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救助项目的经验——对中国低保制度的启示
来源:皮书数据库作者:PhilipO’Keefe 发布时间:2010-11-01其他国家的社会救助项目的经验,对于中国低保制度有一些启示,主要概括为:
第一,从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上看,当收入难以准确衡量(尤其是对于农村低保)时,“补差”的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实际上,由于收入信息很难获得,“补差”是难以做到的。在确定低保标准时,家庭户规模是否应该被考虑在内?一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家庭户规模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第二,从低保的瞄准上看,使用准家计调查的方法可能是合理的。但是,这个方法能够保证在整个国家内都能系统地应用而且有效,尤其是对于农村低保而言,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可以尝试先在一些地区进行试点,依据效果的好坏考虑是否推广。
第三,关于社会救助与工作激励,中国和OECD国家已经有很多好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否为未来国家的社会救助政策发展提供借鉴?长期来看,社会救助如何与税收体系相互作用?不同部门之间如何更好地协调?澳大利亚的一个社会救助项目(Australia Centrelink),可能是很好的范例。澳大利亚的经验表明,不同部门可以做到较好的协调,而且这种做法的效果很好。贫困家庭除了得到社会救助外,还有其他一些社会福利,例如教育费用和住房等方面。不同部门之间也需要更好地协调,以实现公共资源更高的效率。
——摘自《城乡福利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