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青海因地制宜形成了适应本土的非遗保护模式,健全完善了非遗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了非遗的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推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一)出台政策法规,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在出台政策方面,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出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强我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印发《青海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办法》《青海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细则》《青海省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等,将非遗保护全面纳入了法制化保护传承体系,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在计划方案方面,通过拟定《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和《“青绣”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方案,充分发挥非遗赋能作用,加强非遗工坊建设,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认定省级“青绣”工坊40家、培育工坊70家,直间接带动贫困及低收入家庭脱贫增收,3家省级“青绣”工坊入选国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土族盘绣入选全国首批劳务品牌。
(二)保护文化生态,加强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
在保护文化生态方面,青海依托非遗资源打造了3个国家级、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通过完善非遗名录体系、举办各类展示展演活动、加强保护区内非遗传习设施建设、开展传承群体培训、推进核心区域整体性保护、培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有效推动了区域性整体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基本实现了“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
在融入国家战略方面,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方案》“加强黄河流域非遗调查研究和非遗系统性保护,加快推进黄河流域非遗整体性保护”的号召下,青海省文旅相关部门联合发布《黄河青海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规划中提出“打造河湟文化品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等发展目标,整合利用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等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保护双管齐下,有效保护黄河文化资源,打造河湟文化品牌。跨区域打造“黄河生态文化保护区”“黄河生态旅游示范区”“黄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区”,推进黄河文化遗产廊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助力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重视宣传展示,大力推进非遗文化交流
在宣传交流方面,线上宣传中围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了各类非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并通过开展“云上非遗影像展”“我眼中的青海非遗”等摄影活动宣传展示展销千余次。线下展示中组织参加了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黄河非遗大展等活动,同时,省内各市州围绕特色非遗资源,举办热贡六月会、格萨尔文化旅游节、玉树传统赛马节、土族纳顿节、花儿会、拉伊大赛、那达慕民俗节等活动,全方位展示和宣传了青海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文旅融合推出热贡黄南非遗之旅、河湟民俗非遗之旅、德都蒙古族非遗之旅等3条精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在教育宣传方面,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传统工艺纳入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和中小学相关教育教学活动,为大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体验,西宁市“非遗进校园”入选全国优秀实践案例。在学术方面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昆仑文化,出版了《青海非遗图典》《青海非遗丛书》《青海民间青绣图录》《青海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探索与实践》等相关成果。
在数字化保护方面,组织实施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和“青海文化记忆工程”,加强了记录成果的转化利用,完善了非遗信息的存储和展示,提高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建立非遗数据库、非遗宣传网站等平台,向公众展示非遗事项及相关文化资源,有效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四)着重培训培养,积极推动传承人全面发展
在管理体系方面,制定《青海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细则》《青海省非遗工坊认定和管理办法》,修订《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起草《青海省非遗技能人才职称评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健全非遗保护工作机制。依托“国家非遗记录工程”和“青海文化记忆工程”,完成对3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33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记录工作,不断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四级名录体系。
在培养培训方面,持续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加强基层非遗保护队伍建设,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各类培训400余期,培训1.8万余人次。通过各类研培活动和国际国内交流活动,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推动非遗传承人全面发展、自主创新。同时,通过促成非遗传承人与高校、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在学术领域积极探索、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为非遗传承人的成长提供更加多元的发展平台、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自《2024年青海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