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澳大利亚蓝皮书:澳大利亚发展报告(2015~2016)
来源: 澳大利亚蓝皮书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7-03-17

澳 .webp

 

  2017年3月4日上午,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澳大利亚蓝皮书《澳大利亚发展报告(2015~2016)》和《澳大利亚的亚洲观》中文版发布会暨特朗普执政后的中美澳关系走向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举行。

  《澳大利亚发展报告(2015-2016)》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第一手材料,全面揭示了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外交和社会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政治篇关注2016年联邦大选对澳大利亚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华人及原住民在澳大利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2016年联邦大选对澳大利亚未来政治走向的影响,华人及原住民在澳大利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报告指出,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似乎陷入了深深的麻烦之中,执政党和在野党都受到严重问题的困扰。双方推举出的领导人,在任期中因同僚的挑战,都不能坚持任满一个任期,双方被推翻的领导人都产生怨恨心理,而他们的支持者试图动摇政治生活。两党内部深深的分裂可以明显说明澳大利亚社会内部已经四分五裂,能反映这一迹象的现实还包括澳大利亚可能正在恶化的种族关系以及原住民内部不断增长的怨恨情绪。

  报告指出,联邦大选结果并没让执政联盟如意,自由党-国家党联盟在丢掉14个席位后,以刚刚超过半数的优势保住执政党位置,成为一个不够强势的政府。同时在与反对党工党的长期竞争中也拿不出有创新意义的政策。在参议院里,一国党和尼克色诺芬团队等右翼政党和保守政党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多个席位,他们反移民,反穆斯林,支持保护主义,甚至反华,他们的诉求将对今后执政联盟的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指出,在人口构成方面,大陆新移民已经占到了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主体,与传统粤籍移民一起成为当代华人社区的支柱。在经济方面,进入了产业多元化和跨国化发展阶段,新一代华商在房地产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文化方面,华文媒体呈现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百花齐放的局面,澳大利亚华裔媒体人与中国主流媒体人紧密合作,实现了跨国化的资源整合。在政治方面,华人参政热情不断高涨,政治影响力日益提升,在联邦、州和领地以及地方政府三级选举中,都涌现出大批华人竞选者,在州、领地及地方政府级别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突破。

  报告指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总体来看,澳大利亚原住民教育、就业、健康情况均有改善,但改善状况不均衡。原住民儿童死亡率降低、儿童学前教育、大学升学、大学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改善较大。但同时,原住民整体就业率下滑,妇女和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情况未得到根本改善,原住民精神健康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犯罪率高,自杀率居高不下。2016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消除差距报告》(Closing the Gap Report)也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原住民相关事务有进步之处,有未达到目标的方面,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澳大利亚政府及社会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带一路”和《中澳自贸协定》背景下的中澳经济战略关系、中澳贸易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现状与走向

  报告指出,中国、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及地缘政治未来都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息息相关。然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向将与过去四十年里的发展方向截然不同。改革带来的消费热潮正深刻影响着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经济改革强化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同时,这些变革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再一味依赖澳大利亚的资源产业。中澳两国可借此机会进行重大政策和贸易战略调整,从而保持经济增长,并发展两国间更加密切的关系。中澳两国应通力合作,加强业已制定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保持政治互信和安全框架,只有这样,经济繁荣才可实现。但是,区域政策和战略存在漏洞,两国必须更加积极地与区域伙伴一起填补这些漏洞。中澳关系依托于全球机构和政治安排。与中国发展伙伴关系,确保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成功扮演共同领导者的角色对澳大利亚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利害关系。

  报告指出,2015年以来,澳大利亚经济稳步增长,经济复苏持续巩固。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澳大利亚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劳动力市场总体改善,但物价依然低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低迷运行对澳大利亚对外贸易的影响仍较显著,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缓慢,公共债务水平有所上升,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收窄。展望未来,澳大利亚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态势,并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工商界看到了“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而澳大利亚主流智库乃至官方仍对“一带一路”保持战略猜疑,致使澳大利亚政府迄今未对中方的两次邀请做出正式回应。这是由澳大利亚政治安全上依靠美国和经济上依靠亚洲的结构性矛盾所决定的。从“一带一路”的“五通”内涵来看,中澳两国已经为“一带一路”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澳大利亚政府实际上也通过“北部大开发”和“基础设施开发计划”等对中国的倡议做出一定的呼应。 “一带一路”符合澳大利亚的经济利益,建议双方政府加强沟通和协调,将“一带一路”纳入两国对话机制的议程,搭建平台,推动企业唱戏,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双边合作,并沿“一带一路”开拓第三方合作,形成共建共赢局面。

  报告指出,在世界经济增速回落,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澳商品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平稳。中澳服务贸易则伴随着两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双边自贸关系的确立,尤其是中国中产阶层的壮大,而不断顺势增长,前景向好。中澳自贸协定下,两国贸易呈现出了新机遇和新气象,但也面临新的挑战。

  报告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维度,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为加强基础设施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符合中澳两国的共同意愿。要推动两国基础设施合作,需要把握关键节点,准确认识包括大宗商品市场疲软、中国经济新常态、澳大选后政策调整以及两国市场规则与标准差异等诸多挑战。为此,中澳两国应加强政府层面的规划对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标准规范衔接,形成合力推动共同发展,并为基础设施合作提供更为有效的人才支持。

  报告指出,中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模式明显有别于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模式。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国有企业已经尽力使自己融入当地经济、制度和社会环境,在经济、社区和社会融合方面越来越成功,不过仍然要面对由于不熟悉澳大利亚的制度环境而造成的困难。新一代具有全球经验的管理者通过不断学习,更容易实现与当地的融合,从而改变公众对在澳中国国有企业的看法。

  特恩布尔总理执政以来澳大利亚外交政策的延续性与新特点,澳大利亚的亚洲政策及其对华政策中的日美因素与内在矛盾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澳大利亚政府更替如同走马灯一般。自2007年到现在,澳大利亚更换了五名总理,而之前的35年里也才更换了五位总理。从1972年到2007年,每个总理的平均任期达六年十个月。而从2007年到托尼·阿博特下台,总理的平均任期是一年十一个月。这种流动性是国际社会极度动荡不安现状在澳大利亚政坛的反映。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理想不甚宏伟,带着政府的满足感去应对挑战,在本地区和全球舞台上谨慎行事。除去陆克文过度活跃和短暂的总理任期——他在此期间发起了以失败告终的“亚太共同体”进程,还确保了二十国集团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依然是有二十个成员的大国俱乐部——澳大利亚政策呈现出操作性强、低调并影响小的特点。阿博特和特恩布尔都继承了这个非常低调的传统,目前尚无任何证据表明,澳大利亚将在不远的将来在纷争不断的亚洲发挥更大的作用。

  报告指出,中国崛起对澳大利亚外交政策、澳中双边关系和澳日双边关系以及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的总体外交都有重大影响。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中,澳大利亚外交政策需要继续成功应对相互竞争的与中国、美国和日本三方关系的能力。澳大利亚整体外交政策及地缘政治未来发展方向将会对亚太地区双边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此格局如何发展也会对澳大利亚在亚洲发挥其地区影响力的有效程度产生实质性影响。澳大利亚当前政策主要包括发展澳中合作,同时保持澳美安全联盟的密切合作关系,建立更紧密的澳日安全关系,这说明在可预见的未来澳大利亚仍将实行对冲战略。

  报告指出,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澳大利亚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战略及文化交流方面都有重大的进展。中澳两国在2014年达成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发展双边关系。双方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并通过商业、旅游和教育加强了民间交往。同时,密切的中澳关系和紧密的澳美关系二者可以并行不悖。

  报告指出,2015-2016年是中国对澳外交成果丰硕,尽管中澳关系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但是整体发展趋势仍是向上可观的。“中澳正式签署中澳自贸协定”、“澳大利亚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一带一路’南线对接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战略”可以并称为对澳三大外交成果,为未来中澳关系的良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同时,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的表态严重挑战了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这反映了澳大利亚对中国崛起以及“一带一路”计划的担忧和焦虑。中国应充分考虑到中澳关系背后中美战略竞争的大背景,敦促澳大利亚看清眼前局势,使澳大利亚在中美双方的重力拉扯下保持平衡。

  澳大利亚公众对中国的民意状况、该国的教育国际化、文学领域的最新成就以及中澳文化交流的新进展

  报告指出,澳中关系一直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和热门话题。2016年的罗伊民调有一些意外的结果,澳洲民众认为澳中和澳美同盟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结果。同时,澳洲民众认为中国是澳洲在亚洲最好的朋友。虽然这些重要的结果显示了澳洲民众对中国友好的态度,但人们还是对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军事和外交方面抱有很大的戒心。如何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不但是澳洲政府的首要外交难题,这个问题也同样会困扰澳洲民众。

  报告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一直是推动教育出口、走向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力量。针对澳大利亚教育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并不仅仅重视经济利益,而是通过推进外交和民间关系,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政府也加大财政支持,来减少教育机构面临的资金压力。除了直接的资金补助,政府也引导教育机构寻找合理的方式去获利。为提升澳大利亚教育的优势,澳大利亚政府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增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强质量保证系统,这些都对澳大利亚教育业裨益颇多。目前,澳大利亚政府推出的“新科伦坡计划”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澳大利亚学生前往亚洲求学,以更加积极的态势进入“亚洲时代”。

  报告指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澳大利亚出版了数百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歌、戏剧等,其中长篇小说是最主要的体裁,而情感心理、家庭关系、自然环境、社会问题、历史文化、犯罪惊悚等仍然是作品主流的主题。除了文学出版,澳大利亚的文学发展还体现在其每年成功举办的作家节中。目前,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约30个作家节,作家、读者、媒体、出版社等不同群体能够通过文学节中各种形式的活动满足其不同的需求。作家节已经成为探索、创新文学参与者联系方式的一个重要场所。

  报告指出,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底,澳大利亚文学汉译及出版作品60余部。小说共10部,主题和背景不尽相同。非小说类作品主要指在澳大利亚畅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包括传记、杂文、散文、报告文学、寓言童话、诗歌戏剧等。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儿童绘本和儿童小说。关于澳大利亚文学的学术研究杂志、论丛、期刊共出版三种,并有一部澳大利亚小说选、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导论和一套原住民文化汉译丛书问世。此外,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一些作品也开发了相应的网络电子书籍。和英美文学译介相比,澳大利亚文学汉译数量较少,体裁不均衡。同时,译者们也需要更多的媒介帮助和政策支持,才能得以引进并翻译更多优秀的澳大利亚文学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