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客车蓝皮书: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6-10-20

客车

 

  2016年10月13日,由方得网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客车蓝皮书: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京举行。《客车蓝皮书: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是中国客车行业的第三本年度性研究报告,是研究中国客车产业发展的又一重磅力作,为读者深入观察我国客车行业提供了全新视野和可靠资料。

  中国客车海外表现优良,出口呈现新特征

  蓝皮书指出,中国客车不仅完全占领了中国国内市场,在海外市场其也有良好的表现。2014年,中国客车出口88071辆;2015年,客车出口有所下滑,但也有将近6万辆的数量。而全球客车一年的销量也不过几十万辆。另外,我国出口许多国家的客车产品均价超过5万美元,这说明我国客车出口不但数量巨大,档次也不低。

 

  近年来,中国客车出口呈现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从发展中国家逐渐出口到发达国家。中国客车最初都是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后来逐渐出口到新兴市场国家。现在,中国客车正在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无论是在英国的林荫道还是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见到中国客车无须惊讶。因为,欧洲市场已经开始逐渐接受中国品牌客车,比如,中国的宇通客车就在不久前被法国客车运营商联盟宣布成为法国未来10年运营客车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第二,新能源客车占据优势。在传统动力客车领域,欧美的客车技术是最强的。不过要说新能源客车领域,那么中国客车可以说是“独占鳌头”。

  中国新能源客车的运行数量在世界范围内最多,运行里程也属最长。通过自2009年开展的“十城千辆”示范工程,中国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并且通过零部件和客车企业的持续改进,中国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经初步具备了商业运行的价值。

  而国外的跨国客车巨头,虽然在传统燃油客车领域领先于中国客车,但在新能源客车领域不如中国客车有竞争力。因此,当一些国家需要新能源客车时,中国客车产品就成了首要选择。

  第三,中国客车成为一些国家市场的主要品牌,有的占其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客车通过高性价比和良好的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首选,在有些国家更是不二选择。比如,古巴的客车90%以上均为中国宇通;智利、委内瑞拉等国家,中国客车也是其首选。近年来,随着中国客车企业在海外KD工厂的不断建成,中国客车更是在某些国家市场成为主要品牌。

  新能源车已成为客车行业中重要的细分市场,市场格局将产生巨变

  蓝皮书指出,对于中国客车行业来说,近五年来的变化也许超过了以往的五十年。原因就在于,近五年来,新能源客车数量不断增加,新能源客车现在已经变成了客车行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细分市场。因此,新能源客车的兴起导致客车行业竞争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行业外资本进入客车领域后,成为行业内原有企业重要的竞争对手。

  相比客车行业的传统老牌客车企业,这些外来企业,让客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自造新能源客车的核心零部件。外来者比亚迪和银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新能源客车的三电系统(电机、电控和电池)大部分都不需要外购,而是自己生产。另外,在商业模式上,这些新进入者和传统客车企业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比亚迪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很多城市设立工厂,从而取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银隆采取的则是“零元购车、十年租赁、十年质保、整车替换”的商业模式。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客车产业的新能源化趋势还是会加剧,在行业发生巨变的同时,市场竞争格局也一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一些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没有更大优势的老牌客车企业在逐渐衰退,一些拥有独特技术的新企业不断崛起;以前不生产核心零部件的客车企业,逐渐掌握了新能源客车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得益于新能源客车,中国客车不但走进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更是走进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

  “十二五”期间,中国客车市场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新能源车异军突起

  蓝皮书指出,2011~2015年,客车行业的五年复合平均增速只有5.5%,而“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2.9%。而且,在2011~2015年的五年间,只有一年,也即2015年的增长率超过了两位数,达到15.55%,但这还是新能源客车当年井喷推动的结果;2013年和2014年这两年的同比增速均在1%以下;2011年和2012年的增幅只有个位数,分别为5.82%和5.17%,跟“十一五”末2010年27%的增速相比,增幅可以说是断崖式的大幅回落。

  具体到2015年,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的行业销量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5米以上客车市场整体销量为25.65万辆,同比增长15.55%。这个数值,可以说是创了客车行业的历史新高,让我国继续稳定地保持着全球客车制造第一大国的地位。但如果剔除新能源客车的因素,客车行业当年销量实际上是下滑的,其中的隐忧仍值得关注。“新能源客车井喷式增长,传统燃料客车大幅下降”,是2015年中国客车市场的典型特征。

  从客车市场2014~2015年月度销量走势图可以看到,我国客车市场2015年前三个季度销量基本上与上年同期持平,但却在当年四季度出现爆发式增长。2015年1~9月,客车市场整体销量为156511辆,比上年同期只微增长2%;而2015年10月,客车市场的月销量达到23689辆,同比增长42.17%;11月销量同比进一步增长49.21%至29758辆;当年12月份,客车市场销量同比增长37.92%,达到43763辆。2015年第四季度的客车市场销量达到97210辆,同比增长42.25%,净增量达到28874辆。这种异常的、罕见的季度性和月度性大幅增长,其直接驱动力便是新能源客车的迅猛发展。

  在2015年25.65万辆的客车销量中,座位客车占比48.61%,销量为124676辆,同比增长14.30%;公交客车占比39.25%,销售为100688辆,同比增长19.45%;校车占比9.65%,销量为24740辆,同比微弱增长0.31%。而在座位客车和公交客车这两个看似不错的细分市场上,其快速增长都得益于新能源客车(包括纯电动客车和混合动力客车)市场的推动。可以说,新能源客车市场在2015年的客车市场上,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2015年,如果没有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助阵,客车市场销量的下滑不可避免;因为有了新能源客车市场销量的迅猛上涨,客车市场才得以从低迷走向高涨,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新能源客车市场惊人的销量表现,一度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应抓住“十三五”机遇,推动客车行业供应端创新

  蓝皮书指出,客车行业虽然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机遇仍存。

  201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35万公里。全国公路营运客车83.93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8%,其中大型客车30.49万辆,同比减少了0.6%。2015年全国城市及县城拥有公共汽电车56.1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了6.2%,其中BRT车有6163辆,同比增加了15.4%。全国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89.4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9.4%。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规划,2016~2018年,国家重点推进水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在公路方面,以“三大线路”区域通道内高速公路为重点,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建设和繁忙路段的改扩建工程,推进普通国道提质升级及未贯通道路路段的建设。

  2015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0%,比上年末提高了1.33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今后几年,将有5000多万人口移居到城市。2015年1~12月国内外旅游人数41亿人次,其中入境旅客2598.54万人,预计2016年国内外旅游人数约43.8亿人次,增长9.5%,入境游1.37亿人次,增长2.5%。到2020年国内旅游出行率将比2015年提高一倍。

  公路建设的发展,现代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人口城镇化率的提高,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都将为全国百姓道路出行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来我国的客车行业始终保持健康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投放市场,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完全具有了独立知识产权和拥有了自主品牌。我国早已是世界最大的客车需求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客车制造国,只有抓住“十三五”发展的契机,真正从客车制造供应端做好技术创新和产业提升,才能实现从客车大国到客车强国的“客车梦”。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汽车客运”是传统汽车客运发展的必由之路

  蓝皮书指出,“互联网+汽车客运”时代,汽车客运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行业,它跳出了一个行业范畴,互联网早就“随风潜入夜”,传统的汽车客运企业必须对互联网“顺潮、应潮、弄潮”。“互联网+汽车客运”已经成为传统汽车客运行业的一个强劲的发动机,是效率的引擎,是创新的引擎。传统的汽车客运企业只有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拥抱互联网,才能适应汽车客运行业的发展要求。

  “互联网+汽车客运”行业,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以汽车客运联网售票、车联网、客运资讯、GPS卫星定位调度指挥、WiFi和互联网、监控类应用为基础,向其他服务环节延伸。同时,汽车客运O2O模式将继续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互联网+汽车客运”的发展,可以用三个阶段来概括。这三个阶段也是随着PC机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正是第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到2011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汽车客运GPS卫星定位系统应用、汽车客运联网售票、门户网站兴起、汽车客运资讯为先。以汽车客运资讯切入市场,为移动终端积累大量乘客。

  第二个阶段是2011年到2014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移动应用逐渐丰富,数量剧增。汽车客运资讯门户开始向移动端延伸,汽车故障远程监控、汽车客运全程管理、驾考、行车辅助、汽车交易、汽车后市场等其他服务环节应用日益丰富,汽车客运移动端服务链正在一、二线城市成型,并向三、四线城市迅速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至今,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汽车客运O2O模式为核心的汽车服务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产品和服务共同发展,互联网巨头也在这个时候进入市场,促进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盈利模式逐渐完善,商业化进程加速。

  汽车客运行业正在经历高铁冲击、网络约车服务的竞争。汽车客运O2O领域也正进入一个残酷的搏杀阶段。其中典型而带有示范效应的事件是:“邮政行业不努力,顺丰就替他努力;银行不努力,支付宝就替他努力;通信行业不努力,微信就替他努力;出租车行业不努力,滴滴快的就替他努力。”“百度干了广告的事,淘宝干了超市的事,阿里巴巴干了批发市场的事,微博干了媒体的事,微信干了通讯的事,不是外行干掉内行,是趋势干掉规模!”这是网上流行的两个段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对产业的改变,对过去的资源整合模式的颠覆,看到不被互联网改造的产业和企业的危机,看到汽车客运行业面临的“互联网+汽车客运”的严峻形势。

  汽车客运未来呈集约化、多元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绿色环保

  蓝皮书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汽车客运互联互通成为发展趋势,汽车客运条块分割、画地为牢的现状必将成为历史。届时,乘客可以买一次车票,在约定时间内随时随地乘坐客运汽车进行商务活动或旅游,随时随地上、下车,从而真正实现汽车运输“门对门”“点对点”,体现其机动灵活、方便快捷、经济及时和舒适的运输特性。

  (1)汽车客运集约化发展,将会愈加明显。由于汽车客运生产模式点多线长、单独作业、环节复杂,动态因素多,管理难度大,政府从乘客安全角度考虑,一直在提倡汽车客运集约化经营。

  (2)汽车客运方式多元化趋势明显。现阶段已新增了校车客运、约车客运、代驾客运、专线租赁客运、房车客运等。未来,汽车客运方式会不会出现新的形式呢?值得期待。

  (3)汽车客运企业经济结构多元化趋势明显。过去以国营和集体经济为骨干,垄断汽车客运市场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道路运输企业“多元化”“多级化”发展趋势明显。各种经济成分和体制的道路客运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派生机和繁荣,私有化倾向正在加剧。

  (4)汽车客运行业在开放和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激烈竞争时代,部分地区运力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

  (5)从2012年3月1日开始已经停止卧铺客车的注册登记,这意味着卧铺客车有可能在15年后彻底退出市场。

  (6)汽车客运车辆档次向高等级车辆发展趋势明显,普通和低等级汽车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干线公路上已趋于退出市场。

  (7)客运汽车的采购普遍采用招投标方式,客运汽车的选购将更重视高安全性、人性化、低能耗、环保型和新能源的车辆。

  (8)不断提高汽车客运服务质量,成为汽车客运企业经营的主要竞争手段。

  (9)汽车客运将更加注重人性化、私密化:设置像火车卧铺车厢一样的私密空间车厢,迎合乘客个性化、私密化需求;视频设备、音响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更加符合乘客个性化需求。

  (10)绿色、低碳、环保、纯电动汽车客运的发展成为主流,客运汽车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客运已成为绿色、低碳发展公共交通的方向。目前,在政府财政补贴条件下,新能源汽车客运得以迅猛发展。要继续取得好的发展,必须解决车辆制造成本高、使用成本高、车辆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池寿命短、充电网络建设滞后等问题。

  (11)智能运输系统是未来汽车客运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可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路网的通行能力,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无人驾驶智能客运汽车将成为发展亮点。

  (12)客运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将得到普遍应用。利用高科技的汽车电子主动安全系统,未来在理论上可以避免重特大事故和死亡事故的发生。

  (13)轻量化、高科技材料将加快进入客运汽车制造领域。塑料汽车必将使汽车客运轻量化、简约化;绝缘泡沫能吸音,未来汽车客运更宁静;陶瓷发动机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那时,可以制造出以高强度耐热陶瓷为主要材料的发动机,并达到汽车发动机年产量的10%以上。

  (14)目前的汽车新技术运用及主要变化趋势是: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发动机高压共轨技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智能管理技术、缓速器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尾气净化技术、空调和换气技术、人体工程技术、天然气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安全带技术、餐饮设备技术、多媒体技术、代用燃料技术等将加快普及运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