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观点
2024年6月21日,中国环球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3)》。
蓝皮书指出,面向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国际传播走向以理论创新为引领的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追溯中国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从全球传播生态视角下中国国际传播在被动入局中逐步布局,到在“西强我弱”的格局中逐步出现“局部破局”和“于我向好”局面出现,初步显现了学界的理论研究自觉和业界的实践创新。中国的国际传播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重点建设全球“朋友圈”,以国际媒体的新闻报道为具体落点,向外拓展;在第二阶段注重系统性提升中国国际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前步入第三阶段,中国国际传播肩负国际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的目标从提升国际形象转变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意在指明,当下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在讲好世界故事前提下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促进世界性的国际传播。在此背景下,国际传播学界和业界正在加快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传播。从理论探索角度来看,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内涵的阐释,本身就是一种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的新路径,它所超越的是奠定旧式国际传播的零和博弈逻辑,致力于国际传播的民主化、包容性和可持续。从国际新闻报道及其全球传播的实践维度看,中国新型主流媒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阐释探索值得肯定:中国式抗疫故事的全球传播折射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构建“发展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不断刷新全球社会对中国的认知,以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共同体”理念传播展现了“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软—软实力”视角下形成的深度文化自觉将会进一步推动促进“文化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和世界“文化共同体”的构建。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由此,进一步深度规划国际传播文化场景成为重中之重。
进入高质量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沿波而讨源”,中国国际传播在政治地位、国际形势、内部机制、理论指导、文化建设、产业支撑、技术布局、人才储备八个方面已做好朝向高质量建设的基本准备;“因枝以振叶”,在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局部地缘冲突加剧、全球传播生态剧烈变迁的背景下,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的视角认真定位中国国际传播新语境,打破西方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和西式话语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借助新兴传播技术进行跨越文化边界的有效传递,能够进一步促进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此,中国国际传播的学术实践与理论创新需继续坚持以国际大传播为思路引领,不断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对外传播,培植更加深厚的文化自信,带动全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全员参与,在和平/合作视野下讲好世界故事和中国故事。此外,从时间节点上考虑,应该在科学性、系统性梳理国际传播经验和历史的基础上,适时调整并不断校正方向,深度融入全球传播生态,对未来50年做出新规划,站在思想性、政策性和理论性起点勾画中国国际传播蓝图,为构建平衡健康的世界传媒秩序和良性的国际传播格局做出中国的贡献。
(参见《全球传播生态蓝皮书:全球传播生态发展报告(2023)》,P40~4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5月)
0 人参与 0 条评论(查看)
网友评论