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6-07-14

移动

 

  2016年7月6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办的《移动互联网蓝皮书: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暨移动互联网发展圆桌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转折期

  蓝皮书指出,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稳健发展的同时,呈现明显转折迹象:主要发展指标趋缓,规模化增长到达临界点,未来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将是稳健发展期,转型随之而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

  基础数据增速放缓,规模效应逐步减弱。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智能手机出货量、移动互联网融资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峰值在2007-2009年,增长幅度均超过100%,最高为196%,2010年增长近30%,2011-2013年增长在20%上下,可算中速增长。 2014、2015年只维持11%左右增长(CNNIC),其用户性别结构已逐渐接近人口比;智能手机销量出现饱和,出货量增长由2014年的19%降为2015年的2.5%(IDC);移动互联网融资案例增长由56%降为17.11%,融资金额增长由220%降为69.44%(投中研究院)。在全球移动应用市场,2013年移动应用使用增长103%,2014年增长76%,2015年已降为58% 。移动宽带的高增长期也已经过去,特别是Wi-Fi网络的用户接入率已高达91.8%,增长空间有限。

  行业市场发展快慢有别,拐点或迟或早。2014年,移动O2O市场增长率曾达到504.3%,2015年下降到211.9%。巨幅增长之后,移动O2O已经出现泡沫,同质化、恶性竞争,烧了不少钱,一些O2O企业已经“死亡”或者与对手合并。尽管移动O2O市场很大,前景广阔,但发展速度会趋缓,发展途径会调整。移动购物交易额2015年同比暴涨123.2%至2.1万亿元,在网购总交易额中的占比首次超越PC端达到55% ,但其中第三方支付2014年增长391.3%,2015年大幅下降为67.4% 。移动广告2015年市场规模达592.5亿元,增长115.0% (2014年增长率为108.1%)。移动广告因为沉寂多年,如今刚刚爆发,高增长还会持续。移动视频用户规模增长29.5%(2014年为32.7%),开始显示比PC视频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移动视频增长的快慢受制于优质内容生产及提速降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中国移动数据流量的人均消费水平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与内容制作、资费降低等密切相关。

  2. 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

  传统行业专注细分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电商与传统零售行业结合,开拓个性、垂直细分市场,海外代购、母婴市场火热,海淘应用在2015年实现快速增长,同时涌现出考拉海购、丰趣海淘等新进入者,蜜芽、贝贝、小红书品牌电商快速崛起,在全球购、农村市场、女性市场 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下,更为垂直、细化的移动电商仍存较大增长空间。互联网金融向移动金融倾斜,具有差异化的细分领域成为发展的新趋势,多元化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理财、贷款、股票、手机银行等)在移动端吸引了大量新用户。随着“宝宝类”理财产品收益的持续下降,开发细分客户群体的差异化移动金融产品也将成为趋势;与公共教育、农业、交通、医院、社保等各类社会服务团体合作,专注产品和风控、回归金融属性的垂直移动产品和平台更加受青睐,学生信用贷款、教育信贷、农资消费等细分市场开始火热。

  新兴市场加速以场景为导向的垂直创新。O2O市场不断本地化、纵深化、产业链深化发展,到店消费、到家服务和出行服务等三种O2O模式的相关应用和产品超过几万款,数百家企业获得千万人民币以上的融资额。尤其是到家服务涉及的内容最广,包括餐饮外卖、家政、洗衣、维修、洗车保养、按摩、美业、社区、快递、家装等领域的商业模式已初步形成,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模式。很多工具类的APP推出了与场景相融合的原生广告,将广告主的需求同用户的需求精准对接。随着可穿戴设备普及,移动广告可以跳出手机和平板的屏幕,延伸到各种不同的场景中,并且实现多种数据的串联,使广告投放变得更加精准有效。面对整体陷于秀场模式和业务同质化问题,熊猫TV、斗鱼、映客、易直播、花椒等视频移动直播应用开启差异化竞争,游戏直播、才艺直播、饭局直播、户外直播等满足用户多元化娱乐需求的场景持续深化。因视频移动直播具备媒体、娱乐、电商属性,为各细分领域下的商品营销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除秀场模式为代表的娱乐方向之外,商品发布会、娱乐体育赛事、技能培训、在线教育、新闻资讯等等视频移动直播场景具有较强的商业化潜力。

  应用价值更加体现在内容服务深化上。各种类别的应用,都面临着从粗放的、数量的扩张转向内容与服务精细化的问题。新闻信息服务方面,相关微博、微信、客户端已为数众多,如何避免同质化,确保优质内容,是共同面临的问题。例如党政机构及官员办的政务微博、微信已经不少。截至2015年12月,新浪认证的政务微博为152390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14706个,公务人员微博37684个。全国政务民生微信公众号已超过8.3万个,部委微信公众号拥有率超过40%。从目前情况看,机构政务微博微信不太可能继续大幅增长,公务人员个人微博微信仍有增长潜力但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话语体制下不可能继续大幅度增长。下一步,政务微博微信不必追求量的扩张,应该沉下去做内容、做服务,提供及时准确有用的信息,解疑释惑,让民众愿看、喜欢看、主动去找来看。

  3. 从业务改造转向模式创新

  变革社会生产与社会管理,引领智能社会发展。我国互联网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生活方面,以生活互联网为主,移动互联网也大体如此。下一步,生产领域、社会领域的应用将会极大提升和发展。工业4.0是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技术基础,整合、开发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移动互联网将起到关键作用,智能制造离不开移动互联、云平台和大数据。以机器人、3D打印、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巨量数据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社会生产的不断优化提供可能,无论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生产流程、管理程序、产品运营、营销模式都会发生变革或转型,消费者的需求与体验,产品与服务更垂直化、精细化、个性化……。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的管理也会更精细、科学。网上办公、移动办公已非难事,居民通过手持终端可以搞定许多以往要跑几趟腿才能办成的事情。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惊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正在被研究、开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行各业都会有人工智能的应用。

  拓展分享经济模式,创新发展新业态和新方式。移动互联网让分享经济快速流行起来。分享经济将闲置、零散、沉默的资源有效组织起来,进行优化配置,既降低了成本,又满足社会需求,让多方获利。分享经济虽然古已有之,但从未像现在这样时髦、普遍,因为计算机、移动互联网让资源利用、分享途径、收益分配变得异常清晰、便捷。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5万亿元,有超过5亿人参与分享经济行为。 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分享经济增长年均速度将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或将占我国GDP的10%以上。当前,互联网分享经济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分享,即“消费协同”,下一步将转向生产资料分享,即平台经济。以平台为支撑发展互联网分享经济,在移动领域将最先成熟。 再往后,思想、智慧等知识资产也将被分享,创新、创造既是分享的内容,也是分享的结果——知识资产的分享将带来更多、更普遍的创新、创造。

  4. 从要素整合转向平台融合

  公共服务平台协同融合发展。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打破了行业界限,把原先相互独立的产业、行业,不同的机构、部门——它们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独立,自成体系——都融合于同一的数字化网络平台。拿媒体所办的新闻客户端来说,它是媒体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一些新闻客户端将政府部门的服务融于其中,它又是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与影院、电商、书城的平台没有区别,它可以卖商品,售图书,放电影,无所不能!同样,其他网站——电商的、企业的、政府的、医院的、学校的,也都可以融合其他行业、机构的服务。现在正在形成这样的格局:一项服务可以有众多入口平台,像政务服务,既可以从政府网站平台切入,从媒体平台切入,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切入,也可从电商平台切入,从软件下载平台切入。多入口多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平台经济已经相互融合,一键相通!每一个平台都可能是公共平台,每一个公司、机构都要面对公众。如何融入平台,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是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

  移动媒体平台融合发展。这些年,传统媒体的转型,主要是全方位、多渠道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除原有的传统渠道外,增加了网站、短信、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有的还开设了微视频。在手机端,除自有客户端外,还通过“今日头条”、ZAKER、搜狐客户端等聚合客户端发布信息。可以说,媒体这些年对内资源整合,对外多渠道全渠道传播。这样的结果是有传播力,没品牌。出路何在?也许,平台化发展是途径之一:建立强大的数字化传播平台,打通PC端与移动端,使之成为生产力、传播力、影响力、舆论力、经营力的聚合体,融内容、互动、经营、管理于一身。这个平台是什么样子,现在还难以具体描述,目前尚无成功案例。但是,它应具备几大要素:以移动传播为主、能融合并展现媒体优势、广泛聚集人气、具有对外融合与扩展潜力。以移动传播为主,因为未来受众主要来自移动端;能融合并展现媒体优势,它应是媒体全力打造的平台;广泛聚集人气,它应该广受欢迎;具有融合与扩展潜力,这个平台应该拥有融合、并入更多服务甚至其他媒体的能力。

  文化创意平台融合发展。从线上内容的选取创作,到实体产品的生产,再到销售、应用,文化产业链的上下游正在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涌现一批文化创意平台,促进了文化产业内容与渠道的有效整合,促进了文化创意与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实现全产业链价值的延伸与增值。数字内容、新媒体、网络文化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文化创意平台的主要功能,很多分散的社会资源和个人资源被有效调动起来,实现了价值变现。2015年移动阅读平台成为BAT巨头的争夺阵地,带动网络文学的成长,出现了一大批适合游戏与影视作品改编的作品。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上,一大批高校、博物馆、旅游景点、出版社、娱乐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公共账号,在营销宣传的同时,及时根据用户反馈推出定制化的文化创意产品。一批网红借助移动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通过售卖内容和产品快速积累财富。移动互联网让个人、小团体真正参与到了全民文化创意热潮中。数字化文化创意平台,可将创作的过程展示出来,受众可参与创作过程、影响创作过程,边写边展示边评论;可将同类作品、不同形态的表现、不同评价及其影响呈现出来……如此,有了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渠道,人才、产品能够实现自由流动、无缝对接,创作者、评论家、受众可以顺畅沟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

  未来的场景流量之争关键在于留存用户之争

  蓝皮书预测场景化时代的流量入口更加垂直多元,未来的场景流量之争关键在于留存用户之争。

  不论传统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所有的业务和模式都建立在流量之上。传统互联网时代,是“人造”的流量,是开“门”等着用户来,而移动互联网场景是 “天然”的流量,是出“门”寻找用户(或者叫智能匹配),因为它是天然依附场景存在的,移动互联网充分利用用户所在地理位置、上下文情景、用户数据和行为方式,将服务功能与人们的生活场景密切关联。

  未来的场景流量,绝对不是过路用户的流量,而是留存用户的流量,很多生活场景服务,如餐饮、出行、票务、家政等,使用频次非常高,做强用户体验,留住用户,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此外,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大超级入口,但是覆盖不了所有的线下场景,每一个场景与产品的结合,都可能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开启。

  伴随场景窗口的开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价值不在大而全,而是小而美的垂直服务。预计大平台的流量控制权会逐渐减弱,中小垂直应用的机会在增大。具体来说,社交、电商、出行、地图、旅游等行业格局基本稳定,医疗、教育、汽车、外卖、洗衣、洗车、家政等行业还存在机会,创业创新会多在这些方向展开,初创企业要思考如何切中用户刚需和痛点,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深耕精细化市场。

  如何建立智慧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答案: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

  蓝皮书预测移动互联网将向智能、智慧物联网发展,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成为工业4.0和智慧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从而建立智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

  移动互联网将向智能、智慧物联网发展,让硬件、网络和交互变得更为智能,智能手机将不再是核心载体,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会是物联网领域形成规模化、爆发式增长的市场点,车联网、机器自动化等领域的想象空间巨大。未来受语言、手势甚至眼神和意念等交互方式和虚拟现实、深度学习技术创新推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成为工业4.0和智慧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从而建立智慧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生态系统。

  当前,智能设备多阵营并存,标准不统一,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性差,传统制造厂商和互联网巨头合作的层次还比较低,在具体行业,虽然有些已经发展到了接近智能化的水平,但还远远未到“智慧”的程度。传统制造领域的厂商主要是在现有传统产品生产链基础上创建智能工厂,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开发初级的智能终端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多在渠道、入口方面;BAT、超级应用等互联网巨头主要是依托资源和平台优势进行跨界与整合,与传统厂商在单品上、战略上或资本上交叉合作,打造开放、共赢的智能硬件生态,而前瞻性的实验研究,如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还有待突破。

  移动互联网主要基于四大网络变革产生影响

  蓝皮书指出:移动互联网对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的影响,主要是基于终端网络、用户网络、内容网络、服务网络上发生的变革。

  从终端网络层面看,物联网等技术将推动形成“人-物”合一的新时空。在物联网的视野下,我们将看到另一番景象:未来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一切物体,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智能的终端,它们可以自主地发送或接收信息,物与物之间也可以实现智能的连接与互动,而不再完全受制于人。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各种电器都能进行智能传感的“智能家居”将让他们直接感受到物联网应用带来的变化,但无疑,物联网将超越智能家居,而在各个层面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也带来全新的产业形态。

  从用户网络层面看,用户行为将呈现碎片化、并发性和在虚拟化等新特征,社群将成为更重要的“生产力”。圈子之所以广泛存在,在移动空间中还在不断发展,还是源于圈子给成员带来的归属感甚至阶层感,还有成员间可能发生的资本、资源交换,以及在某些时候圈子对个别成员形成的集体性支持等。尽管多数人在圈子中会受到约束、抑制,个体的独立感也会减弱,但是,退出圈子的行为并不经常发生。在微信中,早期退出微信群是在众目睽睽下的,尽管后来的微信优化了退群功能的用户体验,但是,很多人还是为了某种期待而选择留在群里。圈子作为社会关系与社会资本的重要体现,将会持续地影响着移动空间中的多数人。

  从内容网络层面看,公共传播模式和公共话语空间将发生进一步变革。公共信息生产更趋“现场化”、“分布式”,用户在新闻现场提供的信息的比重会继续上升,专业媒体这样的“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削弱。除媒体外,政府机构、企业、各种组织以及个人在信息生产方面都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和技术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更广泛的信息生产系统。技术性力量对公共信息分发渠道控制力在不断增强,社会化媒体和机器智能推荐这两者的权重更大。这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移动互联网内容分发的主要机制,而这两个平台主要是由技术性公司控制的。社会圈子成为重要的公共话语空间,作为公共话语空间的社会圈子,既不同于以往的社区,也不同于微博上以弱关系为主的社会网络。社会圈子映射着现实社会关系,无论是权力关系,还是利益上的关系,或是其他。作为一种新的公共话语空间,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等对信息传播和意见形成起着强烈的约束作用。

  从服务网络层面看,场景经济、数据经济和共享经济等将成为经济的新思维或新模式。场景并不只是与“地理位置”相关,与移动时空下用户状态相关联的,还有一整套“场景”要素。具体而言,构成场景的基本要素包括: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习惯、社交氛围等。同时,场景还需要区分共性化场景和个性化场景两个不同层面。共性化场景是在一般人群中具有普遍性、普适性的场景要素,对共性化场景的理解与运用,是移动服务的标配。个性化场景则是在特定时空下与个人特征相关的场景要素,对个性化场景的定位与利用能力,是未来的移动互联网竞争的方向。对用户数据的采集与深层应用,也将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也是它改造传统行业的重要杀手锏,O2O应用、场景应用以及共享经济平台,都离不开数据分析。此外,共享经济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对共享经济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共享经济的特点是人们认同的,那就是在需求与服务或资源之间提供实时的、高效率的匹配、连接。

  移动互联网创造的新时空以及可能影响,在今天还刚刚展现出来,无论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我们都不能只求获得一个“好”或“坏”的结论,也不能用“双刃剑”这种思维惰性来敷衍。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每一种变化发生的深层机制。

  移动互联网价值创造的三条路径与四个模式

  移动互联网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改变连接方式,释放出生产力,创造新价值:一是优化连接。从鱼传尺素到电波传情,再到随时随地的朋友圈内容分享,移动互联网引入高效、深入、智能的连接,用移动化整合起了碎片化,让时间、空间、资源、资金的连接更加高效。二是发现连接。移动互联网逐步将网络节点身份与现实身份对应起来,自动记录与计算技术的结合使过去隐形的连接逐渐显性化,更便于人们发现新规律和新价值,让节点价值积累成为可能。三是创造连接。移动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让过去并不存在的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连接得以建立,各种潜在的资源价值像页岩油一样被开采出来。

  通过以上路径,移动互联价值创造形成四类模式:一是人力资源价值创造模式。移动互联网通过随时随地的连接,将人们碎片化时间汇集起来,跨越物理空间实现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拓展“众包”模式应用范围,创造新价值。二是资金价值创造模式。P2P和股权众筹都是通过连接,充分实现额度大小不同的资金的价值,移动互联网与金融结合,推动众筹从具体产品项目全面进入金融领域,提升资金运作效率,形成新价值。三是时间和资产价值创造模式。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连接效应正在改变人们出行和工作的方式,共享经济的兴起让闲置的资源随之生成新的价值。四是内容生产价值创造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内容生产要素被跨空间、跨时间重组;新技术加入进来,丰富了内容形态;新资本也形成聚集,创造了新的生产模式,新价值随之产生。

  显隐舆论并存、草根话语权提高成为移动舆论场的新特点

  蓝皮书显示,通过对2015年热点事件的传统媒体报道(报刊及媒体网站关于该事件的报道篇数)和两微一端关注度(微博、微信以及今日头条、网易、腾讯三大客户端数据)进行对比,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舆论场与传统媒体在热点排行上差异较大。相比于传统媒体更为关注突发事件、社会改革,移动舆论场更为关注“争议性话题”,越有争议的事件越容易成为网民发表言论和互动的“话题眼”,移动舆论场传播的特征和规律也与传统媒体不同。

  显性舆论与隐性舆论并存。微博作为公共信息交互平台,公共议论场域是敞开的,信息流与舆论流都可以被直接观测、跟踪,公共话题、舆论动向呈显性状态。跟微博相比,微信的舆论场有其特殊性,信息与观点的闭环交互,使得舆情散落在点对点传播、朋友圈分享与群组讨论中,这使得微信可以快速地成为信息扩散的舆情传播场,但是无法成为一个网民意见交汇的舆论场,公共表达受限下的舆情发展呈现半隐性状态。尽管现在一些微信公号文章开放了评议功能,但评论多是被发布者筛选后的片面呈现,观点的原生态大打折扣,这也给把握真实的民意走向添加了难题。总之,显隐舆论并存为移动舆论场整体的舆情研判与把握带来了新的挑战。

  草根网民话语权提高,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有所降低。在2015年的很多舆论热点中,不少普通网民比传统意见领袖的言论更能引发共鸣,移动舆论场去中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草根网民创造的表达方式自下而上逐渐被社会主流人群接受,在舆论场中发挥了更多定义者的角色。如2015年6月的东方之星沉船事件中,普通网友“动脉影”写的“三峡主动蓄水降水位”的微博获得了将近13万次的转发、11300多条评论(不计将该微博截图后制成新闻的转发),成为该事件中转发最多的微博;“9.3阅兵”中,网友“周顾北的周”以周恩来总理照片为配图,发了“这盛世,如你所愿”的微博,转发量突破100万。移动舆论场如搜金矿般挖掘到了普通网友的正能量话语,并进行传递和放大。

  同时,在“两微一端”并行的今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5年11月抽取300多位意见领袖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发现,其活跃度较媒体和机构账号已经明显偏低,而在微博平台上,意见领袖的活跃度虽然有所回升,但其中极端或偏激的声音获得网民支持转发的数量明显减少,极端思潮在微博平台已经边缘化。

  我国4G用户月增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G将逐渐退出移动数据流量市场

  蓝皮书指出,2015年,我国是全球4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国4G用户在全球占比34%,月增长占全球一半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4G用户市场。在2014-2015两年时间内,我国4G用户发展水平已经达到美国和日本3年的发展水平。移动宽带用户(3G+4G)方面,2015年全球移动宽带用户规模超过33亿户,占比达46.5%,较2014年提升7个百分点。而我国移动宽带用户渗透率已达到60.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得益于得益于4G网络的逐渐普及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利好,我国用户流量潜在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2015-2020年间,预计国内移动互联网月均流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0%左右,高于全球流量增长率40%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月流量增长13倍多,达到4.9GB。

  2015年,国内4G网络数据流量占移动数据总流量的比例约为45%。预计2015-2020年国内网络移动数据流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50%。2018年我国4G网络流量占比将超过90%,2G将逐渐退出移动数据流量市场,3G网络流量承载作用逐步弱化。

  我国商业Wi-Fi运营商已超500家,部署热点数量超过200万

  蓝皮书指出,2015年我国商业Wi-Fi运营商已超500家,部署热点数量超过200万,市场规模达到数亿元。互联网巨头以应用平台为切入点,整合Wi-Fi网络资源,引发互联网Wi-Fi的蓬勃发展,360免费Wi-Fi、腾讯手机管家中的免费Wi-Fi等都纷纷出现,活跃用户量已达到2亿以上。同时政府公共Wi-Fi也在逐步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如北京、上海等城市通过给第三方企业授权统一形象(如i-Shanghai),实现向公众提供服务和后向盈利双赢。北京计划到2017年在400余处热点地区建设1.3万个AP,i-shanghai2.0项目计划到2020年底,覆盖达到4000余处热点场所。

  商业Wi-Fi具有场景营销、免费便捷、商业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商业Wi-Fi利用前端的免费接入来吸引和聚集大量用户,通过对用户习惯、使用环境、联网需求等数据的分析,实现精准的客户营销,建立广告推送、内容推送、O2O、整合Wi-Fi平台等多种商业模式。

  网络建设收费和流量变现成为目前较为成熟的商业Wi-Fi盈利模式。网络建设收费是商业Wi-Fi初期主要盈利模式,Wi-Fi运营商通过为购买硬件的商户提供免费增值方式来帮助商户扩展客源、增加客户粘性,从而提升硬件收益。继网络建设收费之后,流量变现成为商业Wi-Fi主流盈利模式。商业Wi-Fi运营商利用Wi-Fi作为互联网流量入口的特点,通过将互联网时代较为成熟的流量变现手段(如广告、网站链接等)延伸到商业Wi-Fi领域而获得盈利。移动互联网在中国深入人心,更使得用户对随时随地上网的需求愈加强烈。随着规模不断增大、模式不断创新,商业Wi-Fi将成为移动数据流量承载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释放用户的移动互联网消费需求。

  2012-2015年国内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年均下降17%

  蓝皮书显示,2012-2015年,国内移动流量平均资费年均下降17%,2015年的降幅甚至超过了40%。

  随着宽带网络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宽带网络作为新时期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的地位日益凸显。高速畅通、质优价廉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成为“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和行动计划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基础平台。今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过问网速和资费问题,明确提出提速降费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被列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速降费”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2015年,我国4G用户发展和网络建设取得巨大成效,移动宽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用户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该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宽带实际可用速率涉及到宽带接入网络、跨网互联互通、国际互联网出口、网站性能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瓶颈,都将制约宽带网络提速。

  随着移动宽带普及率的不断提升和网速的大幅提高,我国移动宽带资费也持续下降。以移动流量平均资费为例,其2012-2015年年均下降17%,2015年的降幅甚至超过了40%。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宽带资费的排名和人均GNI(国民总收入)的排名位次大体相当,均处于中等水平。从细分指标看,移动上网资费排名优于人均GNI,根据ITU2015年《衡量信息社会》报告,在全球181个经济体中,我国人均GNI按从高到低全球排名第78位,后付费手机上网500MB业务资费占月人均GNI的比重按从低到高全球排名第44位。

  华为手机为什么能够赶超小米量价齐增?

  蓝皮书指出,华为成为了2015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大赢家,在国际市场超越了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在国内市场,在四季度一举超越小米和苹果,成为四季度国内市场出货量第一的厂商,相比小米的单品均价下滑7.6%,华为实现了量价齐增,华为智能手机四季度销量增长50.8%,产品平均价格增长了20.9%,在市场份额前五的品牌中增长幅度最大,更是四大国产品牌中唯一单价正增长的品牌,可以说创造了市场的奇迹,在整体市场增长陷入停滞,竞争同质化严重的大环境下,华为一条康庄大道,秘诀就是依靠自主创新。其中,华为Mate系列最大的亮点就是华为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目前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只有华为拥有自主研发生产手机芯片的能力,华为在自主硬件生产研发能力上明显领先于其他国产品牌。

  2015年可以说对小米而言是异常困难的一年,虽然销售量和销售额依旧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但这建立在低端的“红米”品牌继续大卖的基础上,向中高端尝试的小米NOTE系列出现了销售不畅的传言,而小米4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这些从小米的平均销售价格大幅下滑可以看出来。小米安身立命的“性价比”成功的被其他品牌复制,成为了魅族、乐视、华为荣耀争夺的关键,当这些品牌不计成本推出了更具有性价比的产品的时候,小米的先发优势被蚕食了,这也导致华为在2015年第四季度成功超越小米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以往对小米还不能构成威胁的魅族,也与小米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并取得了500%的超高速的增长。

  小米的问题在于建立优势之后,在核心竞争力上渗入的还不够深。苹果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大的软硬件一体化,而且具备独一无二的体验性。小米快速扩充产品线的策略虽然扩大了销售额,但是也打破了小米模仿苹果的原路径,目前小米原有的核心竞争力遭受挑战,新的核心竞争力又未能形成,未来几年小米还有可能遭遇更大的挫折和挑战。

  通过对主要手机厂商的发展速度和后劲来分析,国内智能手机厂商还是应该聚焦于自主技术创新。一般来说,模式创新能获得很快速的崛起速度,这一点从小米和乐视火箭般的速度可以看出来。而技术创新,才是模式创新后企业能真正弯道超车的关键,这点从华为学习小米模式、三星模式后大力自主创新可以看出来。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品牌普遍的问题在于,过度聚焦于“体验”的表面优化,并非说体验不重要,而是表面优化具有极强的可复制性。

  我国智能手机品牌在核心技术(芯片制造和系统开发)的沉淀和投入力度还很不够,这导致用户的“粘性”难以保持,用户没有忠诚度的品牌并不具有长期的价值。由于我国智能手机产业有着强大的供应链协同优势,在集成发展上有着便利性,这导致大量企业非常快就杀入了智能手机市场,而大部分又都铩羽而归。

  模式创新取得成功后,企业需要的是大力沉淀技术,聚焦在核心技术开发上,诚然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期不懈的坚持,在充斥着浮躁投机氛围的市场中,企业更需要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不然很容易成为昙花一现。

  仿冒我国境内网站的钓鱼页面IP地址83.2%位于境外

  蓝皮书显示,2015年,CNCERT共抽样监测到仿冒我国境内网站的钓鱼页面184574个,涉及到境内外20488个IP地址,平均每个IP地址承载9个钓鱼页面。在这20488个IP地址中,有83.2%位于境外,其中中国香港(27.1%)、美国(9.4%)和韩国(2.2%)居前3位,分别承载了60317个、18186个和16031个。

  从钓鱼站点使用域名的顶级域分布来看,以.com最多,占67.4%,其次是.cc和.pw,分别占12.3%和5.5%。。

  移动O2O市场进入门槛低,但发展壁垒高

  蓝皮书显示,移动O2O市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行业内同质化现象严重,出现一定程度的恶性竞争。但长远来看,O2O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将面临较高的发展壁垒,主要涉及用户、服务资源、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

  1. 用户壁垒

  就目前中国移动O2O市场竞争格局而言,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凝聚有效的用户群体:第一、市场竞争激烈,不论是平台类还是垂直类的参与者都众多,且服务丰富、功能完善,使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获得用户的认可;第二、经过市场的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已经养成,并建立了一定的忠诚度,新进入者难以改变既已成型的生活方式;第三、目前主要的流量入口已经被市场巨头所占有,特别是平台类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保证了其大量的流量资源,对于新进入者的产品和服务推广构成一定阻碍。

  2. 服务资源壁垒

  对于移动O2O市场来说,吸引用户最关键的砝码在于服务资源,商户的产品和服务的丰富性、多样性以及服务的质量等对于用户决策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生活服务提供商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升级以及深化,加之其线下推广团队在商户开拓与质控方面的投入,目前互联网生活服务提供商积累了一定的优质产品资源以及运营经验,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标准化,这为资源的继续开拓提供了有力支撑。市场将形成马太效应,对于新进入者来说,不论是服务资源的质与量的控制方面还是资源的管理与运营经验方面,都面临较高要求。

  3. 资金壁垒

  基于前述的用户和服务资源壁垒,企业进入移动O2O行业就意味着前期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首先,一款成功的移动O2O产品需要前期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以支撑其技术及产品的成型,特别是为了保证用户体验而开发的创新服务,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且未来用于用户分析的大数据库也需要建立和完善;其次,产品和服务平台上线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用户培养以积累用户资源,提升平台价值;最后,企业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立自己的营销体系进行产品和服务推广,提高品牌认知度及影响力,这进一步增加了对于新进入者资金实力的要求。

  4. 技术壁垒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更新速度较快,行业技术门槛越来越高。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的搭建涉及云计算、大数据挖掘、二维码、NFC、LBS、图像识别、移动支付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需要服务商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同时,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用户对于平台逐渐多元化、深度化的需求,互联网生活服务提供商还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对现有技术进行持续的优化创新,根据未来行业发展方向增加技术储备及应用研发,这对互联网生活服务企业的技术及研发能力提出了要求,对新进入者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

  移动O2O市场发展的六大趋势

  蓝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O2O市场持续增长,行业并购连番起伏,宏观发展环境良好;细分市场发展速度各异,整体朝消费场景控制阶段发展;市场进入门槛低,但发展壁垒高。场景决定消费模式、挖掘大数据价值、去中介化、传统商户积极转型、横向扩展业务版图、纵向加深行业渗透以及渠道下沉等将成为未来移动O2O市场发展的六大趋势。

  1. 场景决定消费模式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丰富性加深了移动互联网对生活服务的渗透,手机地图、手机支付等功能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结合,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重要平台。未来生活服务应用将向场景化演进,各种应用服务在带动移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同时对手机网民影响程度加大,增加手机网民对手机应用的使用粘性,加大移动互联网对生活服务的渗透力度。未来这种结合会衍生出更多创新的模式,拓展更多样的应用场景,实现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融合与真正联动。

  2. 大数据价值待挖掘

  生活服务覆盖到方方面面,用户产生的行为数据、交易数据、位置数据等,都能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解构,对商户、应用平台等的营销决策、资源分配以及产业链重构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一,大数据技术可进行产品分析、口碑监测等用户研究,即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数据的分析,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据此升级平台和应用的功能,还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及潜在需求改进商户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服务体验;第二,判断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分配是否合理高效,从而快速灵活应对用户消费变化,避免资源供应链断裂或资源浪费;第三,大数据技术将参与平台管理的智能决策,通过多维度深度评估和分析平台应用的运营效果,指导运营和营销策略,提高平台运营效率。然而,尽管大数据在个性化服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蕴含巨大价值,数据已经成为重要资产,但目前在互联网生活服务领域大数据产业化程度较低,其价值还有待挖掘。

  3. 去除传统中介,挖掘行业新价值

  O2O企业对传统行业最直接的变革就是去除物理上的中间环节(如出租车公司、家政公司、快递公司等),供需双方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对接。其带来的行业价值包括:(1)缩短消费环节,降低行业成本。将服务提供者与用户直接对接,精简服务链条,缩短消费环节,从模式上降低行业成本,最终达到用户、服务者和平台共同获利的三赢。(2)供需双方优化匹配,提升资源利用率。平台聚集大量的用户需求和服务供给,通过LBS、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实现最优的供需匹配,提升整个行业的资源利用率,提高价值产出。(3)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消费体验。供需双方信息透明,通过完善的用户评价体系和比价系统消除信息不对称,服务者在这种体系下需要不断地提升服务技能和服务态度来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直接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4. 传统商户积极转型,增强主动权

  互联网作为线上线下服务的接口,可解决商户和用户之间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满足商户推广和营销的需求。经过团购的洗礼,传统商户对互联网转型的态度已经由抵触转变为主动,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营销和销售,并且在方案设计、活动策划方面争取更多的主动权。随着线下商户互联网化程度的提升,服务与商户可一线打通,形成共用的服务体系。传统商户实现互联网化运营,不仅可以将有效数据沉淀,更有利于精细化运营,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回馈用户,培养忠诚用户,借力粉丝效应获得经济价值。

  5. 横向扩展业务版图,纵向加深行业渗透

  随着传统服务业不断与互联网相融合,互联网开始深入服务行业的深层价值链。对于餐饮、美业、外卖等高频业务来说,更容易形成用户入口,依靠用户粘性逐步横向往相关的业务延伸,扩充业务覆盖面,完善生态版图,构建一站式综合性平台;而对于部分低频垂直业务(如旅游、家装等),则往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环节纵向渗透,产品服务向纵深化发展,依靠多环节介入的重模式构建竞争壁垒,避免被综合平台颠覆。

  6. 推进渠道下沉,线下资源成争夺焦点

  不论是点评、团购还是在线预订等领域,目前一线城市的竞争都极为激烈,商业模式逐渐清晰且成熟,市场饱和度高,未来开拓的空间将向下延展。从资源方面来说,未来企业在进行渠道下沉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线下资源的争夺。由于区域覆盖面大、服务类型多样,因此连接线下商户、储备服务资源就是开拓市场的重头戏。虽然二、三、四线区域用户的网络使用习惯已形成,但是商户的信息化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传统商户还没有形成线上运营的意识,在开放性和操作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这就意味着收集资源的难度更大。所以未来谁掌握了最大化的资源,就有可能进行大规模运营。

  弹幕视频从小众趣味走进大众视野

  蓝皮书指出,弹幕视频最初几乎只在动漫、游戏爱好者中流行,近年来这一产品从小众、亚文化的“地下”状态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首先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喜欢上这种基于视频的互动方式,同时视频内容也从ACG(动画、动漫、游戏)扩展到了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等更为大众接受的内容。同时,腾讯、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等主流视频品牌也纷纷增加了弹幕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视频互动与社交体验。以土豆网为例,土豆网在2015年的日均弹幕数量达到10万条,每天观看弹幕视频的用户数量超过40万。

  弹幕视频的发展自然也引起了资本的关注。国内弹幕视频网站鼻祖AcFun(A站)在2015年8月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优酷土豆集团领投,5000万美金融资金额创造了弹幕视频行业内A轮融资之最。另一家知名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Bilibili,B站)的融资之路则开始得更早,在 2014年已经完成了3800万美金B轮融资(投资方为IDG),在2015年11月, B站获得了来自腾讯数亿元人民币的D轮投资。

  尽管弹幕视频目前仍经常为版权纠纷所扰,用户发送的弹幕内容难以控制也带来一定的政策风险,但这种深受年轻用户喜爱的、具有互动性、社交性的产品仍为移动视频市场带来了创新和想象空间。

  移动互联网推动分享经济的发展

  报告关注了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分享经济)的发展。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兰指出,共享经济是“需求—资源的新连接模式”,她认为,Uber、滴滴专车等应用,不仅是O2O的服务模式的创新,更体现了共享经济的思维;共享经济的特点是人们认同的,那就是在需求与服务或资源之间提供实时的、高效率的匹配、连接;共享经济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认为,共享经济对于资源的利用,“只求使用不求拥有”。随移动互联网兴起而流行的分享经济与传统的分享经济多有不同。当前,互联网分享经济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分享,即“消费协同”,下一步将转向生产资料分享,即平台经济。

  以平台为支撑发展互联网分享经济,将在移动领域将最先成熟。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的更大发展空间在知识资产的分享。

  移动流量劫持行为治理亟待强化

  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网络安全综合性立法步伐加快,对移动端信息内容治理走向常态化,主管部门加强了对移动互联网新业态的监管与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完善移动流量劫持行为的监管与治理。所谓“流量劫持”,就是利用各种恶意软件修改浏览器、锁定主页或不停弹出新窗口,强制用户访问某些网站,从而造成用户流量损失的情形。

  移动流量劫持行为是危害网络安全的一大“毒瘤”。但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对其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进行明确界定。针对频发的流量劫持行为,互联网公司、基础电信运营商,行业协会以及电信管理机构,应当相互配合打击流量劫持行为,尤其是要加强针对移动流量劫持行为的立法。

  中国少年儿童近6成拥有手机,手机消费接近零花钱的45%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少年儿童的闲暇生活、社会认知、社会交往和学习求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5年对全国10省市少年儿童的抽样调查显示,少年儿童使用过互联网的比例接近9成,手机拥有率超过6成。少年儿童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有明显的“自我风格”,如上网时间集中于闲暇时段,网上活动集中在参与社会交往、娱乐、玩游戏、辅助学习等方面,接触和使用互联网受家庭经济状况、地区、城乡等因素影响较大,等等。

  手机费用成为少年儿童较大消费支出。本次参与调查的少年儿童,在手机和上网方面平均一个月的花费大约为74.22元,而他们每周的零花钱大约是41.51元。以此推算,少年儿童月均在手机和上网方面的支出大约占月均总体支出的44.70%。

  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下的版权保护难点在哪里?

  报告指出,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引发了许多新型网络版权问题和纠纷。移动互联网版权保护难点在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更长,侵权主体的复杂化和大众化趋势增强,侵权客体的无形性更为突出,侵权责任的承担界限模糊,利益关系更复杂,盗版侵权行为更隐蔽,权利人有效维权变得更困难,传统网络环境下先授权再使用的著作权许可模式面临巨大困境。

  尽管监管部门针对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与规范,但因推广不到位,并未起到应有的监管效果。App监管在具体操作时也有很多问题。今后,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监管层、行业组织和企业都需要采取版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新闻客户端竞争白热化,如何生存?

  报告指出,2015年,传统报纸转型高潮不断延续,密集推出新闻客户端是传媒界的一个热点。人民网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排名前100的报纸中,只有11家没有自有客户端。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已有近半数推出了省级报业集团的 APP;省会及副省级城市报业集团,也有至少7 个APP上线;还有一些副省级以上城市的报业集团正在加紧筹备APP。

  报纸新闻客户端如何进行差异化竞争,在红海中杀出一条生路,实现传播力、影响力、舆论引导力的全面提升?报告给出了五点建议:

  (一)生产独家优质原创内容是报纸新闻客户端的核心竞争力。优质内容是新闻客户端吸引用户的关键,对传统纸媒来说,采编优势是其他商业新闻客户端所不具备的。此外,报纸新闻客户端也应该在PGC和UGC方面做出尝试和努力。

  (二)深耕本地是地方报纸新闻客户端生存之本。有竞争力、能够面对全国市场的APP毕竟是少数,地方报纸新闻客户端不妨深耕本地,有效黏住本地用户,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三)强化服务是报纸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方向。报纸新闻客户端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不局限于新闻内容生产,而应强化服务,使新闻客户端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真正实现一端在手,便捷生活不愁。

  (四)平台化是报纸新闻客户端增强用户粘性、探索盈利模式的重要途径。连接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相对于传统互联网而言,移动互联网不仅仅是迭代升级,而是具有颠覆性价值和意义。

  (五)个性化推荐是报纸新闻客户端需要弥补的短板。传统纸媒运营新闻客户端,应该遵循移动终端的传播规律,通过合作等方式,在生产优质原创内容的同时,注重根据用户行为挖掘用户需求,实现信息和用户的精准匹配和个性化推送。

  发展移动大数据,困难在哪里?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的庞大用户群产生了大量用户数据,移动互联网企业利用日趋成熟的大数据技术框架,挖掘这些用户数据在细分行业领域的使用价值,使大数据技术在智慧服务、“虚拟-现实”关系映射方面获得较大进展。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大数据应用可以向更多行业领域延伸,技术研发也会更加深入。

  当前,大数据技术在应用方向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传统行业数据的专业性增加了大数据分析的难度,企业数据往往涉及企业机密,在数据流通上限制更多,而大数据科技公司要涉足这些行业又十分困难;另一方面,拥有大数据应用产品的公司在对产品算法提出更精准要求时,又发现需要更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这往往需要企业在细分领域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才能实现。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数据发展所涉及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机构或企业合作在组织实施模式上不成熟,尚未建立一套健全的市场规范体系,大数据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缺失。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力量的推动。

  移动音频市场四强争霸,车载台是必争之地

  报告指出,2015年的移动音频行业硝烟弥漫、商机无限。综合类移动电台呈现四强争霸格局,据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2015年,综合类移动电台的活跃用户数,喜马拉雅FM,蜻蜓FM均有较大优势,分列一二位;考拉FM、荔枝FM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移动音频“入口”价值日渐凸显,生活服务“入口”的拼抢异常激烈,其中车载市场成为移动电台必争之地。据统计,在汽车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目前有超过2亿的车主,平均每人每年要收听600小时的音频节目,这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除了汽车,新一轮“渠道大战”还将在航空、可穿戴等各种终端展开。在车联网和物联网时代,音频应用将更多地与车载系统、可穿戴设备等合作,在不同的场景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一发展方向将成为移动电台未来发展的重点,占据渠道先机有助于占有市场,而移动电台多样化的场景使用或将带来移动电台行业的重新洗牌。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移动电台行业格局还不稳定,强强争霸,缺乏可制衡的稳定生态规则,竞争较为激烈。

  智能新闻生产将会展现更多魅力

  报告指出,在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新闻生产和传播开始走向移动化和智能化。机器人写作、无人机新闻、传感器新闻等智能新闻生产,以及个性化推荐、情景化感知、智能语音播报等智能新闻阅听,已经在实践中展示出魅力,其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其不足将在未来的实践中逐步弥补。当然,移动智能新闻面临的问题也不少。

  首先,人工智能学科还很年轻,与计算技术相结合并投入实践的时间则更短,对人脑的认知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数据共享亦存在区隔,相关技术还有待继续突破。

  其二,无论是个性化推荐还是情景化推送,都存在“冷启动问题”,初始系统并没有用户的兴趣爱好集,此时新生成的内容没有用户阅览历史数据来借鉴或者参与预测。

  其三,机器写作还处于“人工模板”+“自动化数据填充”的简单模式,不够自由个性、缺乏质感与温度。

  其四,人们能依靠技术定制个性化新闻推荐服务,但当个人被长期禁锢在自我建构的信息脉络中,个人的喜好和关注领域将逐步定式化、程序化,失去了解不同事物的能力和机会,便逐渐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信息茧房。

  中国未来的机器写作有可能在规律的提炼、情感的表达、原因的分析以及细节性描写方面得到提高。可以预期的是,机器的作用还将体现在引导新闻线索的发现,以及拓展写作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可以通过机器分析来预测什么样的文风能使新闻传播得更远,自动识别那些对某类新闻感兴趣的人群并针对他们进行写作,预测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读到某条消息后的情绪反应等,写作更多变成了由用户驱动的过程。

  中央企业新媒体成为一股清新的“萌势力”

  报告显示,目前,共有49家中央企业开通总部官方微博,69家开通总部官方微信,15家中央企业总部开通自有移动客户端,央企新媒体发展已成规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报告指出,“拟人化”的传播策略使中央企业新媒体成为了网络空间的一股清新“萌势力”,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15家中央企业,都设计了新媒体卡通形象。中国石化“小石头”温暖贴心、憨厚可爱,面对谣言和公关危机时,在是非黑白的问题上一丝不苟;航天科工“航小科”呈现出“技术宅”的特点,博学多才,又不乏“冷幽默”,时常将其军工“黑科技”挂在嘴边。

  “人情味儿”的内容表达使得中央企业新媒体成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新窗口”。最具情怀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火爆网络之后,“国资小新”挖掘出最让人心酸、不忍拒绝的请假条“快忘了老公长啥样了,我想去看看”,展现中铁二十局、中国交建集团的夫妻员工从济南到拉萨的两地分离之苦,讲述了请假条背后的感人故事。

  中央企业新媒体经过自行发展自我探索阶段、集群发展集体发声阶段,进入聚合服务融合发展阶段。不过,由于重视程度与实践经验的差异,部分央企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运营思维仍无法适应瞬息变化的新媒体发展需求,需要今后加以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