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专家观点

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工作的不足与对策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雷杰、黄国芳、张瀚予 发布时间:2024-04-10

(一)存在的不足

前文对广州市慈善会关于困境儿童慈善救助的实践状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对“爱蕾行动”的个案研究归纳出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模式。在此基础上,下文将对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实践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1.慈善救助申请所设的门槛,难以实现慈善资源向多重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有效递送

当前,慈善救助在资金救助申请方面存在申请次数的限制,具体表现为:在一个儿童慈善救助项目中,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每人每年仅限申请一次,并且对于资助金额设置了最高额度,多为一次性申请一次性给付的形式。如果一位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在一年内面临两次及以上的多重救助困难,则需要寻找多个不同的慈善救助项目提交多次申请,其中又可能存在所申请的不同慈善救助项目间相互排斥的情况(即无法同时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需要多项慈善救助同时进行介入救助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慈善求助途径形成了限制。

另外,除了在慈善救助申请次数方面存在限制之外,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对于救助对象的户籍要求也阻碍了困境儿童的慈善救助途径。如在医疗救助方面,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对救助困境儿童的户籍、来穗居住时长所设的门槛(具体表现为需具有广州市户籍或来穗务工或居住1年以上),阻碍了非广州市户籍、来穗务工或居住不满一年经济困难家庭的求助途径。虽然广州市慈善会与定点医院所设的医疗慈善救助项目(如童心慈善基金、柔济基金、再生援基金、小儿脑病基金)能够对因户籍限制而无法申请特定慈善救助项目的困境儿童慈善救助申请途径进行补充,但因慈善组织与定点医院合作的项目数量有限,所提供的慈善医疗救助资源与来穗进行医疗救治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医疗救助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缺口。

2.以医疗救助为主的救助内容,难以满足困境儿童的多样化需求

目前,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的项目内容大多聚焦于医疗救助方面。例如,前文所提到的7个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中,就有5个(包括“爱蕾行动”、童心慈善基金、柔济基金、再生援基金、小儿脑病基金)涉及困境儿童的医疗救助。这些项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提供了部分医疗费用补助,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减轻困境儿童家庭的医疗支出经济负担。但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困境儿童所面临处境的复杂性来看,相应的慈善救助内容应往多样化发展,在重点关注困境儿童生存性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发展方面的慈善救助内容。

3.缺乏困境儿童综合性慈善救助服务平台,难以对受助困境儿童进行动态管理

当前,广州市慈善会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的申请发起以线下提交纸质申请的方式为主,对于受助困境儿童救助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和跟进存在不足。虽然广州市慈善会与碧心公益在2018年共同推出的“珠珠慈善医疗救助平台”希望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为患有重大疾病的广州市户籍、来穗务工的困难家庭人员提供医疗资金救助、救助政策指引、资源链接、协助筹款等服务;但在前期需求识别、救助资源输送、后续持续跟进等方面缺乏精细化和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困境儿童的救助信息化管理、服务跟进、慈善资源分配等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二)对策建议

基于广州市困境儿童慈善救助实践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化困境儿童慈善救助工作,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设立针对多重困境儿童的慈善救助项目联动机制

为突破当前单个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对救助儿童的户籍或在地居住时长、申请次数等方面设置的申请限制,建议在多个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间建立专门针对需要多类慈善救助资源、多次慈善救助的困境儿童慈善救助联动机制。当发现急需多类慈善救助同时介入或是后续可能需要再次申请同类型慈善救助资源的困境儿童时,已接受困境儿童慈善救助申请的社会组织应积极运用多重困境儿童的慈善救助项目联动机制,联系签订联动机制协议且能够满足困境儿童当前及未来可能产生的慈善救助需求的慈善救助项目,对其进行及时性的联合救助。

2.大力发展困境儿童慈善救助的内容

根据儿童不同阶段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传统医疗慈善救助领域基础上,继续拓展多样化的困境儿童慈善救助内容,满足困境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在为困境儿童提供医疗救助、家庭经济补贴等生存型的救助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困境儿童成长和发展所需的受教育、社会化等发展型的救助内容。例如,在困境儿童慈善医疗救助方面,结合医疗资金救助方式,组织来穗就医的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形成互助支持小组,为他们搭建社会支持网络,积极应对面临的就医困难。在为无法负担学杂费的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资助时,进一步关注困境儿童的校园适应情况,为其提供校园适应性辅导、提升朋辈交往技巧、培育兴趣爱好等服务内容。

3.专门建立针对困境儿童的综合性慈善救助服务平台

因群体类型多样性和致因多元化等特征,困境儿童的需求也十分多样,建议专门建立针对困境儿童的综合性慈善救助服务平台,对困境儿童的需求、服务跟进等内容实现信息化,通过数字化信息管理,对困境儿童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进行动态跟踪,并整合各类救助政策和慈善救助资源,充分识别困境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并及时链接慈善资源,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救助服务,更好实现慈善救助的应急性功能。

4.继续拓展“资助+服务”的慈善救助方式

虽然“爱蕾行动”“微心愿”等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已积极联动社工站、志愿服务队伍探索“资助+服务”的困境儿童慈善救助方式,但目前志愿者队伍主要是在困境儿童救助前期的个案申请与审核、后期回访等方面发挥协助作用,服务缺乏专业性。当前广州市在困境儿童慈善救助方面对于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心理辅导、医疗康复、医患关系协调、学业适应等方面的服务有待进一步深化。慈善组织在组织与实施困境儿童慈善救助项目时,应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结合持续性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开展资金、物质救助之外的发展性服务,巩固慈善救助对困境儿童的救助成效。

——摘自《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