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会救助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张芙蓉 发布时间:2014-02-01(一)加强对社会救助制度的宣传力度
在制度宣传中首先保证常态性,即在社区宣传栏中常年张贴宣传海报,宣传海报应简明扼要,重点列出社会救助的类型、享受各项制度所需条件、基本保障标准和深度信息了解的查询渠道等。其次,固定开展宣讲活动,将每年的宣讲活动固定为基本制度,明确宣讲月和宣讲频次。最后,开设短信宣传平台,每年选定时间进行短信宣传。以上这些宣传活动在农村要更加强化。
(二)建立有效的低保收入核实制度
在提高核查入户率的基础上,加强民主评议的辅助作用也至关重要,重视民主评议制度,使民主评议制度真正落在实处。扩大民主评议的规模,提高群众代表的比例,并且实现评议代表的动态变化,防止代表固化,出现人情保。
(三)敬老院运营应社会化,注重规模建设
敬老院建设应该以规模取胜,即做大敬老院的规模,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将小型敬老院进行整合,保证开放的敬老院具备一定的规模。为提高敬老院的入住率,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接纳社会人员入住。同时在运营上,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公办民营。
(四)加强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的数据库建设
乡镇和基层社区要及时、准确、快捷地做好救助对象的信息登记变更工作,做到审批调整对象按月录入,身份变更信息随时录入。必须加强信息员的责任意识,加强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使该项制度有效运转。
(五)扩大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规模
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定点医疗机构较少是制约该项制度快速推进的重要问题。由于该项制度推行时间较短,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较少,尤其是区、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更少,限制了群众的受益水平。所以,有关部门应该重视“一站式”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的扩面工作,积极将其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匹配,统一起来,形成完善、立体的信息化医疗保障服务体系。
(六)加大对临时救助的投入力度,保障边缘群体的利益
在低保保障范围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边缘群体,对这部分群体的救助原则上适用临时救助制度,建议相关部门对临时救助工作引起重视,其与低保的作用同等重要,在保证按时按量足额划拨临时救助资金的同时,加大对临时救助资金的投入力度,使临时救助工作的效果真正落在实处。
(七)建立低保分类施保机制
在低保保障工作中,应根据低保对象不同的困境类型建立分类施保制度,并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推进低保制度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八)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完善相关部门协商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社会救助政策与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与互助政策的结合,多层次分解贫困人口,统筹落实社会救助、劳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政策,防止政策重合或空白情况。
——摘自《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