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2022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存状况总结与建议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罗颖、张依萌 发布时间:2024-10-14

2022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存状况继续向好发展。2处遗产地的总体格局发生正面变化,有利于格局价值特征的保护和展示。1处遗产地使用功能发生正面变化,促进了遗产价值的展示和传承。47处遗产地的遗产要素形式、材料等外表特征发生变化,其中95.39%的变化为正面影响,改善了遗产保存状态。68处遗产地记录了详细的病害台账信息,经评估绝大部分病害控制情况较好,其中14.42%的严重病害已经严重恶化,造成较大威胁。针对本年度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各项价值特征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建议各地重点关注以下工作。

(一)加强遗产环境保护,确保遗产格局管控指标和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面对国际组织对遗产周边环境保护的高度关注以及遗产自身价值的保护需求,各地要在牢固树立保护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为政理念指导下,加强对遗产格局价值特征的保护和管控,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首先,当地人民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其次,各地应遵循《自然资源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2021年),文物部门应明确世界文化遗产总体格局保护中涉及的自然环境、历史风貌等方面的空间管控指标和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应把指标和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严格相关区域的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强化空间管控,并把管控执行情况纳入城市体检评估和自然资源执法监督范围。最后,各地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包括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在内的文物保护认识和意识,提升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二)促进遗产的融合发展,推进遗产活化利用

各地要不断创新活化利用手段,深入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精神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在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主动推动文物利用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首先,各地人民政府应明确世界文化遗产利用的目标和方向,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补贴和奖励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文化遗产利用工作。其次,文物部门应主动探索新的文化遗产经营模式,可通过跨界合作与创新,主动与其他领域的机构、企业、组织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文化遗产利用工作,如与旅游机构合作开发旅游产品,与创意产业合作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将文化遗产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实现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发展。最后,还应注重文化遗产的公益属性,通过举办文物展览和展示活动、文化教育和培训活动等,提高公众对文物的认知和理解,促进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

(三)准确识别影响遗产保存的各类因素,加强本体保存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联动监测

为加强遗产的有效保护,各地应准确识别影响因素,加强本体保存状况和影响因素的联动监测,以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彻底消除或最大幅度减少负面影响。基于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普遍性影响的当地自然条件,可通过在区域环境安装仪器设备、与气象等相关部门共享大环境数据等获取详细的监测数据,建立自然环境与遗产保存状况的关系模型,了解自然环境对遗产的具体影响和损害机制,为遗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保护管理机制,加强对管理活动的监管,提高人力、经费保障,避免因管理不到位对遗产造成破坏。

(四)全面推进遗产病害调查和严重病害监测工作,深入贯彻预防性保护思想

 

遗产管理者要深入贯彻预防性保护思想,全面推进遗产病害调查工作,进一步提高病害调查水平,以全面掌握遗产保存状况和存在的各项病害情况,尤其是连续三年都未开展病害调查工作的遗产地。已开展病害调查的遗产地,应根据病害程度,确定其对遗产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修复和保护计划。对于严重病害,遗产地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针对突出、典型的严重病害,争取组织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经验的专业机构共同实施保护工作,加强病害形成机理以及发展的预测方法研究,为文物保护实践提供依据。

——摘自《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