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5~2016)
来源:皮书说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6-03-10

黄金市场 C

 

  近日,由平安银行主编的《黄金市场蓝皮书: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报告(2015~2016)》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黄金市场蓝皮书》是关于中国商业银行贵金属业务及全球黄金市场发展趋势的综合报告,由平安银行资产运营中心组织行业协会、主管单位以及主流银行,邀请资深人士共同撰写,从数据、趋势以及实务方面出发,简单回顾了历史和政策,并全面论述了中国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发展现状及2016年走势。

  金价和黄金投资需求将温和上升,黄金的避险属性将会是未来避险偏好投资者的首选

  蓝皮书指出,未来黄金投资者需要关注多个因素,可能会打压黄金投资需求的增长,包括美联储可能进行加息,令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原油价格继续走低,引领其他大宗商品走软等。金价的主要支撑因素则是全球经济存在的多个长期结构性问题。预计这将促使金价和黄金投资需求温和上升,但升幅可能不大。打压金价走高的很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在目前的金价中得到反映,因此,即使金价下跌,其跌幅也会有限。黄金的避险属性将会是未来避险偏好投资者的首选。

  例如,加息的影响已在目前的金价中得到反映,而在股票市场的走势中则完全未得到反映。这可能导致股市在加息后暴跌,而金价则不大可能暴跌。此外,至少在加息之初,黄金价格还很可能上涨,因为投资者会兑现其在股市上获得的利润,然后用这些利润购入黄金。当然最终股票市场和黄金市场都会因加息而走弱,不过由于金价已基本反映了加息可能带来的影响,其跌幅会很有限。

  为让投资者和其他人易于理解复杂的市场,各金融市场上的分析人士常常把原本复杂的现象过于简单化,黄金市场同样存在此问题。目前对黄金的投资兴趣来自世界各国。众所周知,出于文化原因,中国百姓都极为渴望拥有黄金,这也曾导致黄金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但有些市场人士夸大其词地说,纽约、伦敦和瑞士金库中的黄金已基本被抢购一空,却忽略了事实真相:这些金库的黄金储藏容量在过去几年已增长逾两倍,即便如此还难以满足各国黄金储备需求的扩大。

  数据显示,近年来确实有大量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瑞士、英国、北美、南非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黄金流入中国。上述事实告诉我们,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中国当然是全球最重要的黄金市场之一,但黄金的投资需求不仅仅由中国的需求所决定,黄金需求在全球普遍存在,未来依然如此。

  中国黄金加工业的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

  黄金消费品和黄金投资品加工之和构成我国黄金加工业生产规模,2014年,我国黄金加工总计886.09吨,虽同比减少24.68%,为290.31吨,但仍位居全球第一,为第二名印度的133.07%,占全球总加工量的30.48%。其中具体分类为:黄金首饰生产用金667.06吨,占总加工量的75.28%,位居全球第一;小金条生产用金155.13吨,占总加工量的17.51%,并在全球居第二位;工业原料生产用金51.10吨,占总加工量的5.77%,居全球第二位;官方金币生产用金12.80吨,为总加工量的1.44%,居全球第七位。

  创造我国黄金加工量历史记录的是2013年,这一年加工量突破千吨,为1176.40吨,为全球总加工量3081吨的38.18%,但即使2014年占比下降到30.45%,我国仍是世界第一大黄金加工国,我国黄金加工业已成为全球黄金加工业当之无愧的领军者,黄金加工业的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这是全球“西金东移”发展趋势的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标志。

  黄金行业下一个蓝海将在黄金“支付”领域

  众所周知,黄金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兼具货币属性,传统的黄金业务更多的是经营黄金的商品属性,而对货币属性的应用更多的是停留在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上,并没有像真正的流通货币一样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货币具备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黄金的货币属性逐步弱化。然而随着全球货币的滥发和贬值,黄金的价值又将逐步显现,黄金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也将得到强化。

  近年来在国家藏金于民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大妈”成为抢购黄金的生力军。“中国大妈”买黄金,特别是金条后,大多数是放在家里面压箱底,不到万不得已很少会拿出来变现和流通,黄金一旦落入“中国大妈”手中也就意味着这些金子从流通市场上消失了,这些黄金没有利息,不能流通,也不能支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黄金的流动和支付变得可能。我们知道黄金的零售业务是一个高额、低频、非标准的交易,与互联网上低额、高频、标准化的交易有着天壤之别,如何将这两种模式进行整合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早在几年前,国内银行就陆续推出了“积存金”类的黄金投资产品,以最低100元就能买黄金的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黄金投资门槛,也有银行推出了“金生利”产品,给予长期持有的客户黄金利息回馈,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随着互联网热潮席卷金融行业,一些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打出了“1元买黄金”及高收益的旗号,迎合了互联网金融的步伐,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目前已逐步解决了黄金购买、保管、生息的难题,竞争已经进入拼价格、拼收益、拼服务的白热化阶段,产品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蓝皮书指出,黄金行业下一个蓝海将在黄金“支付”领域,如何让老百姓手中黄金的流动性变得更好,是整个黄金行业的重大契机。

  二维码支付从出现到普及用了仅仅不到两年时间,现在无论是去便利店买一瓶水还是去大型商城买一件名牌衣服,掏出手机扫二维码支付的场景已随处可见。让我们想象一下,也许这种场景很快就可以应用到黄金领域。当您想为女朋友购买一条项链作为生日礼物时,当您想购买一根金条作为小孩出生礼物时,甚至当您想购买一部手机、一辆新车、一套新房时,都可以随时打开手机中的“黄金账户”完成方便快捷的支付,将账户中“压箱底”的黄金按实时金价变成可用的现金流,就好比使用人民币或者美元消费一样方便,这是一种多么酷炫的体验。

  只有努力破解黄金的“支付”瓶颈,彻底打通黄金全产业链流通的闭环,才能将黄金更好地融入老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玩的每一个环节,充分激发黄金的货币流通属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藏金于民和用金于民。

  中国应借助“西金东移”的大势,建立东方黄金物流中心

  现在的黄金交易中心仍在欧美,其占据了全球八成的交易份额,近期这一格局还会持续,但是中国的黄金物流已出现了明显的“西金东移”的趋势。欧美曾是全球黄金聚散流转中心,这是欧美对全球金融控制的标志和需要,而黄金非货币化以后,黄金市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通过金价的变化实现。因而,重交易、轻物流的趋势的出现,使当今英美两大支柱性黄金市场交易全部由虚拟交易主导,全球近99%的交易不是黄金,而是纸黄金。

  伦敦曾是全球的黄金物流中心,但当瑞士成为全球黄金流转中心以后,英国并没有放弃黄金市场,而是推出纸黄金——伦敦金,使英国仍保持了金融竞争力。但交易标的不再是实金,而虚拟化了。纽约黄金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从一开始便是一个纸黄金市场。因而这两个占全球黄金近八成交易量的国家都没有发达的黄金物流体系,都不是全球黄金物流中心。

  当今瑞士仍保持黄金全球实物交易第一的地位,但由于其国内并不产黄金,所以黄金全部进口,2014年为2208.1吨,但因其国内需求很有限,欧盟需求只有463.39吨,近八成的黄金再出口,主要是出口到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分别占瑞士黄金出口量的33.81%和27.00%。另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有相当规模的进口,再加上亚洲是全球第一大产金区,年产量超过700吨,因而,亚洲取代了欧洲,成为当今最大的黄金汇集地,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西金东移”。

  2014年,中国黄金市场黄金供应交易量为2106吨,低于瑞士的2208.1吨,但已是其规模的95.38%,因而从规模上超越仅有一步之遥,而出口量仅占13.17%,也就是八成多的黄金在中国沉淀了下来,是瑞士的3.94倍,已远远地实现了超越,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聚集国,因而,中国要借势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世界东方黄金物流中心具有现实性。

  建设新兴世界东方黄金物流中心,中国有以下优势:一是已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二是国内有旺盛的需求;三是国内已基本建成便捷的物流体系。而唯独欠缺的是要扩大开放,建立面向国际的黄金供求网络和运输交割体系,使中国不仅成为用金的第一大国,而且成为黄金交易流转的第一大国,因而进一步的国际化是建设东方黄金物流中心的首要一环。

  中国应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将“上海金”打造成区域性乃至全球性交易品种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升级版。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为一体,与此相适应,黄金产业应力争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先行产业,拓展中国黄金交易网络到周边地区,使人民币定价的“上海金”交易在更大范围内落地,这不仅是中国黄金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为黄金市场的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力,而且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举措的实验,具有国家战略价值,从而也增强了中国对金价形成的话语权。

  推进“上海金”“走出去”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区域是全球黄金生产的密集区,大约生产了全球1/3的黄金,并出现了一批新兴黄金市场,有浓厚的黄金财富文化的沉淀,所以有黄金交易与投资的需求。一旦市场交易网络与物流网络完善后,这一需求就可以得到挖掘。

  将“上海金”打造成区域性交易品种,是中国黄金市场向国际黄金中心市场发展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将“上海金”打造成全球通行的交易品种。因而第一步应将中国黄金市场与周边市场的互联互通作为首要工作。现在上海黄金交易所通过与香港金银贸易场的联合,已与香港黄金市场形成初步的互联互通,“上海金”虽已在香港落地,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完善、发展,而与日本、新加坡、印度、迪拜黄金市场的互联互通尚未形成,故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中国黄金市场应成为国际黄金市场体系中独立的一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市场格局

  黄金市场在当代是不断发展的,已由传统单一的黄金市场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黄金市场体系,而每一个新型黄金市场的出现和发展都有其自己的特殊定位和服务对象。1968年,因黄金物流交割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瑞士,失去全球物流中心地位的伦敦黄金市场转型为“伦敦金”交易市场,“伦敦金”是一种纸币化的标的,因而使国际黄金市场成为实金交易与纸黄金交易平行发展的二元市场结构,在满足黄金交易的同时也满足投资交易的需求;因金价由固定制变为浮动制而产生了交易不确定性风险,而需对风险进行管理,应运而生的纽约黄金市场是一个远期合约市场,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进行风险管理,因而,国际黄金市场又出现了即期交易市场与远期交易市场平行发展的二元市场结构。

  国际黄金市场的二元结构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已过去30多年,这30多年最大的变化是黄金交易以美元计价,二元结构的黄金市场,无论是实金还是纸黄金,无论即期合约还是远期合约都是以美元定价交易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黄金市场是一个一元结构的市场,即单一的美元交易市场,美元的任何波动都立即影响黄金市场的稳定,而缺少制衡力。

  当今虽然伦敦市场和纽约市场是两个旗鼓相当的支柱市场,可以相互制衡以实现市场的稳定,但伦敦已放弃了制衡权,由美元定价交易。那么未来人们有理由把这种制衡力的目光投向中国,也就是中国黄金市场应成为国际黄金市场体系中独立的一极,从而出现三足鼎立的国际市场格局。

  现在,国际黄金市场由伦敦黄金市场与纽约黄金市场并列而成,被称为二元结构,即黄金即期交易市场与黄金远期交易市场。这两个市场都是虚拟纸黄金交易市场,中国黄金市场则与此不同,是以黄金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全球实金交易中心为基础的市场,因而中国黄金市场的崛起将增加实体经济的话语权,有利于国际黄金市场的稳定;伦敦和纽约两个市场又都是单一的美元交易市场,而中国市场是人民币交易市场,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将增加新兴经济体的利益需求,使国际黄金市场利益格局更加均衡和公平。未来,如何扩大“上海金”的国际影响力将十分重要。

  从现实的规模看,伦敦和纽约两个市场的交易量都已超过10万吨,而中国市场尚不足5万吨,因而还不是一个重量级,要取得同台竞技资格还需努力,但确立未来的目标是必需的、必要的,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并不是一个梦。

  最后,以上三个发展环节中,商业银行的深度参与都将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我国商业银行已经进入新的伦敦市场黄金定价行列,相信它们的国际影响力也会逐步加深、加大,在我们黄金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