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最新资讯

更多>>皮书作者

谢伏瞻
    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学部委员,学... 详情>>

更多>>皮书机构

新闻动态

调查 | 你辛辛苦苦送孩子来北京上大学,他们真的有好好学习吗
来源:皮书说  作者:皮书说   发布时间:2016-01-08

北京社会建设

 

  学业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而又不得不为之时, 感到 厌倦、 疲乏、 沮丧和挫折, 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 这种 状态也被称为学习倦怠。 目前, 多数研究者将学业倦怠视为一种心理状态, 表现为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和逃避行为;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 倦怠是一种 心理过程, 是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逐渐发展而成的。

  本研究对北京市四所高校1341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业倦怠及 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并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结果分析

  (一)不同高校学生的学业倦怠存在差异

  目前, 高校大学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 但不同高校的学生在学业倦怠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次调查中, 北京工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四所高校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均值分别为2.78、2.59、2.81和2.87分, 基本上接近中等水平。

  在情绪低落、 行为不当两个维度上, 得分均接近或超过3分, 说明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表现 出消极情绪与偏差行为, 这与现实状况比较吻合。 现实中, 大学生逃课旷课、 迟到早退、 上课睡觉或玩游戏、 考试突击应付已成普遍现象, 学习更多 的是与负担、 压力、 乏味、 辛苦等联系起来。

  访谈中很多大一学生都提到 “高中生活像是有期徒刑” “高中学习像炼狱般煎熬” “机械式的填鸭训练”等。 但是, 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在不同院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中,中央美术学院与其他三所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均值略低于其他三所高校。 原因可能在于, 中央美术学院是国内顶尖的艺术院校, 学生在报考志愿前已经对专业有较清晰的认识, 不少学生在高中学习时就经历 艺术的熏陶, 而对专业的认同是影响学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其他院校的学生 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 并且有些学生读的专业是调剂过来的, 而专业兴趣是影响学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另外, 艺术院校的学生通过绘 画的表达可以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当然, 本次调查中, 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学业倦怠分数低于其他三所高校, 并不代表学生的学习状态就非常理想。 观察与访谈中发现, 该校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普遍 比较投入、 兴趣较高, 但对文化课或公共课的学习很不重视, 迟到早退、 逃 课旷课的现象比较突出。 这与学校管理、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学生的自制力和从众心理等有密切关系。

  在北京两所市属高校北京工业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的比较中发现, 北京工业大学的学业倦怠得分低于首都师范大学,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即首 都师范大学的学业倦怠程度高于北京工业大学。 原因可能在于, 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一所211院校, 学生的高考录取成绩要高于首都师范大学, 生源质量可能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关。

  (二)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本研究中, 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倦怠总分、 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的得分均 高于文科与艺术类的学生, 在行为不当维度的得分上文科学生偏高。 在学业倦怠总分及情绪低落维度上, 艺术类学生与理工科、 文科学生之间差异显著, 理工科与文科没有显著差异。 艺术类学生由于所学专业是自己 喜欢的, 在学业倦怠程度上会略低于理工科与文科学生; 而且艺术类学生经 常从事艺术创作, 在艺术创作中可以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因此情绪低落维 度上的得分也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低一些。 以往的研究表明, 理工科学生的 学业倦怠程度要高于文科学生, 本研究中虽然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倦怠得分高 于文科学生, 但没有产生显著差异。 原因可能是笔者比较的是不同院校理工科与文科学生的差异。 在对北京工业大学668名学生 (理工科与文科都有) 的分析中发现, 理工科学生的学业倦怠程度高于文科学生, 其原因可能与同一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难度、 课程吸引力有关。 理工科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 课程难度更高, 课程的吸引力相比某些文科课程要逊色一些, 因此理工 科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业倦怠。 在行为不当维度上, 文科学生与理工科、 艺术类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文科学生的得分更高。 虽然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迟到早退、 上课睡 觉、 娱乐至上的倾向, 但文科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轻, 更容易出现不当行为。 在成就感维度上, 理工科学生与文科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而艺术类学生与理工科、 文科学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艺术类学生的得分要低于理工科和文科学生。 也许本调查中艺术类学生来自中央美术学院, 这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较浓厚的兴趣, 专业水平较高, 在专业学习中更容易产生成就感。

  (三)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本研究主要对大一、 大二和大三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 表明, 大一学生的学业倦怠分数最低, 大二学生的学业倦怠分数最高, 大三 学生比大一学生的倦怠分数要高, 但比大二学生要低。 在学业倦怠总分上, 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大二与大三学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 异, 大一与大三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大二学生在三个年级中学业 倦怠程度最高。 原因可能在于, 大一学生进入大学后, 一开始往往会保持高中时的学习 状态, 按时上课, 认真完成作业。 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发现, 大一学生相对更 为听话。 但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了解了大学的学习特点后, 加上个人的 自制力等因素, 大二学生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问题, 迟到早退、 自由散漫更为常见。 大三学生面临出国、 考研、 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等问题, 开始为 自己的前途着想,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变得更加成熟, 因此学业倦怠程 度要比大二学生低一些。 但在访谈中发现, 大一学生中学业倦怠现象也很普 遍, 并有一定的规律。 刚入大学时, 很多同学因为新鲜感, 还能短暂保持高 中时的学习状态, 但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加上学校、 家长和老师管理的松懈等原因, 有些学生开始迟到早退、 无故旷课、 上课睡觉或玩游戏、 作业敷衍等。 临近期末考试时, 很多同学才会紧张起来, 开始努力学习。 在情绪低落维度上, 大二学生的得分也是最高的。 多重比较发现, 在情 绪低落维度上, 大一学生与大二、 大三学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大一学生的得分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 大二与大三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原因可 能在于, 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不久, 高考压力的释放, 对于大学生活的新鲜 感, 对于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的参与热情。 因此比较而言, 他们的情绪低落得 分要低于大二和大三学生。 而大二和大三学生, 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 开 始更多地涉及专业课程, 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 因此情绪低落维度得分相对 较高。 在行为不当维度上, 大一与大二学生之间有显著差异, 大一与大三学生、 大二与大三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大二学生的行为不当得分最高。 现实中,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不当行为, 如迟到早退、 上课心不在焉、 作业敷衍等。 在成就感低维度上, 大二学生与大一、 大三学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大二学生的成就感低得分高于大一、 大三学生, 大一与大三学生之间不存在 显著差异。 原因可能在于, 一般院校的学生, 在大二刚开始接触专业, 对于 所学知识的价值、 学习与未来就业之间的关系还认识不清, 更容易产生学习 上的低成就感。

  (四)不同经济状况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本研究发现, 家庭经济状况很好比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家庭经济状况困 难的学生学业倦怠得分更高, 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学业倦怠得分相对 低一点。 一种解释是家庭经济优越的孩子, 往往学习动力不足。 在当前诱惑 众多的社会环境下, 一些家境富裕的学生源于强大的家庭后盾, 对自己的人 生缺乏长远规划,也不需为自己的前程承担太多的压力, 因此学习的内在动 力不足, 更容易表现出倦怠心理和不当行为。 而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困难的学生, 一方面要应对学业的压力, 另一方面还有经济、 就业的压力, 而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求享受、 超前消 费、 娱乐至上的心理, 又会让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产生自卑与困扰。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 可能既没有富家子弟的经济优越感, 同时又没有 过重的经济压力, 因此学业倦怠得分会相对偏低一些。

  (五)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学业倦怠比较

  研究表明, 来自农村、 城镇和县级以上城市的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学业倦怠总分、 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不同生源地的学生有显著差异。 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农村与县级以上城市的学生在成就感低维度上有显著差异, 农村学生的成就感低得分更高。

  原因可能在于, 总体上农村学生的经济条件要比大城市的学生差一些, 容易产生自卑感, 再加上求职环境中的不正之风, 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阶 层的学生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 社会上 “官二代” “富二代” 在学生思想 意识形态中的扎根, 让农村学生更容易产生新的 “读书无用论”。 如访谈中 学生谈道, “很早就决定考公务员的学生, 往往家庭有背景, 只要笔试过 关, 基本就没什么问题, 而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家里没有背景, 即使笔试过 了, 也根本无望”。

  是什么造成学业倦怠呢

  造成学生学业倦怠尤其是不当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 也有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因素。 具体包括: ①学生的目 标缺少、 动力不足、 自制力薄弱、 学习习惯不佳、 学习兴趣缺乏、 认识偏差 等是造成学生学业倦怠的主要原因。 ②学校的课程设置、 学习氛围、 教学水平、 考试评价、 管理制度等与学生的学业倦怠密切相关。 ③中学与大学教育 的脱节对大学生的学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 ④长期的应试教育、 “严进宽出” 的高考制度是造成学生学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⑤家庭在子女自主学习习惯、 责任心、 自制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业倦怠有一定的关系。 ⑥整个社会的浮躁之风、 追求享乐的心态、 就业中的不正之风等与学生的学业倦怠有重要的关系。

  本文摘自《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