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报告推荐 | 推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侯佳钰 江山 发布时间:2023-09-18

【导语】

  超大城市具有人口高度聚集、空间规模宏大、要素结构复杂等特点。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

  基于超大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结合最新政策规划,皮书数据库精选库内主题资源,呈现各个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状,助力用户把握我国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发展趋势。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在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中,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超大城市8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城区总人口达11034.7万,占全国城市城区总人口的24.1%,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83450.5亿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6%,超大城市在全国人口和经济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超大城市布局了全国主要要素市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综合交通枢纽,既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链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城市群日益成为承载人口和经济的主要空间形式;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市居民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需求更为迫切。因此,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推动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经之路,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重要抓手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北京市从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再到抓“每月一题”,推进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党建引领是一以贯之的主线。北京市不断强化党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凝聚起推动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和力量。

 

图片1

2019~2021年北京市出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地方性法规情况

  王大广: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

  尤文虎: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副所长。

  杨翔宇: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干部。

  曹天一: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干部。

摘自《北京接诉即办改革发展报告(2022~2023)》

  

  上海市陆家嘴街道秉承浦东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将“聚焦融合城区、高效城区、品质城区,打造以新基建、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最佳实践区,以产城融合为特色的高品质生活最佳示范区”作为转变城市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在产城融合背景下,陆家嘴街道在楼宇党建、楼社互动、社区自治、公共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走出了多头管理与治理资源的治理困境,提升了街道社区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图片2

 

陆家嘴街道社会治理结构体系

  余敏江:政治学博士,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自《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

  

  广州南沙区构建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党建引领体系、“政企”“企企”红联共建机制,推动建立“党支部+网格化+智能化”工作机制,实现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党建引领能力。广州天河区以党建引领汇聚治理力量,首创“七力凝聚”模式,建立“天河中央商务区南区联合党委”,推动组建“两新”党组织247个,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黄玉:哲学博士(社会学专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社会学副研究员。

  陈杰:法学博士(人类学专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副研究员。

  朱泯静:博士,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摘自《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2)》

科技支撑数字治理

  2022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明确运用新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政府部门规范有序运用新技术手段赋能管理服务”。新兴技术赋能社会治理,是提升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创新的重要内容。

  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内容涉及信息资源管理、跨部门数据耦合、网络舆情分析等诸多领域。从动态海量的人口数据中发现焦点问题和热点事件,是政府实施精准治理的前提。在防疫大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为北京市做好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外交等重大任务的特殊人员入境进京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顺利举办。

  马晓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社会学博士。

  摘自《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2023)》

  智慧城市代表城市发展的先进方向和高水平的理念,这一理念在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中得到很好集成应用。2019年11月11日,“临港新片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上线,标志着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政务服务和风险防控方面的先行先试探索和率先创新实践正式启航。平台在“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两方面的创新实践,大大提升了临港新片区在政务服务与综合监管两方面的能力。

  张雯琪:博士,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经济与社会教研部讲师。

  摘自《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

  “i深圳”接入3个中直单位、40个市级单位和10个区级单位8230项服务,注册用户达1300万,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推出政务服务“秒批”“秒报”改革,实现政府效率和群众便利度双提升、政府和群众双受益。推出全国首个“法治地图”,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市民提供“指尖上的公共法律服务”。

  余新国:深圳市委党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阳斌: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摘自《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

法治保障社会治理

  法治社会是立足民众的基层法治建设,目标在于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有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部分中,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被表述为“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社会治理下的“法治保障”是依法治国综合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核心在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秩序稳定。

经典  

  “法治保障”指标体系

  陈那波: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自《中国市域社会治理评估报告》

  深圳市抓住党内法规试点机遇,出台深圳市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社区委员会工作规则,赋予基层更大自主权。出台全国首部平安建设专门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平安建设条例》,规范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主体,明确综治中心基本职能,固化社会风险研判、治安形势预警、网格化管理等实践成果。

  余新国:深圳市委党委、市委政法委书记。

  阳斌:深圳市委政法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摘自《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2)》

  加强法制建设,制定修订《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制度,推进多元化解立法调研。推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公正高效司法,加强执法司法制约监督,落实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各项措施,持续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推广“一镇街一法官”、“莎姐”检察官、“一标三实”、“平安重庆·法进万家”等做法。

  罗伟:法学学士,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摘自《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3)》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未来发展

完善城市社会治理基本制度框架

  强化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府主导责任,建议各超特大城市在党委系统成立社会治理工作委员会,作为专门领导负责社会治理工作的常设实体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监督落实社会治理各项重大任务。加强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规划建设,探索建立社会治理标准体系。

  胡杰明: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社会调查室主任、副研究员。

  摘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文章

坚持问题导向,预防化解社会矛盾

  “每月一题”作为全市范围内解决高频共性难点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北京社会治理工作中处于“尖兵”地位,承担着突破攻坚社会治理高频共性难点问题的重点任务,是北京推进接诉即办改革的重要工作机制,也是北京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主动治理的重要利器。未来要持续用好“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坚持推动高频共性难点问题的解决。

  摘自《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2~2023)》

  袁振龙: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社会学博士。

  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社会治理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要促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依托数据共享平台,针对不同场景,搭建智慧辅助决策、智能监管、智能服务等应用模块并优化相应工作流程机制,促进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内外融通。

  左晓斯:博士,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赵道静: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摘自《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

统筹社会治理与城市治理、经济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

  依托“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等数字化平台,搭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的监管模式。依托城市大脑综合管理系统,聚焦城市治理与综合管理的若干关键环节,建立健全治理场景标准化开发机制,构建精细化、立体化、场景化的治理体系,进一步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治理流程优化和智能化提升。

  韩志明: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赵蕾: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春生: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上海交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摘自《上海浦东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