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评价
2021年4月27~28日,“2020年版皮书评价暨第十二届优秀皮书报告奖复评会”在北京召开,相关领域学者、行业专家、核心期刊编辑、资深媒体人等28位评委参加了本次评审会。按照同行评审的要求,本着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评委们对418种2020年版皮书以及参评“第十二届优秀皮书报告奖”的388篇候选报告进行了复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参加评审会开幕式并致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蔡继辉主持评审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崔建民在致辞中指出,皮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策划出版的智库成果,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学术创新、理论创新的优秀成果,是既有理论支撑,也有实证研究基础,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年度发展状况的应用对策性报告。皮书已经成为分析预测未来中国各领域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书,在推动中国特色高端智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皮书的核心研创单位,多年来一直将其作为重要学术品牌加以打造,在学术资源的整合、出版选题的开发、皮书的评价评奖等方面都给予了直接的支持。皮书评价评奖工作是对我国智库成果乃至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评优的一种探索。自2008年以来,皮书评价评奖工作已经连续开展了十几年,皮书评价的专业性、客观性得到了院领导、皮书课题组及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伴随着皮书品种的增加,社会对皮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皮书评价评奖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崔建民局长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把学术评价作为学术研究、智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不断优化皮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皮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三,加强出版社与皮书研创单位的合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皮书评价评奖工作融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一方面,重视皮书等智库成果质量,让皮书的重要价值在学术资源分配以及研究人员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工作中进一步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以评促建,让皮书评价评奖结果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在致辞中指出,经过20多年的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运作,皮书每年出版400多种。皮书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社会各界全面、便捷地了解当代中国、当代智库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智库研究者共有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对决策还是对社会舆论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皮书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皮书从形式要件到内容质量、社会影响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这是对人文社科领域智库成果评价所做的一次积极探索。十多年来,在众多学术同行的鼎力支持下,无论是指标体系、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还是评委的构成,都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皮书进入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作为学术出版机构,社科文献要坚守学术出版理念,秉持严谨态度,在皮书准入时按照制度与规定,依据专家的意见,严把准入关;在皮书的评价时要依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同行评审的作用,严守质量关,保证评选出的优秀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让皮书评价评奖的结果获得更大范围的肯定。
复评会评委按专业分为经济组、行业及其他组、社会政法组、地方社会组、文化传媒+地方文化组、地方经济组、国别与区域组、全球治理组共8个组别,评委均按其研究领域对应分组,实行同行评审,参与皮书研创的主编实行回避原则。
会议审核了2020年版皮书的实证性、规范性、时效性等客观性指标得分,并按照“皮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20年版皮书的研究主题的价值与意义、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创新性等主观指标进行评审打分。会议同时评选出近60篇皮书报告作为第十二届优秀皮书报告奖终评候选报告。
关于皮书和皮书评价未来的发展,评审委员提出五条建议:第一,加强皮书选题的前端管理,与课题组沟通提前规划下一年皮书的目录框架,强调写作规范和要求;第二,严把准入关,重点关注研创团队的构成和权威性;第三,对于相似选题,执行淘汰机制或进行整合;第四,对于采用社会调查、构建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的报告,邀请社会学或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方法的评审,保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第五,进一步完善皮书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统一不同学科间研究主题的价值与意义、科学性、创新性、前沿性等主观指标的评分标准。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