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中非合作的现状、困境和前景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王希明、雷春霞 发布时间:2018-10-26

中国非洲合作

 

  导语:2018年9月3~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京举行,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盟委员会主席率团与会,联合国秘书长作为特邀嘉宾、27个国际和非洲地区组织作为观察员国出席峰会有关活动。本次峰会取得了《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年)》等成果,标志着中非合作迈上新台阶。鉴于此,皮书数据库从中非合作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目前合作的现状、存在的困境,并对中非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

 

中非合作现状:经贸效益初显 援助能力提升

中非关系:合作共赢 共同发展

  近年来,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中非合作全面深入发展。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成功召开,开启了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阶段。

  (一)高层交往空前频繁,政治引领不断加强

  2013年,习近平主席就任后首次出访就访问非洲。201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非洲,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对非政策的新思想新理念,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立了中非关系五大支柱,提出了未来3年中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并承诺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峰会以来,习近平等20余位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访非,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等20多人次来华访问或参会,双方高层互访密度之高在中非交往史上少有。

  (二)经贸合作逆势上扬,转型升级势头强劲

  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中非各自经济发展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下,中非牢牢抓住双方发展战略对接的历史性机遇,大力推进产能与投融资合作。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大幅增长,中非贸易逆势中砥砺前行。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已是非洲主要投资来源国,中国企业是非洲国家扩大生产、拉动就业的重要贡献者。

  (三)人文交流空前活跃,中非相互了解更加深入

  中非合作论坛约堡峰会以来,中非已举办60余场人文交流活动,实施110多个人文合作项目。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分论坛成功举行。目前,中国已经在非洲41国建立54所孔子学院,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多所大学开设中文系,坦桑尼亚、南非、喀麦隆等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近年来每年赴非旅游的中国游客均过百万,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中的非洲国家和地区达30个。

 

1

阅读更多>>

  戴兵: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

 

中非经贸合作:稳步推进,效益初显

  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与运营5年来,采取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 招商引资工作稳步进行

  中非经贸合作区6家承办企业,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当地的资源禀赋,以及东道国与国际市场情况,制定了符合合作区发展方向的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定位明确。

  (二) 基础设施建设平稳推进

  由于6个中非经贸合作区建设起点不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亦有所差异。埃及和赞比亚两个经贸合作区以原谦比希工业园和埃及苏伊士湾西北经济区为基础,基建速度推进较快。截至2011年底,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起步区1.34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

  (三) 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显现

  中非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经济与社会效益开始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带动了中国对非商品出口。第二,增加了当地政府税收,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提升了东道国的产业发展与对外贸易水平。第三,通过资助东道国当地公益事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当地社会发展。

阅读更多>>

  安春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编审,研究方向为非洲经济、非洲减贫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西方对非援助效果及中非经济合作

  西方国家对非援助存在着强调“福利服务”而非“经济发展”、仅仅关注物质财富的再分配等缺陷与不足,一些理念和政策并不符合非洲国家的国情,因而极大地降低了援助的效果。当前中非发展合作正在全面展开,如何从西方对非援助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彰显中国对非援助与发展政策之优长,切实推动与非洲国家的共同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

阅读更多>>

  罗建波: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重点研究领域为非洲一体化、中非关系、中国对外战略等。

 

中非合作困境:国际竞争压力加大,能源合作问题凸显

中非合作中的国际竞争问题

  近十多年,中非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大国在非利益格局和力量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触发了西方大国和新兴大国对中非合作的特别关注,促使其针对中国在非活动实施反制和对冲举措,中非产业合作面临的国际竞争趋于增大。尽管西方大国在广义的对非产业合作领域仍占据主导,新兴大国在特定领域开展追赶式竞争,但中国在涵盖工业制造及基础设施的狭义产业合作领域独具优势。从这一现状出发,化解国际竞争压力的关键在于巩固和扩大与非洲在工业化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共同利益,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填补中国在能矿、农业、价值文化、战略军事等领域的薄弱环节。

阅读更多>>

  郝睿:经济学博士,中非发展基金研究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非洲经济、中非经贸关系。

  毛克疾:国际关系硕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中国家研究、南亚和非洲研究。

 

中非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非能源合作的重中之重是石油领域的合作,主要是中国单方面从非洲产油国进口石油以及在部分国家的石油产业投资。经过20多年的发展,非洲已成为中国仅次于中东的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地,年进口量稳定在6000万吨以上,占中国海外进口石油总量的20%左右。但非洲的石油资源存在着剩余探明储量并不丰富、分布极不均衡、石油生产消费与贸易呈现畸形化发展态势等问题,而中非在天然气、水电和太阳能领域的合作并未引起重视。因此,中非的能源合作应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阅读更多>>

  李智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非合作前景:面向未来 共同进步

  中非合作论坛紧跟国际、国内和中非关系发展的现实,正在通过巩固生长点、拓展增长点、开辟新亮点来保持论坛在中非关系和中国外交中的相关性和引领作用。从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来看,2015年后的中非关系正迎来全面合作的时代。作为中非关系的核心机制,中非合作论坛必须根据形势变化和现实需要积极推动自我机制的改革和发展。因此,中非合作论坛接下来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规划中非合作的中长期战略。这不仅是当前中非关系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是保持中非合作论坛引领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3

阅读更多>>

  周玉渊:暨南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