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上海社会科学院即将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6)》梳理了国际城市领域2015年的十大关注动向。年度“国际城市十大关注”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发布4年,受到了一系列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此外,《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6)》今年的主题是丝路城市,更多精彩内容将在春节后发布,我们也将在微信中及时更新,请大家关注哦~
关注一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缔结未来气候治理新章程
凸显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命题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此次会议期望达成一项没有时间终点、普遍适用的新协议,以采取强有力的应对行动,确保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
此次会议最大不同在于气候谈判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即自上而下的强制减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国家预期自主贡献”所取代。随着全球城市化率的不断攀升,国家预期自主贡献是否可以如期履约关键在于城市的正确行动,而城市的正确行动涉及政治领导、规划、设计、融资、交通和土地使用等基础设施状况和其他条件。
尽管城市迫切需要国家赋予法律权力和给予制度支持进行投资和创新,但目前而言城市只能依托有限资源来有所作为,从国内外市场获取分析工具、人力资源、技术和资金,这进一步提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可信度和透明性问题。由此,构建整套的碳排放标准框架和方法,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承诺的可信度,也打开了从多边机构获取技术和资金援助的机会。
关注二
中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引起全球关注
老龄少子化问题已成新兴市场城市普遍挑战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要“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从2016年开始,同时意味着中国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
就全球而言,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已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蔓延,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俄罗斯老龄化程度最高、中国次之,巴西老龄化速度最快,印度和南非预计也将于2020年之前进入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而各国老龄化问题又集中于城市。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不同,新兴市场国家的城市老龄化是未富先老。
为此各国、各城市都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中国这一新生育政策的实施,将主要放宽对城市人的生育限制。这对改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保障未来劳动力供给,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家庭养老抚幼功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而积极的意义,也必将对全球和新兴市场城市人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注三
亚投行、TPP等国际经济新机构、新机制
带动世界城市网络重构
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57个国家成为意向创始成员。10月5日,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正式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上述国际经济新机构、新机制的建构成型,预示世界经济的地缘格局即将出现重要变化。一方面,大西洋、太平洋沿岸传统经济发达和新兴区域,将面对以TPP、TTIP为代表的新贸易投资规则的影响和约束。另外,长期被忽视的亚欧大陆“世界岛”腹地区域,在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等新基础设施投资与产能合作机遇的影响下,可能成为全球要素的新流动方向。
而这一地缘经济变化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处于上述“两洋”区域的世界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将受到新贸易投资规则的影响,城市网络间的连接强度和要素流动方向将发生变化。同时,欧亚大陆内陆区域以基础设施投资为先导的新发展机遇,也将提升这一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与全球经济的互动水平。这一新的城市发展趋势,有助于构建世界城市网络的新板块,进而影响世界城市体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关注四
欧洲新一轮难民潮规模空前
引发城市治理挑战和社会包容问题
2015年,中东许多逃避叙利亚内战和ISIS的难民,加上非洲多国的难民通过多种路径纷纷涌入欧洲发达国家,数量已达近百万人,预计本轮难民潮总数将达300万人。
难民是国际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目前有90多个国家加入了1951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公约是各国接纳难民的准则,并成为难民人道主义保护的有力屏障,欧洲高福利国家惠及难民的政策更使其成为难民的“天堂”。作为难民收容大国的德国成为本轮难民潮的首选地,预计2015年全年就将有80万难民涌入。
欧盟内部已就普遍的难民问题制订一系列应对方案,其中包括成员国分摊难民配额、支援周边国家控制难民流等。但是面对源源不断、愈演愈烈的难民潮,人道主义原则的坚持和欧洲各国国家、城市治理能力冲突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各国在两难窘境之下开始以后者为重,不仅采取了申根内边境管制措施,而且要违背联合国难民公约原则对部分难民进行遣返。
巴黎恐怖袭击和科隆跨年夜大规模性侵案的发生更是火上浇油,让这波欧洲难民潮的走向和处理结果与以往难民处理发生较大的甚至根本性变化,并有可能改变欧盟治理生态和国际难民公约原则,也将挑战和改变欧洲各大城市的社会包容性,加剧移民和难民的社会融入问题。
关注五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
自然灾害,海绵城市、弹性城市等新理念得到广泛关注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未来洪水、干旱、风暴潮和热浪会日趋频繁且愈加剧烈,对人口集聚的城市及其居民、基础设施等都将构成巨大威胁。
在这样背景下,海绵城市、弹性城市(也译作韧性城市)等一系列全新城市发展理念得到理论界大力推崇和实践界迅速响应。这些新理念的共同特点是引导城市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服务,以新技术、新方法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城市能源、交通、给排水和建筑系统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应对灾害的能力。
全球的城市政府对这些新理论和理念亦积极响应。2015年9月联合国第70届大会通过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专门提出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的建设特征,包括包容性、安全性和有韧性,在中国,由于近些年持续的洪涝和干旱灾害,海绵城市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中央和地方希望通过海绵城市新的规划建设理念,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城市规划新理念和理论在城市实践应用中体现了勃勃生机和巨大价值。
关注六
雾霾困扰全球多个城市
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控制环境污染成为城市合作重要议题
2015年欧洲多国遭遇严重雾霾,西欧国家中的英国、意大利和法国,东欧国家波兰、捷克和俄罗斯成为重灾区。
在亚洲,印尼人为烧芭活动导致的森林大火引发严重雾霾,并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多国。印尼全国3/4地区被烟霾笼罩,有超过13.5万人因此感染了呼吸道疾病。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学校因受到雾霾影响而停课。
11~12月,中国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遭受持续的严重雾霾影响,北京、沈阳等城市一度实测PM2.5浓度接近和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污染形势之严峻已接近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2月7日18时北京首次发布最高级别的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停课、限行、停产措施全面启用。以控制雾霾为显著特征的环境污染应对问题已成为多国、多城市之间区域发展和合作的重要议题。欧盟各国正在展开积极合作,制定高的标准,以改善欧盟的环境质量。
东盟也在开展积极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以改善本地区的环境质量。9月初北京的“阅兵蓝”证明了通过区域协调,转变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途径是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
关注七
联合国人居署公布《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导则》
明确城市发展共同原则
2015年4月,联合国人居署正式完成《城市与区域规划国际导则》(以下简称《国际导则》)最终方案。该方案汇集国际权威专家团队,经过3年3轮工作而形成,将作为2016年“联合国人居Ⅲ大会”的关键成果。
联合国人居署明确提出,在全球范围的城市和区域规划领域存在多种方法和实践,但缺乏一组简明且共同认同的原则来引导决策者实施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国际导则》就旨在建立一个以提升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弹性适应能力为目标的,更为紧凑、更为包容、高度一体化和连接的城市和区域规划的全球性框架,来指导全球城市发展中的政治决策、规划和设计实践。
《国际导则》还向政府、规划专家和民众分别说明了其在规划中的角色和任务:政府应建立一个包括反映清晰政治意愿一致目标的、共享的战略规划,并在城市扩展、升级、重建和复兴方案中充分考虑现有城市形态,避免一切推倒重建;规划专家及专家的任务是开发新的工具(包括知识工具),推动跨界、跨部门的规划合作,促进城市和区域规划的高整合性、强参与性和战略前瞻性;公民则有义务督促政府制定全方位的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和法规。
关注八
巴黎等欧美主要城市遭遇重大恐怖袭击和威胁
城市反恐形势严峻
2015年1月7日,巴黎《查理周刊》总部遭遇袭击,导致12名工作人员死亡;8月21日,阿姆斯特丹开往巴黎的国际高速列车发生未遂恐怖袭击事件,嫌疑犯持有军用制式武器,险酿重大人员损失;10月10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遭遇恐怖爆炸袭击,95人遇难;11月13日,巴黎又发生连环重大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恐怖组织还直接针对罗马、伦敦、华盛顿、纽约等城市发出恐怖袭击威胁。
恐怖主义发生频率和造成影响的急剧加大正改变国际社会的整体气氛,而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往往是城市特别是对国家乃至全球有重大政治影响力的城市,城市恐怖主义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新的发展态势。城市的开放性、高度流动性和人员复杂性使得城市反恐工作变得异常艰难。
关注九
城市恶性公共安全事件频发
亟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建设助力应对能力提升
2015年1月上海外滩踩踏事件、8月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10月麦加朝觐踩踏事件、12月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滑坡事故等一些事件,反映了在全球范围内城市公共安全挑战仍然十分严峻。
面临严峻的城市安全挑战,在全球范围内,地方政府正创造性地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安全突发事件前、中和后等阶段的预测、应对和善后处理中,充分利用创新技术,事发前做到精准、及时、有效地获取风险动态信息,提前预防、阻止可能发生的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推动各方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推动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的建设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做到高效、安全。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将大大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效率,从而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关注十
联合国达成“2015年后发展议程”
可持续城市化入选2030年全球目标
2015年9月25~27日,“2015年后发展议程”联合国首脑会议在纽约召开并达成了题为《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决议。这是继“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后,全球再一次为人类、地球与繁荣制订行动计划。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继续“千年发展目标”未竟事业基础上,宣布了17大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覆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的可持续城市和人类住区”成为第11大类的目标。
正是有鉴于城市化在过去15年中对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发挥的重大作用。本次《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更希望推动“好的城市化”。在具体目标上,提出到2030年时,所有人都能获得适足、安全和价廉的住房和基本服务;为所有人提供安全、价廉和无障碍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在所有国家加强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努力保护和捍卫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大幅减少包括水灾在内的各种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受影响人数;减少城市对环境造成的人均不利影响;让所有人都有安全、包容、无障碍的绿色公共空间等7项具体目标。
并提出:加强规划促进城乡联系;统筹政策建立抗灾能力;和通过援助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建造可持续、有韧性的建筑等3项举措。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