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津巴布韦“穆加贝时代”终结 经济治理不当导致民怨丛生

来源:皮书数据库 作者:王希明 发布时间:2017-12-04

20130825A204_res03_attpic_brief

 

  津巴布韦在一周内经历了军方介入、民众游行、各方斡旋、议会弹劾、总统辞职等一系列局势变化。11月22日,津巴布韦执政党宣布,推选该党主席兼第一书记埃默森•姆南加古瓦为新任总统,接替21日辞职的前总统穆加贝。作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有“国父”之称的穆加贝曾为津巴布韦带来福祉,从上世纪80年代独立到90年代中期,他推动较为平衡、温和的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为津巴布韦赢得“南部非洲的面包篮子”“粮仓”的美誉。而1997年之后,津巴布韦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财政赤字增加,通货膨胀加剧,燃料及生活必需品短缺,失业问题严重,特别是2000年土地危机的爆发,使津巴布韦经济发展陷入僵局,国内民怨丛生。2013年大选后,执政党内形成了以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和“第一夫人”格雷丝为代表的两大阵营。而穆加贝月初将姆南加古瓦革职,格雷丝高调声称已经做好了接总统班的准备,使矛盾空前激化,成为引爆变局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军方介入下,“穆加贝时代”最终宣告终结。

  鉴于此,皮书数据库梳理津巴布韦土地问题经济发展形势与贫困问题2013年大选情况,帮助读者了解“穆加贝时代”的津巴布韦,并从中获取预测未来走向的有效信息,把握政权更迭后津巴布韦局势。

土地问题:长期殖民统治的遗留产物

  早在19世纪末,当时以英国殖民者罗得斯为首的英国南非公司就派遣了有200多人组成的所谓“拓荒队”,在500名武装骑警的“护送”下入侵津巴布韦。当时英国南非公司在招募入侵者时就标明了赃物分配的办法,即“每人可得15处金矿以及3000英亩面积的农庄”,由此白人大规模掠夺和侵占津巴布韦的土地开始了。最初这些白人到这里是来发黄金财的,但是不久他们的“黄金梦”破灭了。与此同时,他们很快又发现这里有相当可观的农业潜力。因此,从20世纪初开始,当时的英国南非公司在津巴布韦已由寻找金矿逐步转向开拓农业。所以土地的占有对这些殖民者来说变得愈发重要。

  1925年,当时的殖民当局根据一项对土地问题的调查,提出了按当时南非种族隔离的原则占有土地的方案。他们认为当地非洲人的文明程度低下,数代人之内在占有土地方面都不可能与白人享有同等权利。据此,殖民当局于1930年颁布了《土地分配法》。这一法令的出台,使白人殖民者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圣经”,奠定了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基石。虽然在此之后该项法令几经修改,但白人占有一半以上土地面积的格局没有变,按种族隔离原则占有土地的原则亦没有变。

  独立后20年来,津巴布韦政府对原有商业农场土地和完全属于原殖民掠夺而占有的土地的重新安置工作都给予了相当的重视,但是由于人力、财力所限,再加之自然灾害,如旱灾的影响,以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这一计划的实施一直未能如愿。

  土地危机:穆加贝时代经济、政治矛盾问题总爆发

  穆加贝总统执政近20年,奉行的经济复兴和民族和解政策一直被世人称道。但这种长期由一个人来统治的政治体制难免其僵化和独断的弊病,同时会带来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导致人心思变。1997年以来,津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遭到来自国内各方面越来越多的抨击。国内反对派也借机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另外政府的腐败现象也愈加严重,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穆加贝总统的威信明显下降。

  1998年津巴布韦经济增长率仅为1.6%,1999年前9个月经济呈现出零增长,全年出现负增长。津元大幅贬值,物价高涨,通货膨胀率由1998年1月的24%上升到12月的46.6%,1999年超过了50%,2000年达到了60%以上。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大幅下降,造成国内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独立20年来,黑人的经济地位没有根本改变,80%的经济仍掌握在白人手中。经济上的困难,造成失业人口大量增加,1999年失业人口达到50%左右。加之津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那些因没有或缺少土地而涌入城镇的非洲人无以为生。那些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仅靠现有的一点补贴已无法过活。他们要求政府尽快实施和完成土地改革计划,使他们有足够的土地养家糊口,此次土地危机给予了他们这样的机遇。

  2000年土地危机:独立以来最严重的土地事件

  2000年2月12~13日,津巴布韦曾就一项新宪法草案进行了公民投票表决,在随后公布的表决结果以54.6%的票数被否决。该项宪法草案中除赋予总统有特殊权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条款是授权政府可以无偿征用白人农场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黑人。这一显然有利于广大黑人利益的事情遭到否决,使执政的民盟受到震动。据有关评论说,这一表决结果说明广大的农村人口很多没有参加投票,他们已对政府常挂在嘴边上的“土改”问题不感兴趣了,认为政府不会有什么作为。另外,城市人口已经成为国内反对派的主要支持势力,要在政治上与执政党抗衡。津巴布韦民族联盟在此次公决中的失败也正是随后发生土地危机的导火索。在这次全民公决后不几天,即爆发了土地问题风波。大批曾参加过独立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在政府的默许和支持下开始大规模、有组织的袭击和抢占白人农场。在随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暴力冲突频仍,截至6月份,约有1200多家白人农场被抢占或遭袭击,有些农场被火焚烧。

  其中一些农场已被分割成小块分配给了当地农民,许多白人农场主和其家人已经逃离家园。这场土地危机开始后不久,津巴布韦高等法院曾经几次反复裁决擅自抢占白人农场为非法,要求占领者退出占领土地,但这些裁决均无法执行。因为政府、军队及警方对事件的发生均表现出默许和支持的态度,穆加贝总统也表现出支持。

阅读更多>>

  陈玉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土地问题政治化:激进式土地改革

  退伍老兵和一些所谓的“年轻人”为获得土地发起了占地运动,即占领大型商业农场并驱逐白人农场主。在后来举行的总统大选中,执政党最终却获得胜利。很多观察家认为大选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的舞弊现象。至此,土地问题和执政党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土地改革开始被视为可以击败追求民主的反对派的政治工具。在此形势下,政府承认了土地占有的合法性。这就是所谓的“快车道”土地改革。然而,政府的这一行动导致援助机构和国际组织纷纷撤回在津巴布韦的援助和投资,最终使当地经济陷入严重危机。这就是津巴布韦激进式土地改革的背景。

  津巴布韦的“快车道”土地改革备受争议。在相关媒体报道中,大家通常听到的是关于反人权、暴力、腐败、农业崩溃、政治殖民和土地攫取等方面的叙事,这些也被认为是导致其经济崩溃的主要原因。

  关于占有大型商业农场的运动,一个备受争议的关键问题是:占有农场是一场社会运动还是执政党专门策划的?已有文献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占有农场是一场由退伍老兵领导的、自下而上的、农村穷人的社会运动,农村穷人还被萨姆•莫约(Sam Moyo)等学者称为“半无产阶级”(semi-proletariat),后来运动被精英分子利用。第二种观点,也是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这场运动是由精英领导,由一小群退伍老兵和民盟党带领,旨在支持一个摇摇欲坠的政党的运动,而精英在土地分配过程中获得最多的土地,是运动的主要受益者。第三种观点认为,这场复杂混乱的土地改革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和权力关系,其中包括政党首领、官员、商人、城市中产阶级、农村的富农和贫农。

  很多研究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因为在大型商业农场中,做工的家庭大约有30万~35万个,但其中只有极少数家庭在土地再分配过程中直接受益,大多数家庭遭到驱逐,有些到土改受益者所获得的小农场做工,有些返回了“共居地”。还有近7万个家庭去向不明,我们无法得到相关统计,他们极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遭受了重创。无论是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还是南非的土地改革,虽然理论上可以说都是好事,但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追问:大型商业农场的工人在土地改革中受到何种影响?相关研究显示,“快车道”土地改革完全改变了津巴布韦的土地权属结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1980年、2000年、2010年不同农业规模下的农场和家庭数量。

1

阅读更多>>

  本•卡曾斯(Ben Cousins):南非西开普大学贫困、土地与农政研究所资深教授。

激进式土地改革酿成社会危机,社会经济缓慢复苏

  津巴布韦启动“快车道”土改计划,规定白人农场主只能拥有一个农场,其余农场没收后分配给无地农民和退伍军人。这项土改政策损害了英国在津巴布韦的利益,先后有三四百家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公司从津巴布韦撤走。白人的离开让管理效率大大下降,农业生产能力也逐步下滑,加之黑人掌权之后的管理不善,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津巴布韦官方公布2007年11月份的通胀率高达1000%,而真实数字可能更高。由于失业率高达80%,大量人民为了生计被逼逃到邻国,国家经济陷入混乱。2008年3月以后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至年底经济基本崩溃,财政、金融和税收等关键部门基本停止运转,水电、通信、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几近瘫痪。

  2009年2月13日,津联合政府成立。穆加贝继续担任总统,茨万吉拉伊任总理。新政府成立后,公布了经济振兴方案,允许美元和南非兰特自由流通,有效控制了恶性通货膨胀,市场供应明显改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到2009年下半年,商品供应渐趋充裕。每袋面粉价格不到2美元,且大多为本国产。汽油充足,价格也不高。在新政府成立的第一年,经济实现了10年来的首次正增长,国内局势基本稳定。到2011年,经济增长率达到9.3%,通货膨胀率则降低到4.1%。

 

  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住户调查结果,得出津巴布韦在1993年、1995年、2001年和2003年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34.9%、42%、70.9%和72%。这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济危机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失业率的上升等造成贫困人口的大量增加。

  3

  2011年,津巴布韦人类发展指数(HDI)为0.376,在187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3位,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国家。1980~2011年,津巴布韦HDI值从0.366上升到0.376,年均增长约0.1%。2011年津巴布韦的出生人口预期寿命为51.4岁,预期受教育年限为9.9年,而实际上为7.2年,当年人均国民收入按照2005年PPP为376美元。1980~2011年,出生人口的平均寿命下降了7.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4.0年,预期受教育年限增加了3.4年,而人均国民收入却减少了38%。

  2

 

 经济政策中的减贫战略

  1991年,津巴布韦政府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方案(ESAP)开始了为期五年的经济改革,旨在建立一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贸易自由化,包括取消数量控制和降低关税;放开被管制的价格、工资、利率和汇率;重组公共部门,减小政府行政部门的规模;经济政策改革;为难以应对结构调整不利影响的人群建立社会安全网。但EASP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贫困率的上升。有研究显示,1992年哈拉雷郊区食物支出下降了5%,很多家庭为了缩减开销不得不减少对水果、肉类和鸡蛋的摄入量。

  为辅助经济改革,1991年政府又出台了社会层面调整方案(SDA),这是一个降低社会成本的行动方案,负责协调扶贫行动方案(PAAP)的实施。其目的在于保护弱势群体免受不利影响,对国内的贫困人口给予特殊关注。

  由于在实施ESAP的过渡时期某些阶层的边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穷人,政府在1994年出台了扶贫行动纲领(PAAP),从更大范围上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贫困问题。PAAP的总体目标是降低贫困率和失业率,以贫困人口和脆弱性人口为目标群体。同时,该纲领还旨在进一步推动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在减贫和提供就业机会方面的工作。

  1995年,在社会发展全球首脑会议上,包括津巴布韦在内的各国领导人都承诺了要将消除贫困作为基本的政策目标,并且各自规定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日期,在促进充分就业和社会融合的基础上,保护本国人权。

  1998年,津政府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方案的第二阶段,推出津巴布韦经济和社会转型方案(Zimprest),其目标是增加居民收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城市工人和农民群体,特别是要促进农民的生产线就业。Zimprest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干预措施来减少贫困。间接措施包括稳定宏观经济(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稳定的汇率),这些措施能够对穷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有的经济部门都将参与其中,并以此来创造增长和减少贫困。

阅读更多>>

 

2013年大选:民盟的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2013年7月31日,津巴布韦举行总统、议会、地方政府“三合一”选举。与2008年那次有争议的大选一样,这次选举也广受外界关注。在此次选举中,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民盟)大获全胜,赢得国民议会众议院210个席位中的159个,在任总统罗伯特•穆加贝以绝对优势再次当选总统。民主变革运动两派(茨万吉拉伊派和纽比派)败落。津政党力量格局从2009年的两党三方共治重回民盟一党执政。

  与2008年选举一样,此次选举结果再次引发津党派争议。茨万吉拉伊和民革运—茨派认为选举是一场被严重操纵的“闹剧”,拒绝接受选举结果。民革运—茨派提出的选举违规现象主要有:选民登记不规范,大量支持民革运的选民未获登记;选区划分不合理,在哈拉雷、布拉瓦约等大城市设立的选区数量偏少,而农村选区数量偏多;投票站设立不合理,城市城区投票站偏少,农村地区投票站偏多,造成城市选民投票不方便;在投票时“接受帮助”的选民比例过高,等等。

  民盟虽夺回一党执政地位,但这场选战赢得并不轻松,民盟自身的问题也并未随着选举胜利而得到解决。作为一个执政已逾30年的老党,民盟的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穆加贝接班人问题。穆加贝从1980年津独立以来就一直担任国家最高领导人,迄今已是第34个年头。如穆加贝干满本届总统任期(至2018年),他届时将达94岁高龄。近年来,关于其身体欠佳的传闻不时传出。维基解密公布的一份美国外交密码电报称,穆加贝的心腹、津中央银行行长戈诺向美外交官证实穆加贝患有前列腺癌。新宪法规定,如总统不能正常完成总统任期,不需举行新的大选,由执政党推举人选担任总统直至该任期结束。这一条款是民盟力争的结果,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民盟为穆加贝提前交权预做的安排。外界关于民盟党内两派围绕接班人斗争的传闻已不绝于耳,但穆加贝本人至今仍避免公开谈论接班人问题。接班人问题如处理不妥,对民盟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在非洲其他国家,因接班人问题解决不好而造成党分裂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第二,党的建设问题。长期以来,民盟党内从上到下存在许多派系,这些派系各有自己的领头人,形成一个个利益共享的小圈子。在选举的关键时刻,各派系能够超越小圈子,一致对外,但在暂时不存在失去政权的危险时,小圈子间的权力、利益之争便迅速发展。2013年12月,民盟举行十四大,在此前各省的党领导机构改选过程中,派系斗争严重,以致中央不得不叫停数省的选举进程。另外,民盟官员腐败问题十分普遍,已经严重影响了党在民众特别是城市居民中的形象。穆加贝总统在就职后的讲话中高调反腐,称要对腐败“零容忍”,民盟十四大也强调要通过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加强党内人才培训与储备、强化总政委办公室职能、严惩派系斗争等措施来加强党的建设,但政策和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并不容易。党的建设将是决定民盟未来命运的关键。

 

  2013年大选后的津巴布韦发展政策

  民盟凭借其有一定民粹主义倾向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赢得了部分选票。可以预计,民盟一党主政后将继续高举经济本土化与平权的大旗。综合考察2013年10月津政府制定的《津巴布韦可持续性社会经济转型计划》、2013年12月民盟十四大决议和穆加贝的系列讲话可以看出,民盟政府实施本土化政策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将继续强调矿产资源的国有化和矿产品加工的国内化,提高外资准入门槛。民盟高官表示,津将考虑设立“经济特区”,以解决外资持股不能超过50%的问题。

  当前,津许多经济指标都很严峻,2013年经济增长率只有3.4%,国际收支赤字居高不下,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有预测称,2014年津经济可能再次出现负增长。当前工业产能利用率仍然只有40%左右,失业率高达80%。津使用美元和南非兰特作为结算手段,也使津政府缺乏必要的货币工具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近期美元汇率上升又使津出口商品缺乏竞争力,加剧了津国际收支压力。本土化政策的实施使国际投资者继续持观望态度。

阅读更多>>

  钟伟云: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四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