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专家观点

“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城乡社会救助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刘蔚玮 唐钧 发布时间:2012-01-01

  (一)2011年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

   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在城镇居民中,共有1135万户2269万人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与2010年同期相比,户数略有增加,增加的幅度为0.35%;人数却有所减少,减少的幅度为0.92%。城镇的平均低保标准为月人均278元,平均补差为月人均207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平均低保标准和平均补差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前者提高了15.83%,后者提高了26.22%。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农村居民中,共有2609万户5267万人获得了最低生活保障。与2010年同期相比,农村低保对象的户数和人数都有所增加,前者增加了6.49%,后者增加了3.54%。农村的平均低保标准为月人均135元,平均补差为86元。与2010年同期相比,平均低保标准和平均补差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前者提高了22.73%,后者提高了38.71%。

   3.农村五保制度

  农村五保对象共有531万户554万人。其中,集中供养的是175万户179万人;分散供养的是357万户374万人。与2010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在农村“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的年人均支出是2715元,分散供养的年人均支出水平是1724元。集中供养的支出有所增加,增加的幅度是19.08%;分散供养的支出有所减少,减少的幅度是13.37%。

   4.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在城市中,共有358万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在农村,共有834万人次享受了医疗救助。与2010年同期相比,无论城乡,得到医疗救助的贫困人口都有成倍的增长,前者增加了103.41%,后者增加了112.76%。医疗救助制度还资助876万城市贫困人口参加了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了2864万农村贫困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2010年同期相比,受资助参加城市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人数都有所增加,前者增加了5.42%,后者增加了10.75%。

  (二)2011年社会救助制度实施的特点

  回顾十多年来的发展趋势并进行比较,2011年社会救助制度在实施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镇低保对象的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二是农村低保对象的数量仍然保持上升趋势;三是城镇低保对象人数增加得益于财政投入的增加;四是农村低保对象人数增加也应归因于财政投入的增加。

——摘自《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