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6年5月26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5~2016)》发布会在京召开。
北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仍需提升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精心筹划“十三五”时期发展蓝图的重要一年,又逢2022年冬奥会成功申办,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助推下,北京公共服务总水平进一步提高,布局进一步均衡,但公共服务质量还需提升。
1、 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方面,制定了《关于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支持科学研究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实施办法》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进一步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引领作用。京津冀协同创新加快步伐。市科委拟定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方案(2015-2017)”,整合了70余家机构,搭建“政产学研金用”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基础教育方面,完善了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2015年实现所有区县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推进了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继续深化建设一体化学校、教育集团、教育集群、教育联盟相关体制机制,实行学区制、九年一贯和对口招生,鼓励高校创办附中附小,积极探索名校办民校。公共文化方面,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方案》、《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对加快构建首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出了全面部署。社会保障方面,出台了《关于发布2015年北京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的通知》、《关于调整北京市2015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为社会保障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基础设施方面,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保障了北京水资源供给,污水处理率达到86.1%,“宽带北京”升级,“光网城市”提速,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北京”迈向“智慧北京”。公共安全方面,社会治安形势平稳,北京市公安机关及其他部门先后为全国“两会”、迎接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评估检查、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十八届五中全会等国内国际重大活动启动了社会治安一级防控措施,采取了较为严格的防控手段,确保了首都北京的安全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也持续向好,2015年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达到85.4%。环境保护方面,严格执行《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5年全市共削减燃煤用量约46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6764吨、SO21.7万吨、NOx1.1万吨。2015年前10月淘汰31.3万辆燃油车。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完成初稿编制,正在公开征求社会意见。2015年上半年退出污染企业124家。全市8000多辆渣土运输车经过装载北斗车载定位系统,道路遗撒、乱倒乱卸、不密闭运输、闯红灯等违法违规行为大幅下降,建筑垃圾管理水平全国领先。
2、 北京公共服务质量亟待提升
尽管北京公共服务水平已经向世界城市迈进,但公共服务的质量还远没有达到世界城市水准。科技方面,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任重道远,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科技对首都“高精尖”产业的支撑作用仍待挖掘。教育方面,未来5年内仍然是北京小学入学高峰时段,预计小学在校生规模年均增长率为4.5%,存在供需失衡和瓶颈制约问题。文化方面,尽管人均各项文化设施指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但设施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方面,尽管社保待遇逐年提升,但是上升幅度仍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方面,城市核心区地铁密度不够,远郊区的市郊铁路建设滞后,全市水、电、煤、气等公用设施的韧性水平亟待提高,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公共安全方面,反恐形势依然严峻,治安防控的技防建设和人防建设相对滞后;食品药品相关安全标准、质量规范、技术规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检验检测资质国际互认与共享远未实现,信息化、现代化技术手段应用不够充分,监管数字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亟需提高。环境保护方面,尽管北京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复合型、紧急性、压缩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区际联动任重而道远。
缓解北京交通拥堵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轨道上的北京”和 “轨道上的京津冀”
2015年上半年,北京中心城区工作日日高峰时段交通指数达到7.5,基本进入“中度拥堵”阶段,未来交通的供需矛盾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发展轨道交通,构建“轨道上的北京”和 “轨道上的京津冀”。
在城市中心区加大地铁密度,在城市近郊区,加快快线铁路建设,在新城区,建设市郊铁路。未来,北京要建成“轨道上的北京”,京津冀也要形成“轨道上的京津冀”。要组织相关部门精心制定《北京地铁、快线铁路和市郊铁路中长期发展纲要》和《京津冀城际铁路中长期发展纲要》,尽快使轨道交通承担80%以上的出行量。轨道交通的建设资金仅靠政府投资将难以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可以借鉴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沿线土地开发、站点物业经营交付建设运营单位,增加社会资本的投资收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在项目范围内进行土地二次开发,合理使用冠名权,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社会资本以基础设施项目发放企业债券进行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组合为其他金融产品进行融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申请各种专项资金。完善项目建设各项配套政策,提供保障项目运营的配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参与红线外经营性项目建设。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建立协同治理体系
当前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环境总体还有很多不足,存在行政区划割裂下的科技战略不协调、政策体系不衔接、法律环境的不适应、创新文化不融合等问题。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建立协同治理体系。
第一,宏观层面建立政府间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在京津冀协同治理过程中,需要在区域发展战略及规划、区域政策法规体系、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协调,应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法律文化环境协同,加快建立区域创新政策法规体系,实现三地间的政策衔接及法律公平,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宏观环境。
第二,中观层面建立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首先,应建立实现京津冀共享科技协同创新成果和收益的机制;其次,在未来京津冀的产业布局中,根据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价值能力差异构建区域间的转移支付、补贴等各项支持措施,促进区域利益均衡;再次,涉及到环境问题的创新项目和产业布局,应考虑生态补偿,通过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补偿基金、碳排放权交易等方式弥补利益受损一方。
第三,微观层面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局面。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中,各政府部门、社会主体以及各种创新主体都是协同治理的参与者,通过多元对话、会商等方式制定和形成协同创新规则,促进跨域协同创新取得实效。其中,企业是最核心的创新主体,应以企业为核心,激发主体的协同创新意愿与活力。
北京实现了城乡低保标准的统一,意味着在社会救助上消除了二元结构,精准扶贫上台阶
延庆区于2015年7月1日实施城乡低保标准统一,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670元调整为710元。这标志着北京市13个涉农区全部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城市低保与农村低保均为710元。农村低保标准与城市低保标准的统一,意味着在社会救助上消除了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公平。
2015年是社会保障改革的关键一年,上半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为社会保障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体概括为:逐步完善制度衔接与制度并轨、切实提高待遇水平、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经办服务能力和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并且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为:制定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轨的具体办法,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完善社保待遇标准联动调整机制,深入开展“救急难”工作,统一城乡低保标准,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
1、 医疗保险工作取得进展,养老保险并轨细则有待确定
医疗保险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体包括: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药分开;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功能;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有序就医;加快区域医联体建设,推进北京国际医疗服务区建设;开展中医健康乡村建设试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例如,2015年8月,北市人社局认定并发布了《关于公布北京市第二十一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名单的通知》,拟认定279家定点医疗机构。在这279家中,有159家验收合格,具备为参保人员提供持卡实时结算服务的条件。此外,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险(俗称“一小”)的缴费不再收取现金,可以采用“委托银行缴费”的方式进行缴费扣款,使得缴费变得更为方便快捷。
2015年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关键一年。1月份,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3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18号),为了顺应全国养老保险并轨的措施,北京也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大部分事业单位已完成养老保险缴费的预扣工作并且参加会议了解改革政策,但具体的并轨实施细则并不明晰,仍需要进一步确定。
2、 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尚待提高
自2015年4月1日起,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小时不低于8.97元、每月不低于1560元,提高到每小时不低于9.89元、每月不低于1720元。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16.9元/小时提高到18.7元/小时,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法定节假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40.8元/小时提高到45元/小时。
延庆区于2015年7月1日实施城乡低保标准统一,农村低保标准由家庭月人均670元调整为710元。这标志着北京市13个涉农区全部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城市低保与农村低保均为710元。农村低保标准逐步接近城市低保标准,这意味着在社会救助上消除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公平。但是,在北京物价水平逐年攀升的经济环境中,710元的低保标准并不能做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尚待提高。
3、 六项社保待遇标准联动上调,正常待遇调整机制有待完善
六项待遇标准包括: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保险定期待遇、低保标准。
具体来讲,除了前述最低工资和低保有较大幅度提高外,其余四项也分别有所提升:一是自2015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幅度为2014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月人均增加305元,调整后的平均水平将提高到3355元;二是建立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随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其他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同步实施。其中,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430元增加到470元,福利养老金由每人每月350元增加到385元,调整幅度分别为9.3%和10%;三是失业保险金标准将在现行基础上平均每档上调110元,增长10.3%。四是调整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标准由目前的月人均3370元调整为3702元,人均增加332元,增幅9.9%。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目前的月人均1757元调整为1917元,人均增加160元,增幅9.1%。 然而,虽然社保待遇逐年提升,但是上升幅度仍有待提升,建立正常的待遇调整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北京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布局需要进一步均衡
2015年北京市加强了城市交通、给排水、供热、医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全面启动,全市基础设施布局也需要进一步均衡。
1、 城市副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基础设施布局需要进一步均衡
2015年启动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这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作。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来统筹谋划,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按照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的要求,把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摆在优先位置,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互联互通的交通系统,努力创造出更加优越的就业生活环境。
2、 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市场化,促进公共设施建设
深化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市场化。2015年市政基础设施试点引入的社会资本已落实70%,成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05亿元,用于支持市政设施建设。2015年全面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市场化,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协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方案,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北京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路网结构和功能。
3、 水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运行能力得到加强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有效地保障了北京市水资源供给,截止2015年10月22日,共向北京供水6.67亿方,有力地缓解了北京缺水现状。北京加大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2014年底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25万立方米/日,污水年处理量、污水处理率等均有较大提升,污水处理率达到86.1%。但污水排放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北京加大排水管道等的设施建设,污水管达到6536公里,雨水管达到5555公里,雨污合流管达到2198公里。
4、 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快,服务资源布局有待进一步均衡
2015年北京市继续推进城市核心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资源薄弱地区的转移。五环路以内原则上不再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2013年以来,北京市共成立38个区域医联体,其中包括38家核心医院,涵盖382家医疗机构,初步建立了分级诊疗模式。北京的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设施与资源的布局失衡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以后的医疗卫生设施与资源的布局上,应该加大对资源匮乏区的供给力度,同进还要考虑到人口快速增长的因素,以及北京市作为首都医疗卫生设施与资源服务于全国人民的特殊性。
5、 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数字北京”迈向“智慧北京”
2015年是“宽带北京”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宽带北京”升级,“光网城市”提速,北京以平均可用下载网速9.79Mb/s位列全国第二,北京市三网融合的技术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但是北京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的挑战和压力,与建设和谐宜居之都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如还需增加地面公交到站距离等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显著,但各区的PM2.5年均浓度值均未达到国家标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北京市坚决把大气污染治理角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树立空气质量改善“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以来,北京市继续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继续执行《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减煤、控车减油、控制扬尘、治污减排、严格执法、强化监测预警能力等多方面采取了措施,各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空气质量有很大改善。根据环保部的监测,2015年1-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2%。按照北京环保局的监测,2015年前10个月,北京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尽管如此,北京市各区的PM2.5年均浓度仍然超过国家标准的一倍还多,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