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张文明:我一直是人民政协的一员
来源:人民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3-03-06“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农村发展及教育现代化研究。”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文明来自致公党界别,本职工作是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他对记者说:“目前,我还担任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上海市重点智库‘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和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于是,我们采访的话题,就从农村和教育聊开了。“如果从留学时代算起,我已经从事了20多年的农村发展研究,期间承担过国家重大项目等各种项目20多项,重点关注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问题。”张文明委员认为,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化乡村”不同,当前“组织化的乡村”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只有农民的各项权益被有效保护,才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发展动能。
张文明委员自担任教育部委托的重大战略项目《长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研究》项目副主任后,还重点关注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的长三角教育现代化水平等问题的监测评估。他向记者透露:“相关研究还在推进之中,初步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已经超越了世界主要高收入国家整体水平,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何解决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是关注的核心命题。”
有观点、善调研、能建言,在采访中,张文明委员让记者感到身上有股浓浓的“政协味”。
“我是十四届全国政协的新委员,但我一直是人民政协的一员。”张文明委员给记者如是解惑:“我2009年成为上海市普陀区政协委员,2017年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时也是上海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的理事,因此对政协工作很熟悉。”在此期间,张文明委员主要关注区农村集体资产转制以及大都市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提升等问题,为农村集体资产转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作为委员,我感觉在参政议政工作中要建真言、提良策,尤其是要把好提案的质量关。”张文明委员关于提案工作的切身感受是:第一,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撰写提案,发现真问题;第二,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提炼问题,区分个体问题和群体问题、局部问题和整体问题、政策问题和群众感受问题等,最终提出可操作的建议;第三,提案关注的问题要有连续性,要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持续关注,发现问题的前因后果、政府的政策过程、相关部门的解决方案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张文明委员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拟提交两件提案:《关于建立中华全国农民协会的建议》和《关于适当约束乡村振兴中“过度规模化”和“投资热”现象的建议》。“我主要的建议是,在我国建立类似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中华全国农民协会。”关于这两件提案的初衷,他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国家战略都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以国家战略为借口的侵犯农民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一名学者,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给我提供了把自己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的动力和通道。”张文明委员表示,也希望能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为自己的学术研究“赋能”必要的和深入的调研条件和机会,在全国政协这个平台上为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福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