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版入口|手机版|APP| 网站地图| 帮助中心
您好,欢迎来到皮书网! 登录|注册|

专家视点

李培林 :站在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
来源:布鲁布客  作者:李培林   发布时间:2019-12-24

微信图片_20191224143352

  在世界各大国中,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目标并切实地执行和实现,这可能是中国独有的特点。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了一个跨越 70多年的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长期发展目标,这个目标随后落实为国家的中期发展战略和五年发展规划。2020 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我国将如期实现在20 年前就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将如期实现 GDP 和人均居民收入 2020 年比 2010 年翻一番的总目标,并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提出到 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线图和制定 2021~2025 年的“十四五”发展规划。

  在这个新起点上,发展的时代、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要求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似乎在面对一个陌生的新世界。中国已经从高速度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历了几十年年均近 10% 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国进入一个年均增长 5%~6% 的经济中速增长的新时期,尽管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看也还是较高的,但对我们来说,还是新情况。我们需要对未来十几年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符合规律的预期,也需要对作为起点的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019 年我国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上稳定。根据我们多年来进行社会形势分析的经验,判断宏观社会形势,有四个关键性的指标,就是居民收入、失业率、物价和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

  从居民收入来看,2019 年我国居民收入继续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态势,也继续保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6% 以上;

  从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2019 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5% 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仍然在自然失业率之下;

  从物价来看,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5%,尽管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上涨较多,但这是短期情况,估计 2020 年春节后会明显回落;

  从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019 年全国社会状况的抽样调查,2019 年我国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指数均值为 7.07 分(1 到 10 分量表,1 分为不满意,10 分为满意),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保持在较高水平,没有出现异常。

  在 2019 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继续加大、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我国社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这实属不易,也为关键时期、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和走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2019-12-23-14-01-43

  我国即将开启 2021~2025 年的“十四五”规划时期的发展建设,也即将制定到 2035 年的未来 15 年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路线图。在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着一些基本的大趋势和大挑战。

  第一,中国将从一个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跨入基本实现现代化前期的高收入发展阶段,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目前处于中上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2019 年人均 GDP 达到 1 万美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年均发展速度、人口增长情况和汇率变化,我国即将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也就是 2021~2025 年的某个时间,人均 GDP 跨过12600 美元这一高收入发展阶段的门槛。但这只是世界银行对发展水平的一种划分,我国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之后,也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高收入发展阶段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概念完全不同,人们通常把经合组织(OECD)称为“发达国家俱乐部”,它目前有 36 个成员国,基本上都是欧美发达经济体,人均GDP通常在2.5万美元到8万美元,亚洲国家只有日本和韩国在里面。从我国的实际发展水平来看,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轻言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中国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后期,但结构变动效应仍然呈现很大的潜力。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产出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工业和农业之和,农业产出占 GDP 的比重也已经下降到 7%,服务业的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在产业结构上基本实现现代化,将要求把农业产出占 GDP 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 3% 以下,把服务业的比重提升到 70% 以上。从城镇化进程看,2019 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过 60%,跨越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如果今后我国城镇化水平仍能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这略低于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到 2035 年我国城镇化率就会达到 75%。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就是经济社会结构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弹性和潜力,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是持续推动发展的基础性力量。

  第三,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将从目前的宽裕型发展到相对富裕型。

  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的最大变化,就是人民生活的巨变,衡量全国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 1978 年的 63.9% 下降到 2018 年的 28.4%,40 年下降了 35.5 个百分点,食品支出与非食品支出比例,大体从“七三开”转变为“三七开”。如果我国能在中速发展阶段继续保持这样的生活改善,我们可以期望到 2035 年的时候,居民家庭食品支出与非食品支出比例,从“三七开”改进为“二八开”,生活水平就发展到相对富裕型。

  第四,我国发展的最大软肋是城乡差距,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难题。

  从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来看,我国现在最大的发展软肋,就是存在着很大的城乡发展差距。现在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68 倍,而且农村发展本身又存在区域之间的很大差距,比如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甘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3.1 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摆脱低收入和相对贫困的状况。农民难以普遍富裕起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农民人多地少,绝大多数是小农,每个农户的平均耕地面积只有约 0.5 公顷,相当于欧洲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的 1/80 到 1/60,单靠农耕收入微薄,在有限耕地面积上大量投入,尽管单位面积产出较高,但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一条常规的使农民富裕起来的道路,就是农业的规模化和机械化,从而大量地减少农民,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但从东南亚一些农地缺乏的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经验看,我国农业普遍像西方国家那样实行规模化经营很难做到。当然,这条路我们还要继续走,也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目前已经有约 1/3的耕地实现了流转,也有近 2.9 亿农民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成为农民工。这条路目前在我国面临很多新的挑战,能够继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已经为数不多了,务农的农民也过早出现了老龄化,很难再转移成非农劳动力,农民工的增加已经遇到新的瓶颈。理论上依然存在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实际上都不再可能是非农产业的后备军。怎样让广大农民普遍富裕起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是我国现代化面对的最大难题。在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大潮接近尾声以后,另一条可行的路,也是缺地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就是农民更广泛地兼业,大规模地盘活农民的剩余劳动时间,这方面潜力很大,也需要我们对城乡治理体制和农村的产权进行一次大变革。

 

  2019年12月23日,《社会蓝皮书:202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发布会于北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持续对中国社会形势进行了近三十年的分析与预测。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社会蓝皮书》以“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为主题,分析2019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并对2020年做出形势预测。

  本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李培林所作序《当前社会形势和未来发展走势》。

 

作者简介

17-2019-12-23-14-08-57

  李培林,博士,研究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村落的终结》(专著)、《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专著)、《和谐社会十讲》(专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专著)、《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合著)、《新社会结构的生长点》(合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合著)、《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合著)、《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主编)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