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报告精读 | 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来源:辽宁蓝皮书  作者:本网转载   发布时间:2016-03-07

辽宁 C

 

  2016年2月28日,由辽宁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辽宁蓝皮书:2016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举行。

  蓝皮书指出,2015年是辽宁经济从中高速增长发展阶段继续下滑的一年,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大幅下滑,企业赢利能力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大幅回落,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降幅较大,财税压力较为突出;“负数效应”不断发酵,整体经济困难度超出预想。但同时也应看到,2015年辽宁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有所加快,能源消耗量进一步降低,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亮点。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辽宁省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各项支出不降反升,社会发展仍保持良好势头,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到了改革发展成果。2015年辽宁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化;新兴服务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新渠道;推出医改惠民十项重点工作,医保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棚户区改造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反贫困工作进入精细化管理新阶段;简政放权力度空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社会治理力度加大。但是,收入分配、人口、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简政放权以及社会治理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蓝皮书预计,2016年辽宁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存在三种情景,即基准情景、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在这三种情景下辽宁省GDP实际增长率分别为5.0%、6.5%、3.0%。研究认为,2016年要实现辽宁经济的全面振兴,要在坚持中央提出的“四个着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加减乘除法,即用投资、需求、创新做加法;用淘汰落后产能做减法;用创新驱动做乘法;用市场化程度做除法。并且,摆脱辽宁经济发展困境,推动辽宁经济发展,必须同步实施“四个驱动”。

  蓝皮书指出,2016年社会发展方面,应该力促收入分配领域实现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推进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建立贫困老人综合养老保障体系;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化解就业压力;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卫生事业良性运行;棚户区改造多措并举减少建设阻力;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因地制宜进行改革设计,确保简政放权政策落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制建设。

  当前辽宁经济呈现“总体放缓、缓中趋稳、稳中有难、难中有险”态势

  2015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弱于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困难局面,辽宁经济增速呈现不断减缓态势,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艰难险阻明显增多,全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当前辽宁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行放缓、缓中趋稳、稳中有难、难中有险”。

  (一) “下行放缓”

  2015年以来,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比2014年下滑4个百分点左右,与全国的差距拉大至4个百分点以上,经济增速放缓态势明显。但是各季度累计增速呈逐季小幅回升态势,增速同比回落幅度逐季收窄,与全国同期差距逐季缩小,经济增速趋稳态势初现。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增长2.7%,比上半年略回升0.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连续6个季度累计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扩大至4.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逐季趋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降幅收窄,第三产业增速逐季提高。

  (二) “缓中趋稳”

  1.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15年以来,全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稳步推进。

  2. 就业形势平稳

  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同时,全省就业形势依然比较平稳。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实名制就业66.6万人,新增就业3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低于全年控制目标。截至10月底,全省新增就业35.8万人,预计能够完成全年计划。

  3. 居民收入平稳

  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情况下,居民收入增长始终保持总体平稳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7%,快于全省经济增速3个百分点;虽然低于上年同期,但从各季度累计增速来看,回落幅度没有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8%,快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1.1个百分点,且与上年各季度累计增速相比,回落幅度逐季缩小。

  4. 物价涨幅平稳

  2015年以来,全省物价保持稳定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其中9月上涨1.8%,各月上涨幅度均保持在2%以下。

  (三) “稳中有难”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辽宁经济趋稳动力和下行压力相当,新动力成长和传统动力减弱对冲,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辽宁经济运行正面临“五难”:工业生产难逃低迷,企业经营困难重重;投资增长难以为继,房地产市场形势严峻;贸易形势继续恶化,进出口低迷态势难以扭转;财政收入颓势难改,收支矛盾不断加剧;改革效应作用还需时日,软环境建设还需加强。

  (四) “难中有险”

  辽宁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复杂的问题,尤其是经济下滑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较多。从目前来看,虽然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局部风险增多。通缩风险苗头已经显现,尤其是金融风险、财政风险以及社会风险等相互交织转化,复杂性和严重程度有可能超出预期,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和警惕。

  2016年辽宁地方财政收入有望企稳向好

  蓝皮书指出,从财政收入角度来看,2016年,受经济向好发展形势带动,辽宁省财政收入有望企稳向好。

  经过2015年前三个季度的发展,全省经济在提质增效中呈现向好发展趋势,在新一轮的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革中,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将迸发出新的活力。2015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就已经开始出现回升或降幅收窄态势,中储粮东北综合基地项目、万达广场、罕王微电子、中德装备园产业基地、英特尔大连工厂转产等众多项目纷纷落户辽宁,截至2015年8月末,仅沪企在辽宁签约合作的重大项目就累计完成投资736亿元。与过去不同,2015年辽宁省政府在引进与建设项目时更加注重项目是否对辽宁省经济长远发展和结构转型调整具有拉动力,从而为辽宁未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根据《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布局,2016年辽宁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消费升级,服务业加快发展、逆势而上,辽宁省将涌现更多的小型电商企业及网店、“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模式,个人创业也将迎来黄金时代。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开放机遇的深入发展,辽宁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通过依托三条海陆大通道及9个海外园区建设,有效推进全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的海外拓展进程。经济向好发展必然推动财政收入水涨船高,从2015年1~8月的财政收入走势来看,2015年下半年辽宁省财政收入降幅将继续收窄,预计到2016年上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辽宁与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优势明显,协同发展空间极大

  蓝皮书指出,辽宁省毗邻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优势明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极大。一是可以将辽西地区打造成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及能源、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二是可以积极参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试点,依托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与辽宁省资源优势相吻合,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辽宁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三是在能源、交通、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与环渤海地区开展合作,推进辽宁省西部与蒙东区域一体化发展。

  基于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辽宁与京津冀地区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产业合作基础;未来,作为同属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更有协同发展的必要。

  辽宁人口净流入数量明显减少,人口聚集力减弱

  蓝皮书指出,从东北三省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来看,人口从净流入转变为净流出状态。五普时人口净流入36万,六普时人口净流出200万人。从六普数据来看,辽宁省仍然是人口净流入省份,大约年净流入20万人。如果对比辽宁省“五普”和“六普”可以发现,辽宁省人口聚集能力明显减弱。两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值情况,五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13/100,而六普时辽宁省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为103/100。这一比值测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辽宁省区域经济对人口的集聚程度,这一比值大于120时被称作强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10小于120被称作中人口集聚地区,大于100小于110被称作弱人口聚集地区,小于100作为人口净流失地区。从辽宁省人口集聚程度的数据变化情况来看,辽宁省人口集聚程度由中人口集聚地区逐步走向弱人口集聚地区,且呈现出进一步减弱态势。

  辽宁劳动力趋向老化

  蓝皮书指出,从辽宁省劳动力的老化程度及趋势来看,2005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101.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6.30%,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为1778.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2.46%。到2013年,18-35岁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到988.8万人,所占比重降低到23.33%;35-60岁劳动适龄人口增加到1866.6万人,所占比重增加到44.05%。说明辽宁省劳动力人口以中壮年为主,且年龄构成逐步趋于老化,且老化趋势明显。这不仅影响到辽宁当前经济的社会活动效益,更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就业年龄结构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长久可持续能力。

  辽宁省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重拾扩大趋势

  蓝皮书指出,从“十二五”时期以来,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仍然是收入分配面临的重要难题,并且收入分配差距面临新问题、新情况。首先表现为全省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重拾扩大趋势。辽宁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绝对数值上看,呈现递增趋势,由2006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6000元左右,到2011年扩大到12000元,增加了近一倍,2014年则达到了18000元,三年间又增加了6000元。从城乡居民收入比的相对值看,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N”字形波动特征。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4左右,然后逐步攀升到2009年最高点2.63左右,随后年份呈下降趋势,到2013年降至谷底2.43左右,而2014年又重拾升势,激增到2.6。

  因此,虽然连续多年积极实施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乡居民收入比,但是2014年再次高企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不容忽视,必须在高度重视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下,针对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面临新情况的现实,尽快采取应对政策措施,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

  蓝皮书指出,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然形成,且具有自我巩固的“惯性”,短期内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局面难以改变。从经济数据上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趋势发生分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农村家庭,前者在2014年为13.70%,高出后者6.43个百分点。同时,城乡收入比再次呈现回升趋势,也给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来压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