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2015年4月20日,由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北京民力健康传播中心和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
蓝皮书认为,作为首部健康城市蓝皮书,对中国健康城市的界定十分关键。中国的健康城市不应是单纯指人的健康,而应是相对于西方国家传统生产方式而言,从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行到管理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新城市发展战略,是依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城市”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延伸出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的健康城市。
在范畴的界定方面,报告认为按照国务院2014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指导精神,中国的健康城市建设应包括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以此为指导,报告旨在通过对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和发展状况的宏观描述和战略研究,来促进北京市健康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国的健康城市发展,为强化健康城市顶层设计和城市公共管理水平、为其他省市的健康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为有效解决中国的“特大城市病”问题等提供科学性和合理性依据。
报告认为,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经过摸索、试点、建设和发展四个阶段,迎来了战略机遇期。针对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协同配合水平较低、部门整体合力不强、具体细化措施缺失等问题,建议北京应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和指标落实、建立并完善高层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国际合作的推动作用。
在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方面,报告认为经过多年实践,北京的健康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可推广可复制的重要经验主要有:一是形成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的运行机制;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推动和民间智库的作用;三是能引领市民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四是充分利用大众媒体普及健康知识;五是各区县因地制宜、开展了不同特色的健康实践;六是在建设健康城市实践中能积极转变观念。
在“新常态”下的“十三五”时期,健康城市建设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报告认为全国应以此为契机,开展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健康城市建设并建议,一是应进一步加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力度,实施跨部门组织领导协调机制建设;二是积极推广实施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健康社区工程;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加强健康城市理论实践研究和国内外交流合作;四是整合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实践,加大对以往成功经验的支持和推广。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