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皮书数据库 登录 注册
学习书单

新型城镇化学习书单|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皮书数据库编辑 发布时间:2023-05-17

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大规模快速推进的特征。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7.3亿人,平均每年增加17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63.89%,平均每年提高1.09个百分点。这种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相比之下,从1978年到2020年,世界城镇化率从38.5%提高到56.0%,平均每年仅提高0.42个百分点。中国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进步和农民增收,有助于农村发展和减贫,而且也为推进世界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中提供的数据,1978年中国城镇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6个百分点,到2020年则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其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6.94亿人,约占世界新增城镇人口的25.7%。

中国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从国际比较看,当前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相适应的。2020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10550美元(现价),大约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7%,比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低9.1%,但比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12.1%;而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虽然仍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68%的平均水平,但已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9个百分点,比东亚及太平洋地区高2.9个百分点。中国城镇化的大规模快速推进,得益于工业化驱动下农业劳动力的大规模快速转移。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第一产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从70.5%下降到23.6%,目前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数据,2019年中国农业就业在总就业中的占比,男性为28%,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女性为2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

中国城镇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为随后的城镇化快速推进创造了条件。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并明确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强调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当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把中国特色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城镇化理论。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正在重塑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城乡关系由二元分割向融合共富方向转变。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尽管乡村人口、就业和产出的占比会逐步下降,但城乡将会长期共生并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很明显,城市是引领、辐射和带动乡村发展的发动机,乡村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土壤,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发展共同体。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绝不能建立在乡村衰败的基础上,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市的带动和支持,城乡共荣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新型城镇化驱动下,城乡互补互促、互利互融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可以说,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融合共富的重要驱动力,而城乡融合发展又将为新型城镇化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

 

【推荐阅读】

点击图书名称访问推荐资源
研创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顾问:杨开忠 张永生
主编:单菁菁 武占云 张卓群
副主编:董亚宁 王菡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研创单位:《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编撰委员会 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
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研创单位:中国城市报·中国健康城市研究院、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中心
主编:王鸿春 曹义恒 卢永
出版时间:2023年1月
 
作者:魏后凯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重点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