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行家解读

专论 || 秦兰芝、安锋:“双积分”政策需助力节能和新能源技术并行发展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作者:发布时间:2021-12-17

  截至2020年,我国已连续12年蝉联全球新车销量榜首,汽车保有量超过2.8亿辆。乘用车是我国车市的中坚力量,在新车市场中占比约80%~85%。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共生产乘用车1465.8万辆,同比增长10.7%。乘用车保有量的增加,对能源供应和碳排放控制产生了较大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目前普遍采用的措施包括两种:一是不断降低单车能耗,提升汽车节能水平;二是使用更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燃料,现阶段以电能为主。

  我国自2005年启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管理标准以来,节能目标不断加严,对行业减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零排放汽车逐渐在乘用车低碳发展的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7年“双积分”政策应运而生,成为我国乘用车行业低碳化发展的又一推手。提升传统乘用车节能技术水平和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双积分”政策制定的初衷和目标。对前者而言,主要衡量指标为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后者的主要约束指标为新能源汽车(NEV)积分比例。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以及节能汽车激励等目标需要结合市场发展制定,目前政策周期相对较短。如今,2018~2020阶段的“双积分”管理已经完成,2021~2023年可视为“双积分”管理的第二阶段。

  回望2018~2020“双积分”管理阶段:皆大欢喜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一阶段两个目标的实现并未达到同等程度。

1. 2016年以来,CAFC值下降稳中趋缓,2020年反弹至5.61L/100km水平,未能完成2020年总体目标。

  随着CAFC达标加严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倍数优惠下降,CAFC值降幅收窄,其中合资企业综合降幅最大,进口企业最小。2016~2019年,乘用车行业平均CAFC值持续下降,年均降幅4.7%;2020年,平均CAFC值同比不降反升,回到5.61L/100km,距5.0L/100km目标有不小的差距。合资企业平均CAFC在2016~2020年间持续下降,综合降幅为14%;自主企业平均CAFC值在2016~2019四年间下降最快,但受传统车油耗反弹及新能源汽车产量下降和产量倍数优惠减少影响,2020年CAFC值同比上升14%,接近2017年水平;进口企业CAFC值综合降幅仅为6.8%。

  新能源汽车在CAFC核算中优势明显。在乘用车四阶段(2016~2020)油耗评价体系中,对新能源汽车既有产量优惠倍数,又不核算新能源汽车的电能消耗,致使新能源汽车大幅拉低企业CAFC值,在自主车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016年以来,传统车平均油耗降幅为1.6%,约为CAFC实际降幅的1/3;自主车企传统车平均油耗降幅仅0.4%,在所有企业类型中垫底。

  2020年行业CAFC值的反弹,主要在于当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倍数由2019年的3倍降到2倍,同时传统车平均油耗基本原地踏步。换言之,四阶段前期CAFC值的大幅下降只是“数字式”下降,3~5倍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倍数换来的是CAFC值漂亮的下降曲线,传统车能效并未有效提升。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量优惠,反而弱化了车企提升传统车能效的动力。

  2.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积分行业达标率高,但企业间发展不均衡。

  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参与度日趋活跃,渗透率逐年增加。产量上,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为120.5万辆,较2016年增加260%;分布上,合资、外资企业的产量占比逐渐增加,2020年自主、合资和外资企业的新能源乘用车产量比例约为6:3: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上,2020年为6.1%,较2016年提高344%。

  2019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是目标要求的2.7倍和2.4倍,整体达标压力不大,但存在严重分化:自主车企为最大赢家,合资企业表现垫底。具体看,一是自主车企占据新能源汽车积分高地,2020年平均积分比例达到64%,合资企业这一比例仅为9%;二是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主要集中在自主车企内,2019年及之前年份自主车企产生了约90%的正积分,合资企业则产生了8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不过,随着合资企业的发力和国产特斯拉的销售,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正被蚕食,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同比下降,而合资企业积分比例上升。

  应该说,“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正向影响。对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企业而言,可通过新能源汽车来满足CAFC值核算的下降,实现油耗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的双丰收,甚至无需改善传统车油耗,只需满足限值即可,新能源汽车的“反哺”作用明显。同时,相对于成本高昂且技术门槛较高的传统节能技术,转投新能源汽车似乎胜算更大,这也是多数自主车企在“双积分”政策第一阶段的主要应对策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扩张,合资车企开始加大攻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也将促进“良币”不断占领市场,进而实现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目标。总而言之,这一阶段“双积分”政策的实施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展望“双积分”政策第二阶段:能否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两条腿走路”?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坚定。国家层面,中国、印度等排放大国先后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地区层面,部分发达地区出台交通领域的零排放行动方案和计划,如美国加州的《先进清洁卡车法规》。在总结2018~2020阶段政策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新版“双积分”政策成为面向2023年第二阶段管理的基础。随着多项利好节能技术及车辆的政策开始实施,乘用车行业在减排道路上有望实现节能与新能源技术“两条腿走路”。

  1.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合资企业加码布局进一步稳住市场大盘。

  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销均在240万辆左右,市场渗透率达到13.3%。一方面,市场经过数年发展已由政策驱动型转变为市场和消费驱动型,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可选择性日益增加,消费者认可度也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全球车市广受“缺芯”影响,对传统汽车的影响尤为明显,部分车辆刚需由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

  自主车企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仍具有较大优势,合资企业及特斯拉也在迎头赶上。自上海超级工厂投产以来,特斯拉在我国的交付量快速增加,2020年占据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12%的销量份额;今年前三季度,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稳居我国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榜前三。受战略和产品规划布局等因素影响,合资企业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水土不服”,但受制于全球电动化转型战略及“双积分”政策等强制要求,其产品电动化比例也逐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车型中,以五菱宏光MINIEV为代表的A00级车型贡献了约20%的销量,市场继续呈“哑铃”型分布结构,不过未来A00级市场的需求与潜力存在变数。同时,主流合资新能源车型将主要集中在A级和B级市场,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新能源产品的多样性,进一步稳住新能源汽车大盘。

  2.循环外技术标准叠加多项利好政策,节能技术有望迎来集中发展。

  电动化大潮势不可挡,传统节能技术须抓住最后的发展机会。前一阶段“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情况对决策者抛出了难题:如何兼顾节能与新能源技术?

  考虑到中国地理环境和能源分布的复杂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对以混合动力为主的节能汽车提出了较高期望:2025年以后传统乘用车销量中至少有一半以上为混动车辆。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实操层面势必要配套相应的优惠政策。第一阶段的“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过高的产量优惠倍数且不考虑电能消耗量,加之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参数设置了较低的技术门槛,使多数企业转战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短平快”的效益增收。四阶段油耗限值标准中,虽然也对低于3.2L/100km油耗的节能汽车赋予产量优惠倍数,但优惠力度低于新能源汽车且门槛较高,实施效果不佳。

  总结2018~2020年“双积分”政策实施经验,在2021~2023阶段,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或进口量将进行折扣处理,同时也将企业传统能源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作为其新能源汽车积分向后结转的先决条件。

  此外,2021年10月,《乘用车循环外技术/装置节能效果评价方法》(第2、3、4部分)国家标准发布,对怠速起停、空调及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循环外节能效果进行评价与肯定。在2020年度乘用车企业CAFC的核算中,已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节油水平等因素,给予循环外技术车型百公里油耗减免优惠。

  近两年,混合动力乘用车已表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不过仍然是日系品牌独大。

  “双积分”政策何去何从?

  我国对乘用车总体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的设定和预期具有很好的连贯性,对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提出了“2025年降至4L/100km左右”的目标。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从2005年开始实施,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也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较好地保证了乘用车整体油耗的下降趋势。

  相较于油耗管理,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相对较新且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其目标制定及利弊权衡也更加复杂。新能源汽车积分机制较多参考了美国加州的零排放汽车(ZEV)积分交易机制,后者虽然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演变,但在电动化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似乎也有些滞后。

  从加州情况来看,ZEV积分交易也经历了重大变化:随着零排放汽车技术的发展,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提高了ZEV积分比例和完全零排放汽车的最低比例要求,导致2010年后积分交易量显著增加,尤其是2012~2015年,交易的ZEV积分占积分总量的比例超过10%;此后,随着车企在零排放汽车技术上的研发和市场投入,越来越多车企开始产生并积累ZEV积分,积分交易量迅速下降。以2019~2020交易周期为例,加州的主要大型车企均有较为可观的ZEV积分累积,其中丰田的ZEV累积积分近21万分,仅次于特斯拉。在这种情况下,该交易周期内仅有6000个积分参与交易。

  不仅在加州,其他11个ZEV州的积分交易情况也呈现出类似趋势。一方面由于可产生积分的车辆类型多样,多数大型车企均能通过多样化的产品战略来满足目标要求;另一方面,ZEV积分不会失效,在企业内逐年累积,受到的变动效应较低。这也说明,ZEV积分目标的约束力正在减弱,根据2025年22%的ZEV积分比例折算,届时零排放汽车的市场渗透率约为8%,这一目标目前来看已相当滞后。为促进ZEV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CARB已在筹备并准备发布面向2035年的新的政策工具。在适用情形下,2035年目标是实现100%ZEV转型。

  中国的情况与之虽不尽相同,但有相通之处。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积分目标已经滞后,但企业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例存在巨大差异,至少从近几年情况来看,主流合资企业想要通过自身出售新能源汽车来满足现有的积分目标难度很大。今年被普遍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元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不断走高。“双积分”政策作为强制政策工具,未来将设定怎样的合规目标,以何种方式来实现管理,以及随着新能源汽车体量的不断增加,何时、以何种方式将电力上游温室气体排放纳入政策体系中,都值得相关部门思考。

  (作者秦兰芝系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项目经理,安锋系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A/B座13层、15层 | 邮编:100029

联系人:罗老师 | 电话:010-59367265 | E-mail:database@ssap.cn | QQ:2475522410 | 您当前的IP是:

版权所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京ICP备06036494号-2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新出网证(京)字094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