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广州的实践、经验与政策建议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陈杰 陈忠华 发布时间:2016-08-01(一)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助
积极推动政府基于“完整型救助模式”考量,通过引入专业社会力量介入社会救助服务,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助于进一步预防和根治救助对象“等、靠、要”的福利病。同时,专业社会力量在发挥其专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面临公益同行的竞争,也会呈现优胜劣汰的服务环境压力,这为政府甄选合资质的服务机构,持续推动社会救助服务的社会化运作奠定基础。
(二)整合专业志愿者力量,建设跨专业社会救助工作团队
根据社会救助对象的需求和特点,组建跨专业的社会救助团队,有效利用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的不同专长,引导医务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专业志愿者参与,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专业支撑,提升社会救助的专业化水平和救助实效。同时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公开招聘等方式,在社会福利机构、民政部门及其下属事业单位等社会救助管理与服务机构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还要通过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作用,明确社工岗位职责及专业服务环境,引入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方式保障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发展与晋升,促进社会救助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三)营造服务环境,尊重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色与专业优势
政府在引入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服务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良好的政府舆论宣传手段,让社会工作者能够尽快融入服务环境中,特别是能够有效地打通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的屏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摒弃“消极救助”的传统救助观念,主动寻求与社会工作等专业力量的合作,放弃用短期效益标准审视社会工作介入成效,使社会工作服务能够真正以服务对象为本,注重救助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社会救助的长期效用。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时,应以救助对象为本,充分重视满足救助对象的需要与能力提升,保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独立性,避免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限制。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社会工作者及协作者的专业服务水平
通过对已经从事社会救助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及其协作者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培训,促进其进一步丰富服务手法与提高专业介入能力,同时对新入职者加强岗前培训,逐步实现从事社会救助服务相关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持双证上岗。社会工作机构需要加强社会救助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培训,特别是加强社会工作督导专业支持,通过督导及时有效的专业服务介入,提升一线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救助实务研究者则需要主动探索社会救助服务领域专业服务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建设,逐步推动社会救助从业者专业技能认证制度的建设与实施。
(五)整合资源支持社会工作,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办
坚持政府领导,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兴办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以全民社会保险为基础,以政府主办的福利机构为核心,以社区、民办社会福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福利网络,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供给体系。同时,政府需摒弃“一家独办”的思维定式,开放市场,加强社会福利服务的规范化引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助社会力量配套设施建设、政策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另外,政府需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形成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新格局。
——摘自《广州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