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救助现状及对策分析(2010~2016)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朱泯静 发布时间:2016-08-01(一)增加政府教育救助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教育救助领域
一是强化政府在教育救助领域的责任,广州市政府应加大公共经费用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投入比例,扩大实施教育救助覆盖面和力度。二是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设置帮扶家庭困难学生的助学基金,对特困家庭学生给予无偿资助,同时,允许将帮扶家庭困难学生作为一种投资行为,获得一定的回报。
(二)构建广州教育救助网络平台,整合现有政策资源
一是整合现有碎片化、涉及各个阶段的教育救助政策;对不同的政策进行分类。二是构建一个完善、透明、友好的广州教育救助网络平台。从基层到管理,包括民政部门等职能管理部门、村委会、居委会的信息共享平台,家庭困难学生可以直接在广州教育救助网络平台中录入自己的信息,通过家庭所在村(居)委会证明家庭情况,由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审核,减少审核流程,切实提高教育救助的效率。三是广州教育救助网络平台不光用于统计广州实施教育救助的学生数目、金额,同时,为广州财政、民政、教育、残联等系统顺畅沟通与数据共享提供支持,实时对获得救助的广州家庭困难学生进行跟踪,掌握放款情况。
(三)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提高助学贷款实效性
一是强化风险控制。广州应建立助学贷款学生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减少助学贷款的银行风险,有利于简化银行助学贷款的审批流程。二是主推生源地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有利于广州民政部门对申请贷款的家庭困难学生家庭经济、信用等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减少贷款风险。三是推行灵活的还款制度。设置弹性的还款时间,采用比例偿还、分期定额还款等多种方式还款。
(四)变革广州教育救助方式,促进教育救助的实施
广州教育救助应由输血型教育救助方式向发展型教育救助方式转变,树立“授人以渔”的理念。一是推广勤工助学机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家庭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利用家庭困难学生的专业优势和特长,开发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利用。可以广州大学为试点实施。二是设置发展型教育救助项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家庭困难学生有针对性地设置项目,让学生申请立项。一方面,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三是搭建发展型救助平台。开设英语、计算机、职业规划、创业、创新等领域的专业培训,吸引家庭贫困学生前来培训,增强学习能力,然后申请发展型教育救助项目。
——摘自《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