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学习书单|全面准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皮书数据库编辑 发布时间:2022-10-07全面准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022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演变。从外部看,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美联储加息使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生产生活成本明显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连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国内看,区域性疫情散发仍是制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最大不确定因素。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确保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2022年,我国经济开局平稳向好,第二季度遭受超预期因素冲击,6月之后逐步恢复。全年经济大体呈现V型走势。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安全发展等重大战略蹄疾步稳,高效推开,为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受疫情冲击,经济短期内结构性问题有所凸显。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稳定性下降,市场预期走弱,科学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化解“三重压力”的关键。
一是经济运行在波动中恢复,市场主体信心和经济活力仍有待增强。2022年我国经济平稳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区域性疫情反复、季节性极端天气持续、部分重点行业风险显现等因素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的恢复势头。供给端,工业经济恢复好于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制造业整体平均水平,新能源新材料产品持续高速增长,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需求端,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平稳,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民间投资持续低迷;消费增速相对较低且波幅较大,线上消费恢复快于线下消费,消费结构中刚性支出占比上升,消费对扩内需、稳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有待增强。
二是就业市场扩容目标总体完成,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仍需化解。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超千万,创历史新高,同时部分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仍低于疫情前水平,就业市场供给需求形势复杂严峻。在就业优先政策的稳定发力下,城镇就业水平围绕目标水平上下波动,总体趋稳。与此同时,青年劳动力调查失业率持续在高位运行,大中城市对外来农民工就业吸纳潜力难以充分释放,重点群体就业同时面临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
三是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创新体系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综合创新实力排全球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上升。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加,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和173个国家高新区在引领创新发展和稳定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体制短板突出等问题制约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
四是绿色发展理念有效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的发展方向。集约发展、低碳发展等绿色转型不断加快,空气污染、黑臭水体治理等环节污染防治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与此同时,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在能源保供、绿色技术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突出短板。
五是深化改革举措接续落实,制度型对外开放加快推进。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深化,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此外,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围绕科技创新、金融发展、人才培养和评价、数据要素作用发挥等领域审议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为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外,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步入制度型开放阶段,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入实施,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建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六是统筹发展与安全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仍需警惕。2022年,部分地区房地产企业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事件频发,给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带来挑战。中央和地方层面推出的一系列防范化解措施有效避免了风险事件波及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但同时,部分重点领域的风险因素仍在发酵。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增大,土地财政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急剧收缩;受美元“高利率+强汇率”叠加影响,国际金融风险进入易发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加剧外债还本付息负担,房企和城投公司的外债风险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