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5月27日,第六届东盟发展会议暨《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广西民族大学和中国东南亚研究会联合主办;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国—东盟法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育部首批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及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盟国家政治文化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社科文献出版社、广西海外华侨华人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协办。
第六届东盟发展会议暨《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现场 (图源:主办方提供)
本次会议以“2023年至2024年东盟形势及中国—东盟关系回顾、展望”为主题,重点分析了近期东盟共同体建设情况及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局势、外交战略等,并就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进行研讨与展望。
开幕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闫炳辰指出,广西积极扩大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搭建多维交流平台,成果卓著。通过擦亮“留学广西”品牌,广西已成为东盟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首选目的地之一;通过深化重点领域研究,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涌现出《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等服务中国—东盟合作和广西开放发展的优质成果。他希望,区内高校和研究机构要紧扣时代课题,聚焦东盟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和智库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走出去”“引进来”,与东盟国家高校、研究机构筑就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和联合国“教育2030”愿景。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韦仕珍韦仕珍指出,在72年的办学过程中,广西民族大学在面向东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实践。学校与东盟国家的137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并在东盟国家共建3所孔子学院。迄今已经培养了2.5万留学生,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友好使者。以语言文化为起点,建设发展了独具特色的东盟学科群,连续出版的《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以及配套举行的东盟发展会议,已成为广西民族大学面向东盟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学术品牌,为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柬埔寨驻南宁领事馆总领事唐肃安表示,中柬两国有着60多年的友好合作基础,近年来与广西以及广西民族大学的交流日趋紧密。柬埔寨前首相洪森是广西民族大学的名誉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在柬埔寨具有良好的美誉度。
老挝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王瑾表示,中国和老挝山同脉、水同源,是前途相关、命运与共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老挝主席通伦对广西民族大学的办学成就非常认同,并于2022年底接受了广西民族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广西民族大学为老挝人文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梁艳玲指出,《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及其会议机制自2012年启动以来,积极响应时代主题,以学术研究助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东盟研究和交流平台,展示了广西民族大学心系“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名誉会长庄国土表示,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的东南亚研究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国内东南亚研究的重镇。新一届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刚刚成立,研究会将联合广西民族大学在区域国别学学科探索和建设中继续推动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发展,共同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献智献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指出,广西民族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聚焦越南和东南亚民族与文化,聚焦东盟区域治理,充分体现了语言基础、区位优势、在地化研究和学科交叉。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发展规划、协同全校资源、凝练学科特色,为建构让世界相向而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在随后举行的《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上,黄皮书主编,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国—东盟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叶兴艺教授致辞,与会领导和嘉宾为《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2023)》揭幕。
与会领导和嘉宾为《东盟黄皮书·东盟发展报告(2023)》揭幕( 摄影:孙依冉)
在大会主旨演讲环节,来自全国各高校、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围绕区域国别研究等领域做了精彩的演讲。此外,会议还围绕“东盟及中国—东盟关系回顾与展望”“东盟区域专题研究”“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构建和谐共生的国际新秩序——第二届区域国别学东盟研究生论坛”等议题设置了研讨单元,5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会交流。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