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发布时间:2024-01-17
12月22日,由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指导、中国汽车报主办、北京汽车博物馆支持的第十六届消费车型盛典在北京汽车博物馆盛大举行。本次盛会以 “融合、增长、蝶变”为主题,由产业界、企业界等多方人士深入研判中国汽车产业变革及市场走向;科学、理性探索行业、企业、全产业链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方案。
在主旨发言环节,国联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兼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高登从金融行业的视角出发,对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发展与投资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非常荣幸在这样一个舞台跟大家分享金融行业对汽车行业的看法。
有多位领导讲到汽车行业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大趋势,非常荣幸,我的职业生涯见证了汽车行业的高速成长,尤其在过去几年中包括未来智能化对汽车格局的改变。在变革的浪潮当中,我们有幸看到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中国品牌在崛起。今天讲讲我们对于行业趋势的理解。
我个人认为,从实业到金融,可能在股价的反映上会稍微领先一点。从投资的角度来看,电动跟智能可能正处于不同阶段,所以说它的行业的趋势、股票的选择以及定价的体系有一些不一样。
第一,新能源。新能源是30%-60%的快速增长阶段,我们需要找好跟随着谁能够抓住行业第二轮机遇。
从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是从5%到30%,2023年稍微经过了一点点停滞,现在又创新高,超过了40%。从渗透率的角度来讲,原来叫“哑铃型”,可以看到从今年开始,8-25万中间群体的渗透率正在快速上升。今年,8-25万也是插电混合增长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从增加量的绝对值和增量贡献来讲,今年插电混合增量超过了纯电动。
在这样的过程中,8-25万也是中国品牌包括长安、长城、吉利等车企原有的主力价格区间,它们在2023年也推出了自己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像原来15万左右的SUV,通过电动化价格上升15-20万,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这里面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我们相信今年这是第一款,未来还有中大型、紧凑型,除了SUV以外还有轿车。随着2024年更多的车型上市、更加丰富的产品矩阵一定会给这些品牌带来市场份额的进一步上升,进一步做大做强8-25万的中间市场。
我们能看到这些参数的比较,大家整体的竞争力还是比较强。如果要从这里面找机会,我们认为,可以找已经上市同时产品竞争力跟行业领先者的差距很小的公司,它们都是有机会的。这是第一个趋势。
第二,智能化。智能化处在5%-20%高速突破的增长阶段。
这个阶段,投资的方法或重点关注的企业应该是谁是“领头羊”,谁是“领导者”。从产业趋势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可能到了5%-20%的机会?
其一,过去3年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是,完全没有自动驾驶的车型数量在快速下降,它的渗透率和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小。L1的比例是平的,L1全部用L2及L2+替代,现在纯粹的L3还没有,具备L3硬件功能的这部分我们把它称作L3,实际上正式的定义应该叫L2+。L2及L2+渗透率快速上升,也到了5%的临界点。
其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智能驾驶。大家都讲中国品牌向高端突破,实际上自主品牌在25万以上的高阶驾驶比例非常高,70%或80%以上都具备L2+。30万以上豪华车,ABB的智能驾驶水平显著低于自主品牌,还有80%是L0和L1。正是因为电动化和智能化在这些配置上的上升,导致中国品牌向上突破。我们认为,智能驾驶会成为越来越多不同价位消费者差异化选择的重要功能。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领导者特斯拉FSD的渗透率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今年11.4版本出来之后,出来了非常陡峭的付费率的上升。我们用了它的递延收入的比例去模拟,可以看到比例快速上升。另外一个侧面,这也反映了特斯拉在海外投资者或消费者心目接受程度的上升。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落地城市NOA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赛力斯M5和小鹏G6都能达到城市NOA。M5、M7在华为流量的加持下,M7销量呈现爆发式增长,M7高阶渗透率达70%。从供给和需求来看,中国汽车进入了智能化时代。所以,我们看好未来5%-20%的过程中会有非常高速的增长,这也是未来三年重点关注的方向。
最后是投资,这个阶段要找领导者,技术要领先,把技术转化为销量,那么这一部分我们相信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以上是从行业发展到投资的趋势性展望,也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谢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