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专家观点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数字经济:上海高质量发展实践创新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张筱、马平、郁剑敏 发布时间:2024-09-28

一 上海推出城市数字化转型规划

2021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该规划对上海的数字基础条件和优势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建成全国“双千兆第一城”,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5G网络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上海基本实现千兆固定宽带家庭全覆盖,平均可用下载速率超过50Mbps,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3.2万个,室内小站5.2万个。国际信息通信枢纽地位增强,通信海光缆容量达到22Tbps。推进绿色高端数据中心建设,建成面向公众服务的互联网数据中心103个,机柜总量近14万架。发布《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建设导则》,建设30余种智能传感终端近60万个。

二是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着力探索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发布《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放数据集超过4000项,推动普惠金融、商业服务、智能交通等多个产业共11个公共数据开放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启动国际数据港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程提速。全力推进公共数据归集,累计归集237.7亿条数据。强化数据共享,打通国家、市、区三级交换通道,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超过240亿条。

三是数字经济保持蓬勃发展势头。产业数字化能级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全产业链协同、价值链整合,率先建成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并辐射长三角,标识注册量突破16亿,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数字产业化持续深化,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最领先、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之一。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核心企业1000余家,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线新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浦东、杨浦、静安、长宁为主产业发展布局的“浦江C圈”,网络零售、网络视听、消费金融等信息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

二 上海发布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的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措施,不仅为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示范,展现了数字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路径。

2022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公布了《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该规划意在推进上海数字经济的全面进步,确保上海在全国的领军地位。目标设定为到2025年底,上海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3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此外,该规划旨在加强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加速培养具有潜力的数字企业,提升数字消费能级,形成多个高价值数字产业新领域。

规划强调,上海将致力于提升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预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5%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80%左右,促进数字经济新动力的快速增长。同时,规划旨在提升数字经济企业的活跃度,计划每年新增超过1万家数字经济新兴企业主体,持续推动高价值新产业和新业态的涌现。

在创新动能方面,规划强调需要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培育重量级产品。此外,规划还关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促进数据确权、定价和交易有序开展,构建协同的全价值链生态系统。

具体到重点任务方面,规划详细阐述了上海在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础设施、智能新终端等核心领域的发展目标。如在数字健康领域,上海计划利用新技术推动制药、精准治疗和智慧康养等方面的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制药的布局和精准治疗技术的应用,同时快速推进智慧康养领域的建设。

智能制造将成为重点推动领域之一,上海计划加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广柔性化制造,探索“平台+生态”的开发协作模式,积极布局自主无人制造,并致力于打造智慧供应链。

在低碳能源和数字零售领域,上海将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融合,探索“能源云”新模式,发展“虚拟电厂”新业态,同时,促进商业流通创新,推进商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创建智慧菜场,打造“无边界”新零售模式。

数字金融和智能城市也是规划提及的重点领域,上海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发展可信交易和数字凭证,加快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孪生城市新形态,发展数字化社区服务新业态,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智能服务。

三 上海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和方向

2023年6月,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关于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的报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在经济数字化转型领域,上海着力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目前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规模已超过5500亿元,体现了上海在经济数字化转型领域的雄心和实力。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上海正加快“硬核”数字技术攻关突破。上海开展跨境贸易、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区域征信等重点领域赋能应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本土AI企业发布语言大模型和AIGC产品级应用,“MOSS”大模型上线开源,支持企业积极布局大模型研发和垂直领域应用。此外,上海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出台《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了“OpenXLab浦源”人工智能开源开放体系等重磅成果,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3800亿元。据悉,2022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5746亿元,同比增长1.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达到14238亿元,同比增长8.7%。

第二,上海开展了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上海数字人民币应用全国领先,大数据普惠金融2.0累计开放超1000项数据,信贷投放超过3800亿元。在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上海数据交易所自2021年11月25日揭牌成立以来,场内交易日趋活跃、数据基础制度不断创新、数商生态加速成势,截至2023年5月底,数据产品累计挂牌1245个,交易额超过3.4亿元,其中1~5月完成交易额2.3亿元,已超过上年全年并呈现持续加速态势。

第三,上海生活数字化转型取得成效。上海建成了25个生活领域重点场景,涵盖医疗、教育、养老、文旅、交通等领域。以医疗领域为例,上海打通诊疗各环节数据,实现精准预约30分钟内就诊,首诊挂号全市号源,111项检验、检查项目全市互认;同时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于急救车上结算,医保账户家庭共济全市覆盖。在治理数字化转型方面,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个人实名用户累计7995.73万人,法人用户累计315万户,累计接入政务服务事项3629项,持续推进“一件事”业务流程再造,累计办件量超1000万件,累计推出152项高频事项“免申即享”。

第四,上海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不足。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全球城市数字化竞争也日趋激烈。上海在国际网络枢纽、国际数据流量、数字技术创新、数据治理规则等方面与先进城市仍存在不少差距。对此,报告提出,上海要着力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与制度体系。报告建议上海持续推进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高能级城市智算设施建设,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同时加强政府统筹和市场引导,推动上海新型城域物联终端联网数量翻番,加快推进车路协同感知示范。

第五,促进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重点推动“一所一港”建设:“一所”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要提升数据交易链等设施服务能级,开展金融、航运、交通等多板块运营,加快建设数据交易国际板,力争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一港”为国际数据港,要率先对标DEPA等国际规则开展综合集成和压力测试,探索建设国际数据空间,打造新型数据服务试验区,深化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四 上海奋力推动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12月13日召开的上海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书记陈吉宁传达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并针对202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陈吉宁强调,上海必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以此作为推动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的基础。

陈吉宁提出,上海需要加速推进构建“五个中心”的发展战略,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上海将全面深化高水平的改革和开放,执行制度型开放的总体方案,特别是通过浦东引领区和临港新片区的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使之达到国际一流标准。

此外,陈吉宁强调了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加强与周边地区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的协同合作,完善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内高层次的协同开放。

在城市管理方面,陈吉宁强调要深化人民城市理念,提升超大城市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确保宜居安居,持续优化生态和居住环境,推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

关于文化建设,上海将深入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推广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升上海文化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最后,陈吉宁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上海的党建工作在新时代取得新成效。

——摘自《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