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皮书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皮书评价研究中心在调研和参考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相关指标体系后,对皮书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修改后的皮书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加大了实证性的权重,把对“第一手资料”和“以数据或调查资料作为立论基础”的分项考察,合并为“是否对数据或文献资料(包括统计年鉴、社会调查、实地调研以及访谈等)进行科学计算、评价评级等实证分析”;增加了“评价评级指标体系”的加分项,旨在鼓励各皮书课题组研创指标体系、模型,并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量化、评级分析;严格了对“内容重复率”的考察力度,将单篇报告的合格标准从2012年的“不超过25%”提升到“不超过15%”,并增加了全书内容重复率的检测,进而提高皮书的学术规范性。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权重 |
指标解释 |
评分标准 |
备注 |
研究主题价值与意义 |
研究主题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
5 |
该研究主题是否明确、科学,是否属于学界普遍认可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
① 是否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学科分类或跨学科的比较研究,满分为2分; ② 是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满分为3分; ③ 两项均具备为满分5分。 |
|
编写体例 |
规范性 |
15 |
是否符合皮书学术出版规范、体例规范要求 |
丛书名和书名,篇章节名,全书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单篇报告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编委会(课题组 、研究组)名单,主要编纂者简介,中英文目录,资料来源,书稿层次,内容结构(总分报告),参考文献是否符合皮书规范要求。一项不合格扣1分,满分15分。 |
|
内容质量
|
科学性 |
10 |
内容框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 |
① 研究内容是否与课题题目紧扣,充分体现出研究主题,满分为3分; ② 内容框架是否反映本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范畴,或每篇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满分为4分; ③ 是否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是否符合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要求,满分为3分; ④ 三项均具备为满分10分。 另:若有评价评级指标体系,需附技术报告,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说明。(自2014年版开始执行) |
|
实证性 |
30 |
是否对数据或文献资料(包括统计年鉴、社会调查、实地调研以及访谈等)进行科学计算、评价评级等实证分析 |
每个百分点为0.42分,60%及以上为25分,满分为25分。 |
|
|
对策建议或预测是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策建议或预测的总报告和分报告所占比例乘以5分即为此项的得分,满分为5分。 |
||||
前沿性 |
10 |
是否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重点问题进行理论阐述 |
根据对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的反映程度给0~10分,满分为10分。 |
|
|
5 |
是否针对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
根据对国际学术领域的前沿问题的反映程度给0~5分,满分为5分。 |
|
||
时效性 |
15 |
所用资料的年份是否最新(以研究报告所采用数据的最终截止时间为准) |
各报告以出版年份前一年的资料为主的得5分,前两年的得3分,两年以上的得1分。所有报告得分的平均值为报告最终得分,满分为5分。 |
|
|
出版时间
|
① 皮书以皮书丛书名年份为出版年,出版年前一年的11月~出版年2月之间出版的得10分,3~5月的得8分,6~8月的得6分,9月以后得4分,满分为10分; ②重大事件或标志性事件结合发布,为10分; ③与上一本皮书比较,出版时间相对固定,为10分; 以上三项中取得分的最高值,满分为10分。 |
|
|||
专业性 |
10 |
主要撰稿人 |
① 全书须有相对固定的核心作者,相对固定的核心作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权威性,满分为3分。 ② 第一作者为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文章占70%及以上为7分,65%~69%为5分,60%~64%为3分,59%及以下为0分。 ③ 两项均具备为满分10分。 |
|
|
加分项 |
评价评级指标体系 |
10 |
全书、总报告以及分报告是否有评价评级指标体系 |
①评价评级指标体系的对象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且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科学、客观,加5分; ②评价评级指标体系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且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比较科学、客观,加3分; ③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个数,进行加分累计,满分为10分。 |
|
扣分项 |
内容重复率 |
-20 |
通过学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到皮书研究报告与其他学术期刊论文的内容重复率 |
①总报告内容重复率15%以上的,扣5分; ②分报告内容重复率15%以上的,扣2分; ③全书内容重复率15%~20%,扣10分;内容重复率20%以上的,扣20分。 (注:进入创新工程的皮书严格按照全书内容重复率15%以上扣20分) 本项最多扣20分。 |
|
合 计 |
|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