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专家观点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数智湾区”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4-09-28

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已具备一定规模,也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然而,考虑到其稳固的传统制造业基础、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资源,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潜能仍待进一步释放,产业结构的重塑和升级仍有较大的空间。具体而言,大湾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生态重构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

(一)细分产业赛道生态圈不完整,价值链上下游分配不均

广东数字经济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部分城市细分赛道的产业链条仍不够完整,产业链上下游存在断点和堵点。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上游核心零部件本地供应率不高,广州汽车零配件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仅5家,相比之下,浙江宁波的汽车零部件“小巨人”企业多达26家。广州汽车电子产品基础也相对薄弱,以中低附加值汽车电子产品为主,而智能网联汽车所需的车载智能终端产品、车载雷达系统、车载互联终端等关键零部件企业较少,市场占有率较低。佛山工业机器人80%的企业集中在下游机器人应用和系统集成环节,上游和中游环节也相对薄弱。

(二)公共数据开放与协同不足,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有待拓展

一方面,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性的数据要素开放滞后,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治理程度较低。例如,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科技、产业、交通、公安、政数等多个政府部门,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数据之间高效、安全、便捷的共享机制亟待完善。另一方面,场景创新是数字时代的重要生产范式,大湾区数字经济新兴领域仍需要更多场景开放和创新,以解决数字经济商业化的难题。例如,停车场、港口、高速公路等特殊限定应用场景的开放率低,导致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模式探索受限,附加价值无法提升。

(三)产业数字化所需要素不完备,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有待提升

先进技术和长期资本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力量,但目前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与技术、资本对接不畅,数字化转型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转型步伐受到限制。以佛山工业机器人为例,在技术端,佛山本地高校资源明显不足,对研发人才的吸引力也弱于周边城市,无法满足本地智能制造的升级需求;在资本端,佛山的机器人企业普遍缺乏融资渠道,“小巨人”企业中获战略投资的仅3家,且尚未培育出“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此外,大部分数字经济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迫切需要政府在产业引导基金、应用场景和技术对接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四)粤港澳互联互通机制不完善,港澳国际资源优势仍需释放

粤港澳三地的科创资源互补,可有效助力大湾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但到目前为止,粤港澳三地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仍存在壁垒,香港对接新加坡、瑞士、以色列等国家的优势也未得到充分发挥。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生物科技企业面临严重的数据跨境难题,内地的临床实验、管理和销售数据无法便捷地传输到香港。同时,香港药品研发和临床数据也无法在内地共享,这意味着香港生物医药企业进入内地必须重新进行试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营商成本,阻碍了两地合作和成果转化。

——摘自《中国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创新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