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认为,2015年将是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重要一年。专家说,2014年8月出台的“新国十条”明确提出了保险业发展的具体数量指标和目标完成时间点,即“到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而2013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03%,保险密度为1265.7元/人。7年时间,保险深度需增加0.65倍,保险密度需增加1.77倍。若未来7年GDP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那么,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大约是GDP年均增长率的2倍;若未来7年GDP年均增长率为8%左右,那么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6%左右,同样大约是GDP年均增长率的2倍。根据国务院《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4.5亿人”估算,到2020年保费收入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同时保险资金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国十条”提出的“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目标,要求我国保险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需提高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即保险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
专家强调,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业的发展空间仍未被充分发掘,尤其是行业信任危机、保险费率改革缓慢等制约保险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须解决。2015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遵循保险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强化保险的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保障本质,逐步解决制约保险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分析,风险项目处置将成2015年信托行业焦点问题。专家预计,2015年信托市场一方面规模还将有所扩大,但增幅明显回落;另一方面,信托资产的风险积累与暴露还将延续上升趋势,风险项目处置将以较大的可能性成为行业焦点问题,甚至不排除部分信托公司因自有资金消耗殆尽而陷入财务困境。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交易链条长、风险环节多等成因在信托产品交易中突出存在,目前还缺乏类似于后危机时期的事后矫治措施。因此,随着相关联的传统领域信贷活动进入衰退周期,信托市场的风险暴露进程可能加快。此外,危机意识也将引领信托产品与服务更多地介入优质资产,加速资产置换,即有可能出现类似于衰退时期金融机构“逃往质量”的紧缩措施。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管理能力较强,但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分配能力总体偏弱。专家认为,从对我国2422家上市公司的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能力同股票市场建立之初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价值创造能力和价值分配能力总体偏弱,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价值创造能力整体偏弱,公司治理相较于公司财务质量和创新能力而言,问题更加突出。在价值分配能力方面,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问题较多。分板块看,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较高,中小板和主板上市公司次之,但三者差距并不明显。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集中了大量高质量上市公司。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质量最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差。北京、河南和广东等省市上市公司质量较高。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指出,北京上市公司总体质量最好,河南和广东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蓝皮书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和价值创造能力、价值管理能力、价值分配能力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北京上市公司质量总评分最高,河南和广东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甘肃、青海和宁夏上市公司质量得分较低。价值创造能力方面,浙江、北京和广东上市公司较强,黑龙江、青海和宁夏较弱;价值管理能力方面,北京、江西和上海上市公司较强,海南、西藏和宁夏较弱;价值分配能力方面,河南、福建和贵州较强,甘肃、吉林和山西较弱。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认为,我国股票价格未能充分及时反映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专家说,强化基本面信息同股票市场价格的联系,是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让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在股票价格中得到充分及时的反映,是“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基本要义。但长期以来,中国股市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成因有三:一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同时“小道”消息和内幕交易则随处可见;二是面对海量信息,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得大量有用信息不能成为投资决策依据;三是题材炒作、概念炒作等短期投资策略,过分倚重对上市公司前景的预测乃至猜测,已存在的基本面信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强化基本面信息的作用,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既包括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及时性,又包括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处理和挖掘的各种研究报告问世。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报告(2014-2015)》呼吁,投资者需要澄清错误认识:上市公司质量不能与公司经营业绩、股票投资价值划等号。专家提醒,目前,仍有观点认为上市公司质量的核心是公司经营业绩,或者将其等同于股票投资价值。伴随市场对于上市公司质量认识的模糊不清,基本面信息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减弱,炒作题材股、概念股,以及使用基于市场数据的量化分析技术,成为一些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获取股票投资收益的重要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股市的短期炒作气氛。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的积极性不高,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础不稳,长期资金入市缺乏动力。各方面急需厘清上市公司质量含义,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评价,并为上市公司提高自身质量绘制路线图。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