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报网作者:发布时间:2024-09-20
“车路云一体化”其实是一个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业术语,它指的是通过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云的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融合为一体,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交通系统的安全、节能、舒适及高效运行的信息物理系统。通俗来说,“车路云一体化”可以理解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聪明的车”指的是具备高度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力的汽车。“智慧的路”则是指配备了先进通信和感知技术的道路基础设施。云平台则扮演着大脑的角色,通过收集和处理来自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数据,实现全局的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
一、 “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办发〔2020〕39号),推动网联云控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基于车、路、网、云、图等高效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多场景应用,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以下统称“五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期为2024~2026年。2024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正式对外公布,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沈阳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进程迈出实质性一步。“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统筹谋划、循序建设”的原则,旨在建成一批架构相同、标准统一、业务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级应用试点项目,推动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和云控基础平台建设,提升车载终端装配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架构设计和多种场景应用,形成统一的车路协同技术标准与测试评价体系,健全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新型商业模式探索,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关键载体,也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国开放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32000多公里,发放测试示范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多地建设了云控基础平台。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路径目前已成为行业共识,也是下一阶段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所在。20个城市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目标是要形成统一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以及智能交通、车辆智能管理、基础地图等标准体系。之前,我国不少地方建设了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开展了多条道路的测试示范,但尚未能搭建形成完备的系统架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碎片化”现象,难以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和网联功能的规模化示范应用。通过此次城市级全域的应用试点,将进一步促进网联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提升车载联网终端装配比例,打破不同领域、区域间的数据“孤岛”,实现基础共性数据的互通共享,以及基础设施、服务与平台的跨域共用,以搭建统一共用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支撑城市级乃至城际间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多场景应用。
二、 “车路云一体化”是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
“车路云一体化”涉及领域广泛,对技术和经济的带动作用较强,是中国迈向汽车强国、交通强国,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一)“车路云一体化”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以产业为载体,“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是集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先进制造、大数据等诸多新技术的载体,是多项新技术的交汇点,符合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的新产业,更是全球发达经济体共同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领域。推进“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附加值及全球竞争力,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车路云一体化”是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措施
当前,全球正处于数字化和智能化快速迭代的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与城市转型、交通运输业快速融合,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网联汽车作为连接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关键支点,随着“新四化”的不断发展,在汽车支撑我国迈向城市和交通新时代的进程中打开了更大想象空间。以“车路云一体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发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车路云一体化”为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前沿科技实践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
“车路云一体化”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出行服务等领域的优势资源,是前沿科技融合创新和实践应用的试验田和重要载体,基于“车路云一体化”聚合的互联网、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新技术以及网约车、平台型企业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先试,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重要领域,为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前沿科技实践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
(四)“车路云一体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车路云一体化”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上层应用服务的多个环节,包括芯片、摄像头、雷达、云计算、高精地图、软件系统等基础层设备与终端的研发和生产,涉及云控平台、数据处理中心、运营服务等平台层的建设和运营,包括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车联网解决方案等应用功能的开发和实施,具备市场规模巨大、产业带动性强、技术创新活跃、生产要素密集等特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三、 “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路径
推进“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整体谋划,结合国家战略部署,重点要在创新驱动、产业引领、数据赋能、人才强基、机制优化五个关键领域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以创新驱动引领“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力量。要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前景展开工作。着力谋划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重点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形成以场景牵引的科技攻关模式。加强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以及“卡脖子”技术的攻关,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推进布局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中试验证基地,为“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开展高水平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二)以产业引领支撑“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实现“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标,需要深入分析“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通过研究“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重点产业链布局和推进相应支持政策,重点推进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汽车、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平台经济、枢纽经济等新经济业态,延伸产业链,进一步稳定供应链。通过这一系列的产业带动措施,将加速“车路云一体化”领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以数据赋能推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推动“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数据资源已成为关键要素。打造国家各类信息平台和部省联动试点、“数据要素ב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关键平台,通过加强跨方式、跨领域、跨地域的数据汇聚、交互和共享,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强化以数据驱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汽车企业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效能和服务水平。通过这一系列数据赋能的措施,“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将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潜力,实现信息化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效发展。
(四)以人才队伍保障“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推进“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人才队伍被视为关键基础。为此,加强科技、教育、人才的一体化布局必不可少。通过扩大共建高校等途径,加强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车辆工程、交通运输、智慧物流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积极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职业培训等方式,加强高水平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培养一大批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以及卓越工程师,以保障人才支撑的充足和高质量。这些措施将为“车路云一体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五)以机制改革优化“车路云一体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车路云一体化”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应当进一步优化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包括通过减少行业限制、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要建立健全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车路云一体化”为重要实践,探索汽车、交通、通信等多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要强化法治建设,确保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提高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效能,防范和解决市场风险。
(作者王羽系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