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5日讯(记者 佟明彪)12月3日,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2022~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一方面对2022~2023年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做出总结、对趋势进行展望;另一方面对不同省域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变化与实际案例进行提炼与汇编,以求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新发展阶段,全方位、多角度记录我国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良好开端。
《报告》由总报告、专题篇与省域篇三个模块构成,共计收录报告26篇。总报告《乡村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行动与策略》概述了在社会数字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之下,我国乡村教育的数字化发展所面对的困境、面临的机遇、海外与本土实践的经验以及向数字化方向转型的愿景与发展策略,表明“数字中国”的建设已有效下沉至乡村教育场域中。
《报告》指出,应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农村职业教育对乡村的人才贡献率远高于其他普通教育。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由于其具备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可通过不同的专业设置培养出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多层次、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一方面可直接满足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可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大多来自本地区和邻近地区,毕业生也大多会选择在本地区或邻近地区就业,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对当地乡村的人才贡献率远高于其他普通教育。
二是农村职业教育更贴合乡村各类劳动者成才需求。职业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促进劳动者就业、改善地区就业环境具有正向作用。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是面向所有人的一种教育类型,除适龄青少年外,农村职业教育还面向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为包括企业在职员工、退伍军人、农民工等社会成员提供二次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青少年及社会弱势群体可以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提高受教育水平,掌握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进而拓宽就业选择面,提高就业质量。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就业环境的改善与就业质量的提升可以显著提高社会稳定性,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发展治理更加便捷。农村职业学校拥有多学科的技术技能人才和技能实训中心,可作为高新技术的孵化与转化基地,为农业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建议与扶持。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与地方经济接轨、与农业企业结合,真正了解地方经济和农业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困境,进而通过项目开发等方式,孵化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技术与专利,并将其直接应用于实际,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融入教学,提高学生对最新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进而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