数增长与公众认可度不成正比

  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深化、分级诊疗的推进以及社会化办医环境的逐渐完善,我国民营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日益增长,社会资本已经发挥出了积极作用。《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的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5年中国民营医院数量在全国医院总数的占比由33.79%增加到52.63%,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的总数。民营医院的床位总数也从2010年的37.37万张发展到2015年的103.42万张。民营医院的门诊诊疗人次从2010年的1.66亿人次发展到2015年的3.70亿人次,入院总人次从2010年的800万人次发展到2015年的2365万人次。2015年公立医院门诊诊疗人次为27.10亿人次,入院总人次为13721万人次。

  上述数据表明,民营医院在总体上改善了我国医疗投入不足、医疗资源有限的现实。尽管如此,与公立医院服务能力的增速比较,还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我们面临的严酷事实是:不管民营医院资源增加了多少,全社会对民营医院的接纳度并没有相应提高。

  由此可见,国家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不断发展,但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既有民营医院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民营医院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外部因素。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只有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才能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赢得患者口碑,这一切离不开数据支持和数据评价。

  医疗质量是民营与公立医院存在差距的主因

  近些年,民营医院的迅猛发展在总体上弥补了我国医疗投入不足、医疗资源有限的现实。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民营医院数量达14518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52.63%;床位数量达103.42万张,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9.40%。门诊诊疗人次3.70亿人次,占诊疗总人次的12.01%;入院人次2365万人,占总入院人次的14.70%。由此可见,民营医院大多投资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滞后于其医疗机构数和床位数的增长速度。但是,以此来衡量民营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有失公允。规模不同、公众认可程度是不协调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了客观评价民营医院的发展进程,蓝皮书盲选10家规模相当的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以病案首页数据为数据源,从医疗服务能力、质量、效率三个维度,力图公正、客观地对民营和公立医院进行综合评估,使民营医院中的一些优质医疗资源脱颖而出,给就医者更多的优化选择,让患者在得到满意服务的同时,能够摘掉“有色”眼镜,平等对待公立和民营医院,最终形成医疗市场的良性竞争氛围。

  调查数据及结果如下:

  (一)整体结果

  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平均收治病种数基本持平。但其平均出院人次、平均手术及操作患者出院人次、平均手术患者出院人次均低于公立医院,平均病死率高于公立医院,医疗效率指标如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公立医院。

  10家民营医院覆盖病种数量4123种,10家公立医院覆盖病种数量4127种。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覆盖病种呈现交叉互补的现象,即公立医院覆盖但民营医院未覆盖的病种有783种,民营医院覆盖但公立医院未覆盖的病种有779种,可见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病种覆盖能力不相上下。

  民营医院的手术及操作种类为1765种、手术种类为1403种,均明显低于公立医院的1879种和1473种。

  民营医院再住院次数最大值平均为16次,高于公立医院再住院次数最大平均值(13次);民营医院总体再住院率及各时间段再住院率均高于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住院安全事件总体发生率为0.36%,高于公立医院的总体发生率(0.20%),主要原因是民营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较公立医院高。

  民营医院手术安全事件总体发生率与住院安全事件总体发生率相同,为0.36%,公立医院为0.24%。主要原因是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伤口裂开、骨折的情况明显高于公立医院。

  (二)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结果

  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指《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规定的18种重点疾病和18类重点手术,此为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要求重点监测的指标,是评价医院医疗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可用于民营医院与公立综合医院之间的横向比较。本研究根据实际需要,将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与恶性肿瘤维持性化疗合并为恶性肿瘤化学治疗。

1. 重点疾病

  民营医院重点疾病的总出院人次为65913人,总体疾病构成比为19.30%。公立医院总出院人次为88968人,总体疾病构成比为23.79%。民营医院心力衰竭、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肾衰竭等4个病种出院人次和疾病构成高于公立医院,其他病种均低于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重点疾病的总体病死率及第2~31天因相同疾病非计划再住院率分别为1.03%、5.30%,与公立医院的0.88%和3.00%相比,均高于后者。

  民营医院重点疾病的平均住院日为11.01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2472.56元;公立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1.46天,平均住院费用为13299.91元。民营医院重点疾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公立医院。

2. 重点手术

  民营医院18个重点手术总出院人次为28977人,公立医院为36074人,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总手术构成分别为35.50%和41.37%。民营医院剖腹产和阴道分娩手术构成高于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手术死亡率为0.35%,重返手术室率为2.52%;公立医院两组数据分别为0.27%、1.60%。民营医院手术死亡率和重返手术室率最高的均是颅脑手术,公立医院手术死亡率最高的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重返手术室率最高的是血管内修补术。

  (三)代表病种和疑难病种结果

1. 代表病种

  民营医院代表病种总出院人次为218817人,明显低于公立医院代表病种的总出院人次(259431人)。

  民营医院代表病种病死率为0.69%,公立医院为0.54%,民营医院代表病种病死率比公立医院高0.15%。

  民营医院代表病种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分别是12.41天、18470.75元,公立医院代表病种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分别是13.32天、21688.63元。

2. 疑难病种

  民营医院疑难病种总出院人次为22418人,公立医院为35601人。民营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收治的疑难病种人次多于公立医院。

  民营医院疑难病种病死率为2.18%,高于公立医院1.08%的病死率。

  民营医院疑难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为12.43天、18430.35元,公立医院则分别为13.28天和21556.7元。

  整体评价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民营和公立医院在床位数相当的情况下,病种宽度与公立医院相差无几,这说明民营医院在医疗服务广度上与公立医院不分伯仲。民营医院平均死亡率、再住院率、住院安全事件和手术安全事件总体发生率均高于公立医院,说明民营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同等级公立医院,说明民营医院的医疗效率高于公立医院。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强调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应将质量与安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避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总之,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真正差距在于医疗质量,角逐的核心也应该在医疗质量方面。随着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推进,行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均已从粗犷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低水平扩张到注重内涵建设转变。民营医院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市场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最终在医疗市场上与公立医院平分秋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