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城市世界:还会好的,只是有点不同
今后的史家将会把人类历史划分出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后。这一新的断代时刻,发端于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的“封城”,而滥觞于全球化的“熔断”。截止2020年第一季度,“封城”、“封航”从全球化时代难以想象的词汇,到一个全世界的城市决策者都在实际执行或考虑实施的现实选项。新冠病毒给人类世(Anthropocene)划出了一道深深血痕。站在断代时刻的2020年,国际城市(Internationalmetropolis,worldcity, globalcity)都面临着重新审视全球化走势、世界城市网络、城市国际化战略、门户枢纽功能、流量与安全的平衡等一系列命题。以下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城市发展战略创新团队开发的智库产品《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0)》的判断:
国际城市总体竞争态势
首先,高等级国际城市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从全球城市地位格局看,高等级全球城市的总体排位已基本稳定。2010年至今,GaWC等权威排名中α等级的城市群体多年未变,北京、上海的排名已进本稳定在5-6名之间。在国际力量格局对比不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以流量为排名依据的高等级全球城市“董事会”变化不大。
其次,国际城市“特色路径竞争”趋势明显。在总体格局稳定的情况下,国际城市间的竞争,更多转向个性化特征的特色领域竞争。主要国际城市积极修编中长期规划,其“拉长板”、“找独门”的发展特征明显。如纽约在2040规划中,修正之前版本对低碳发展的单维度追求,而强调强大、公正,重提经济繁荣与城市质量。部分城市注重在信息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如迪拜提出建设全球首座“区块链城市”。
“以人为本”成为竞争焦点
无论是国际或中国城市,对人的争夺成为此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国际层面,全球城市对国际化人才,提别是青年高技能多样化人才的争夺,成为相关城市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如伦敦金融城近期就提出“以人为尺度的城市空间”理念,着力通过办公空间设计、高密度商业生态环境等优质资源,吸引全球创新人才。国内层面,主要一线、二线城市在GDP、流量竞争进入疲劳期的情况下,“抢人大战”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那座城市以优质要素吸收优质人才,那座城市就在未来具有发展的新依托。
“抱团取暖”的区域化竞争格局凸显
主要国际城市对于城市-区域的依赖更趋明显。相关城市逐渐摒弃单体突进发展的策略,更多强调与周边区域的协调以及多中心发展特征,以实现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如大悉尼2056规划就提出“三城之城”的构想,整体规划了西部绿地城、中部河流城、东部海港城多中心互动格局。
“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城市竞争主要面向
国内城市的新一轮竞争,已逐渐摆脱以GDP为核心的规模比拼,开始向质量比拼发展。特别在国际经贸格局剧变环境以及此次全国性疫情影响下,城市的整体可持续水平,治理水平,以“韧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社会回复能力,环境水平,将成为新的竞争核心要素。杭州、成都、青岛等一批以特色资源为依托的“新一线城市”有快速赶超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城市即人,人即城市”的思路应高度关注,及高质量的人塑造高质量的城市,高质量的城市吸引高质量的人,二者互为对应。应以高质量的人的需求考虑新的城市发展思路。
“中小企业洗牌”将成为城市新一轮经济主体竞争的焦点
此轮疫情后,国内中小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资金链等问题将影响大量中小企业存亡。形成有助于新一轮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集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成长性的本地中小企业,将成为城市新经济活力打造的关键。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全球城市日益关注城市经济的多样性,争夺中小企业(SME)是相关城市的重要策略。“大城市大企业”模式是否让位于“超大城市多样企业”模式,需要高度关注。纽约提出“小微企业优先”(SmallBusinessFirst)策略,伦敦金融城寸土寸金的区域也呈现国际巨头与创业企业混居,相互促进的局面。
内容简介
《国际城市发展报告》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聚焦分析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最佳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
2020年度报告的目光聚焦到城市发展的新超越:都市圈、城市群。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向纵深发展,都市圈、城市群建设成为国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报告系统分析梳理21世纪以来全球都市圈、城市群发展的理论研究动态和跨界协同规划动向,通过主报告和8个专题报告分析介绍了芝加哥大都市区、纽约大都市区、旧金山湾区、大悉尼区域、巴黎大区、兰斯塔德城市群、东英格兰区域和日本首都圈等战略发展部署,旨在为中国实践提供思路和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