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行家解读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关于抢抓能源转型机遇,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作者:发布时间:2024-03-15

  一、 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意义

  氢能作为新一轮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已出台氢能国家战略,加大氢能投资力度,推动先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根据《麦肯锡-氢洞察力2023》统计,2022-2023年度,全球氢能已公布项目的总投资额高达3200亿美元,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37%、15%、14%,中国总投资额为18亿美元,占比不足6%。从氢能横向投资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已显滞后,加大氢能产业支持力度,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二、 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纵向发展看,近年来,我国在政产学研用资本等高效协同下,氢能产业发展明显提速,《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等国家专项政策接连出台,自主化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逐步成熟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但随着氢能产业发展向纵深推进,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关键卡点,具体表现如下:

  1. 行业规模小,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已获批的5大城市群41座城市四年示范期内合计计划推广约3.5万辆燃料电池汽车,年均推广量不足万台。此外,氢能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市场应用早期阶段,未形成规模化,难以支撑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2. 氢气来源范围小,制氢规模不足,尤其是绿氢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造成氢气供应不足,氢气价格偏高。此外,氢能储运以高压气态方式为主,氢气储运氢效率低,加氢基础设施等不健全,进一步阻碍氢能产业发展。

  三、 加快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建议

  (一)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以规模带动产业提质降本。建议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在储能、发电、冶金、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1. 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对标郑州、北京、上海等,制定省市级专项财政支持政策,同时继续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此外,氢能高速是行业普遍认可的推动氢能交通跨区域规模化应用新路径,建议统筹建立国家层面专项管理机构,加快制定氢能高速建设方案,出台氢能高速专项支持政策,如免收高速通行费,终端氢气加注价格控制在30元/kg以内,高出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等,同时出台氢能高速加氢站建设指导政策。

  2. 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建议系统构建氢能多元化应用财政支持体系,鼓励先行先试,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深挖跨界应用潜力,积极开展储能领域和发电领域商业化推广、逐步探索冶金、化工领域替代应用。

  (二)打造低成本绿氢保障,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绿氢是低碳驱动下全球能源革命的共识性解决方案,成本是目前制约绿氢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通过财政支持与碳市场机制协同的方式,有效降低绿氢成本。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建议系统构建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财政支持政策,如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易外送的区域,通过电价优惠,以及鼓励光伏、风电等主体与周边用户直接交易等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通过对代表性项目给予财政政策支持等,鼓励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通过给予运氢补贴、加氢奖励等措施,推动52Mpa长管拖车、低温液氢及输氢管道等高效储运应用、综合能源站等加氢站建设,打造规模化低成本“绿氢”供应体系。

  2. 通过碳市场赋能,推进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组织研究机构和行业监管部门,尽快制定氢能产业碳排放行业基准及相关方法学开发,将绿氢的减排量纳入到全国碳市场中,以推动其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议,加强国际间的碳排放标准合作,为未来发展国际氢气贸易及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外碳市场政策影响奠定基础。

  (三)突破产业发展政策瓶颈,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和地方在政策具体执行方面仍需突破瓶颈,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就近制氢及制绿氨、绿色甲醇等绿色氢能衍生物,推动氢能作为能源管理,允许土地性质为非商业用地的加氢站对外经营等,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发展组织协调机制与跨部门联席机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统一的氢能管理制度,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步开展试点示范。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