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6月21日,中国环球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社会对6G抱有十分的技术期许和应用期待。从6G市场趋势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预计到2040年,物联网终端将呈现千亿级爆发式增长,连接数占比超过90%,基于XR设备、全息设备等新型终端设备的沉浸式业务有望贡献超过一半的月均流量,最终为6G带来“千亿级终端连接数,万亿级GB月均流量”的广阔市场。随着6G技术演化的进程不断加快,部分6G新技术已经开始正式应用:2023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的亚运会已经率先应用6G关键技术。东南大学联合杭州钱塘信息高等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承担的杭州市智能亚运重点项目“基于智能超表面(RIS)的新型移动通信技术”在亚运场馆进行了示范应用,已经在杭州亚运会大莲花、小莲花场馆及亚运村、击剑馆、手球馆和轮滑馆完成了多种形态的智能超表面(RIS)正式部署,在亚运赛事期间为场馆赛事提供全天候实时通信保障,这是6G新技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型赛事中规模应用亮相。智能超表面(RIS)具有可根据场地需要进行灵活部署、成本低等优势。2023年6月发表的《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明确RIS技术是6G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此外,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正在考虑将RIS指定为“标准6G技术”。
《报告》认为,到2025年,6G标准化将全面启动。目前,全球电信行业已开始相关研究布局。2023年9月,GSMA M360活动在韩国首尔举办,爱立信亚太区首席技术官Magnus Ewerbring发表演讲表示,未来几年5G网络部署的行业经验积累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6G:“今天开始这一旅程将使我们能够为十年内的6G标准化进程奠定基础,并最终为现有的5G网络和未来的5G-A网络做好准备,从而在2030年以后向商用6G网络演进。”爱立信研究中心专家认为,未来6G系统的设计需要沿着简化架构、加快5G核心网演进、确保能力开放和聚合等思路展开。中国移动自2018年启动6G研发,围绕“无线通信”“无线组网”和“网络架构”三大技术领域布局一批6G关键技术,主要包含“新型网络架构、内生AI、通信感知一体化、异构融合组网、数字孪生网络、超大规模MIMO、新型无线传输、内生安全、空天地一体、新型无源物联”十大技术方向,以“数字孪生、智慧泛在”为需求愿景,重视国际合作,致力于形成全球6G统一标准及合作共赢全球生态,并与爱立信、诺基亚、英特尔等世界一流企业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
此外,全球范围内,多国、多家研究机构通过注入新资、构建科研团队等方式加快6G技术研发与合作。谢菲尔德大学电子和电气工程系将在英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6G研究社区,为英国提供世界一流的6G技术研发环境。该系Timothy O’Farrell教授认为,6G是下一代电信技术,已迅速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研发领域。新设施将实现对6G无线电系统许多方面的前沿研究,包括候选波形、发射器和接收器电路、数字采集和信号处理、天线阵列和空中(OTA)传播测量,将能够支持对6G无线电系统的研究,涵盖所有工作频段。
《报告》指出,中国在6G方面yi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100Gbps无线传输。2023年4月,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次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试验。该试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实时传输,最大限度提升了带宽利用率,为中国6G通信技术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此外,该次试验成功的高速通信技术还可服务于10m~1km的近距离宽带传输领域,为探月、探火着陆器和巡航器之间的高速传输、航天飞行器内部的无缆总线传输等航天领域应用提供支撑,为中国深空探测、新型航天器研发提供信息保障能力。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