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热点资讯

第六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在沪举办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作者:王多 沈文敏 发布时间:2019-11-26

社会救助、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实现全面小康、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在明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新时代的社会救助将面临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工作挑战。为未来长效社会救助工作的开展,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联合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承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协办的“第六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教授们,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劳工组织等的专家们对中国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改进的方向和具体的措施做法,提出了战略性、前瞻性同时又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具体措施与做法。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刘喜堂司长和政策研究中心王杰秀主任以及部分省地民政部门社会救助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新时代社会救助的改革与发展与参会学者、教授及各界嘉宾共同研讨,汇聚形成了有关社会救助发展的真知灼见。

与会嘉宾学者对促进全国层面的社会救助立法的必要性与进一步推进实施高水平社会救助进行了充分的阐述。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刘喜堂司长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救助的新要求,对我国社会救助提出了七个“围绕”的改革思路:围绕“体系”“衔接”“兜底”“统筹”“服务”“便民”“法治”做文章,指导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王杰秀主任提出了社会救助现代化的设想,从体制、机制、理念上,明确社会救助的具体内涵和制度支撑体系的构建思路。与会专家学者集中进行思想碰撞。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认为在我国消除绝对贫困之后应当关注相对贫困问题,应当与现有贫困线形成有机衔接,体现平衡社会治理的理念。南京大学林闽钢教授对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目前的共识和存在的分歧展开分析,认为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需要达成全国层面统一原则的立法进程阶段,从而在全国层面统领社会救助事业的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钟仁耀教授具体谈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贫困以及如何构建防范社会贫困的的长效机制,认为从支出角度衡量和判定贫困比较精准和符合实际情况。南京大学童星教授回顾了我国社会救助70年发展的历程;社科院唐钧教授对我国小康社会实现后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行了展望设计;西南财经大学林义教授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提出了设想;中国人民大学杨立雄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左停教授分别给予云南贫困县和老年贫困的调研,提出了基层扶贫的实证经验与证据。牛津大学教授对如何消除中国的多维度贫困提供了国际视角的解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介绍了如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来精确测量社会贫困需要指标;国际劳工组织官员介绍了国际劳工组织2012年规范性指南《社会保护最低标准建议书》,对我国借鉴学习最新标准提供参考借鉴。大会设置九个平行分论坛议题,汇聚全国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的近300位专家同商共议中国社会救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