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观点
京津冀发展先从大项目突破
“从近期看,京津冀发展可能会在一些存在重大战略机遇的地方,率先实现突破。”参与编写蓝皮书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祝尔娟说,像北京新机场建设、天津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等战略机遇,都可以做文章。
例如,利用北京新机场,京津冀可共同申报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域合作示范区”,建成一个类似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列入国家战略层面、以临空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级新区。在新区内,还可以共建以航空小镇为重点的宜居航空都市体系。
此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天津可建设中国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创新区。蓝皮书建议,北京和河北应主动参与,与天津共建“创新区”。
而利用京津城际走廊的现有产业优势和园区基础,京津冀还可进一步聚集高端产业,合力打造一条从“中关村-亦庄-廊坊-武清-北辰-东丽-滨海新区”的科技新干线。
北京应保持中心区房价高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彦军家住北五环,在他看来,他的邻居们总是在孩子要上初中时,就搬去西城、海淀区租房住。原因就是西城等中心城区拥有良好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因此,要实现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就要采取措施,鼓励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向新城转移。
“如果学校不愿走,可采取适当限制措施,比如限制其扩大招生规模。”李彦军说。
他想到的其他措施,包括严格抑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冲动,保持中心城区房地产价格的适当高位,以增加在那里的生活成本,促使企业外迁和居民到新城置业。
李彦军说,除了行政手段,政府还可以尝试对造成周边道路严重拥堵的写字楼、商业中心及大型建筑物等,用提高租金、停车费等经济措施,推动企业外迁。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基础较好,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很大,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态环境压力大、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下一步方向是优化提升、转型升级。核心是要促进中心城市功能升级,把非核心功能疏散出去,为功能升级留出空间,周边地区承接功能的过程中同步升级,相互间建立起分工协作和一体化发展机制,最终实现整体优化升级。——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接受中国政府网访谈时说。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